《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 (20)
卷第四十 (20)
1. 面脂諸方
治面上皴黑。凡是面上之病。皆主之。面脂方。
丁香〔一(二)兩〕,零陵香(三兩),桃仁(三兩湯浸去皮),白蘞〔二(三)兩〕,白芨(三兩),白殭蠶(三兩),辛夷(二兩),商陸(三兩),防風(三兩去蘆頭),當歸(三兩),沉香(三兩),麝香(一兩細研),梔子花(三兩),芎藭(三兩),菟絲子(三兩別搗為末),鸕鷀糞(二兩),木香(二兩),白芷〔三分(兩)〕,甘松香(三兩),土瓜根(二兩),木蘭皮(二兩),藁本(二兩),白茯苓(四兩),冬瓜子仁(四兩),鵝脂(二升),羊髓(二升),羊腎脂(一升),豬𦚟(六具細切以酒五升漬二宿)
上件藥。細銼。以豬𦚟汁漬藥一宿。都入於鍋中。煎令白芷色黃為度。去滓。微火煎成膏。入麝香和令勻。盛於瓷盒內。任用敷面。
令人面色悅澤如桃花。紅光面脂方。
杜蘅(一兩),杜若(一兩),防風〔二(一)兩去蘆頭〕,藁本(一兩),細辛(一兩),白附子(一兩生用),木蘭皮(一兩),當歸(一兩),白朮(一兩),獨活(一兩),白茯苓(一兩),葳蕤(一兩),白芷(一兩),天雄(一兩),玉屑(一兩細研),漢防己(三兩),商陸(三兩),梔子花(三兩),橘子仁(一兩),冬瓜子仁(三兩),蘼蕪(三兩),藿香(二兩),丁香(二兩),菟絲子(二兩別搗為末),零陵香(二兩),甘松香(二兩),木香(二兩),麝香(半兩細研),白鵝脂(一升),羊髓(一升),白犬脂(一升),牛髓〔一兩(升)〕
上件藥。細銼。先以水浸脂髓。逐日換水。經七日。以酒一斗。挼脂髓令消盡。去脈。乃以香藥等。於瓷器中合浸之。密封。一宿後。於銀鍋中煎三上三下。以水氣盡為候。即以綿絞去滓。研之千遍。待凝即止。使白如雪。每夜塗面。旦則洗之更塗新者。十日以後。色與桃花無異。
又方。
香附子(三兩),白芷(二兩),零陵香〔一(二)兩〕,牛髓(一升),白茯苓(一兩),蔓荊油(二升),麝香(半兩細研),白蠟(八兩)
上件藥。細銼。以蠟髓微火都煎。候白芷色黃為度。去滓。入麝香研千遍。待凝冷。入瓷盒內收之。每夜用澡豆洗面了。然後塗之。
又方。
杏仁(二升湯浸去皮尖),白附子末(三兩),密陀僧(二兩細研),白羊髓(二升半),真珠末(一分),白蘚皮末(一兩),酒(三升),雞子白(七枚),胡粉(二兩細研)
上件藥。先取杏仁入少酒。研如膏。又下雞子白研一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後以諸藥末納之。後漸漸入酒。令盡。都研令勻。於瓷盒中盛。每夜。以漿水洗面。拭乾塗之。
白話文:
面脂諸方
治療面上皴黑,凡是臉上的皮膚病都適用。
面脂方一:
此方包含丁香、零陵香、桃仁、白蘞、白芨、白殭蠶、辛夷、商陸、防風、當歸、沉香、麝香、梔子花、芎藭、菟絲子、鸕鶿糞、木香、白芷、甘松香、土瓜根、木蘭皮、藁本、白茯苓、冬瓜子仁、鵝脂、羊髓、羊腎脂、豬胰等藥材。將藥材切細,用豬胰汁浸泡一夜,然後放入鍋中煎煮,直到白芷顏色變黃為止。濾去渣滓,用小火熬成膏狀,加入麝香拌勻,盛入瓷盒中,塗抹於面部使用。此方能使面色紅潤光澤,像桃花一樣。
面脂方二(紅光面脂方):
此方包含杜蘅、杜若、防風、藁本、細辛、白附子、木蘭皮、當歸、白朮、獨活、白茯苓、葳蕤、白芷、天雄、玉屑、漢防己、商陸、梔子花、橘子仁、冬瓜子仁、蘼蕪、藿香、丁香、菟絲子、零陵香、甘松香、木香、麝香、鵝脂、羊髓、犬脂、牛髓等藥材。將藥材切細,先用水浸泡脂髓七天,每天換水,再用酒揉搓脂髓至溶解,去除筋脈。然後將香藥等與脂髓一起浸泡在瓷器中一夜,密封。第二天用銀鍋煎煮三次,直到水分蒸發殆盡。用棉布過濾去渣,研磨一千遍,待其凝固即可。每晚塗抹於面部,早晨洗淨後再塗抹新的。十天後,膚色將如桃花般美麗。
面脂方三:
此方包含香附子、白芷、零陵香、牛髓、白茯苓、蔓荊油、麝香、白蠟等藥材。將藥材切細,與蠟、髓一起用小火煎煮,直到白芷顏色變黃為止。濾去渣滓,加入麝香研磨一千遍,待其凝固變冷後,放入瓷盒中保存。每晚用澡豆洗臉後,再塗抹此面脂。
面脂方四:
此方包含杏仁、白附子末、密陀僧、羊髓、真珠末、白蘚皮末、酒、雞蛋清、胡粉等藥材。先將杏仁與少量酒研磨成膏狀,再加入雞蛋清研磨一百遍,然後加入羊髓研磨二百遍,最後加入其他藥材粉末,邊加邊研磨至均勻,盛入瓷盒中。每晚用米漿水洗臉,擦乾後塗抹此面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