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 (9)

1. 治面皰諸方

夫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即生疱也。或如米大。赤如殼大。白色者是也。

治年少氣血盛。面生疱者。

冬葵子(一兩微炒),柏子仁(一兩),白茯苓(一兩),冬瓜子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酒調一錢。食後服之。

治面上生油疱瘡方。

雄黃(一兩細研),胡粉(一兩),水銀〔二(一)兩〕

上件藥。細研。以水銀星子盡為度。用臘月豬脂旋調。以敷面上。

治面皰癢腫。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一兩生用),木香(一兩),由跋(一兩),麝香(一分細研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水旋調塗之。

治卒得面皰方。

胡粉(半兩),水銀(一兩合胡粉入少水研令星盡)

上件藥。以臘月豬脂一兩。同研令勻。夜臥時薄塗之。

治面上忽生疱瘡方。

黃連(二兩去須),牡蠣粉〔一(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令勻細。以水和如泥。敷瘡上妙。

治面上疱子方。

上用川大黃末。以水調。每夜塗之。

又方。

上以白附子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以麋脂塗疱上。日再塗之。

又方。

水銀〔一分(兩)〕,臘月豬脂(一兩)

上件藥。相和熟。研令水銀星盡。向夜塗之。平明拭淨。三四度瘥。

又方。

土瓜根(半兩末),胡粉(半兩),青羊膽(一枚取汁),水銀(半兩合胡粉入水少研令星盡)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每夜塗面。旦以暖漿水洗去。極妙。

又方。

鷹糞白(半兩),胡粉(一分)

上件藥。細研。以蜜和敷面上。

治少年面上起細疱方。

上挼浮萍草㩉之。亦可飲少許汁。良。

又方。

雞子(三枚輕損破大皮),好酒(一升)

上二味。都入一瓷瓶內。盛密封頭。候七日取出。雞子去殼。每夜塗面上。旦以溫漿水洗之。

白話文:

治面皰諸方

臉上長痘痘,是因為臉上風熱之氣引起的,就會長出痘痘。有的像米粒大小,紅色的像豆殼一樣大,白色的也是如此。

治療年輕人因氣血旺盛而長痘的方子:

冬葵子(一兩,微炒)、柏子仁(一兩)、白茯苓(一兩)、冬瓜子仁(一兩,微炒)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調服,飯後服用。

治療臉上長油性痘痘的方子:

雄黃(一兩,研細)、胡粉(一兩)、水銀(一兩)

以上藥物,研磨細緻,直到水銀完全分散為止。用臘月豬油調和,敷在臉上。

治療痘痘發癢腫痛的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一兩,生用)、木香(一兩)、白芷(一兩)、麝香(一分,研細後加入)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清水調和後塗抹。

治療突然長痘痘的方子:

胡粉(半兩)、水銀(一兩,與胡粉一起加入少量水研磨,直到水銀完全分散)

以上藥物,與臘月豬油(一兩)一起研磨均勻。睡前薄薄塗抹,次日清晨洗淨。

治療臉上突然長痘的方子:

黃連(二兩,去鬚)、牡蠣粉(二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研磨均勻,用水調成泥狀,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治療臉上痘子的方子:

用川大黃粉末,用水調和,每天晚上塗抹。

另一個方子:

用白附子粉末,用水調和塗抹。

另一個方子:

用麋鹿油塗抹在痘痘上,一天塗抹兩次。

另一個方子:

水銀(一兩)、臘月豬油(一兩)

以上藥物混合均勻,研磨至水銀完全分散。晚上塗抹,清晨洗淨。如此三四次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子:

土瓜根(半兩,研成粉末)、胡粉(半兩)、青羊膽汁(一個,取汁)、水銀(半兩,與胡粉一起加入少量水研磨,直到水銀完全分散)

以上藥物混合研磨均勻,每晚塗抹於面部,早晨用溫水洗淨,效果極佳。

另一個方子:

鷹糞白(半兩)、胡粉(一分)

以上藥物研磨細緻,用蜂蜜調和後敷在臉上。

治療年輕人臉上長小痘痘的方子:

取浮萍草揉搓,也可飲用少量汁液,效果良好。

另一個方子:

雞蛋(三個,輕輕敲破,去除蛋殼較大的一部份)、好酒(一升)

以上兩種藥材,全部放入瓷瓶中,密封起來。七天後取出,雞蛋去殼,每晚塗抹在臉上,早晨用溫水洗淨。

2. 治面皯皰諸方

夫人面上。或有如烏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風冷客於皮膚。痰飲漬於臟腑。故生皯皰也。

治面皯皰。玉屑膏方。

玉屑(一兩半細研如粉),珊瑚(一兩半細研如粉),木蘭皮(一兩半),辛夷(一兩半去殼),白附子(一兩生用),芎藭(一兩),白芷(一兩),冬瓜子仁(四兩),桃仁(半斤),商陸(半斤),牛脂(二兩),豬脂(四兩),白狗脂(一斤)

上件藥。除玉屑珊瑚。及諸般脂外。並細銼。先於銀鍋中。以文火大消諸般脂。令溶後。下諸藥。同煎三上三下。令白芷色黃為度。濾去滓。下玉屑珊瑚末。攪令勻。於瓷器中盛。每夜塗面神效。

治面皯皰。令面悅澤。白附子膏方。

白附子(一兩生用),木香(一兩),商陸(一兩銼),細辛(三兩),酥(三兩),羊脂(三兩),密陀僧(一兩細研如粉),金牙石(三兩研如粉)

上件藥。細銼。以酒三升。漬一宿。煮取一升。去滓。然後納酥羊脂煎成膏。入金牙石密陀僧。攪令勻。盛不津器中。夜臥時塗面。日以溫水洗。不得見風。

治面皯皰。麝香膏方。

麝香(半兩細研),白附子(一兩生用),當歸(四兩),芎藭(四兩),細辛(四兩),杜蘅(四兩),白芷(四兩)

上件藥。細銼。以臘月豬脂一斤半。同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黃為度。去滓。下麝香。攪令勻。盛瓷盒中。勿令塵入。以敷疱上。日三度。

治面皯皰。枸杞子散敷面方。

枸杞子(一兩),白茯苓(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細辛(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白芷(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以膩粉敷面三日。即以白蜜一合和散藥。夜臥時。先用水漿洗面了敷之。不得見風日。能常用大佳。

治面生黑皯皰方。

白蘞(三分),生礜石(一兩),白石脂(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研如膏)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研入杏仁令勻。以雞子白調。夜臥時。塗面。旦以井華水洗之。

治面皯皰。令悅白潤好。及治手皴方。

豬蹄(二具),白梁米(一升以水一斗與豬蹄同煮極爛取汁三升入後藥用),白芷(一兩),商陸(三兩),白茯苓(三兩),葳蕤(一兩),藁本(二兩),桃仁(三合湯浸去皮)

上件藥。搗篩。以前藥汁更研。入桃仁都煮取一升。濾去滓。瓷盒中盛之。納甘松香零陵香末各一兩。入膏中攪令勻。每夜臥時。用塗手面極良。

治面皯皰。及產婦黑疱如雀卵色。羊膽膏方。

羊膽(三枚取汁),豬脂(三合),細辛(三分搗羅為末)

上件藥相和。煎成膏。每夜塗面。旦以漿水洗之。

又方。

七月七日。取露蜂子於漆碗中。以少酒漬取汁。重濾過。以胡粉相和。塗之。

白話文:

治療臉部痘疹的各種方法

女性臉上,有時出現像烏麻籽,有時像雀卵大小的紅色疹子,這是因為風寒入侵皮膚,痰濕停滯於臟腑所致。

治療臉部痘疹的玉屑膏:

玉屑(1.5兩,研成細粉)、珊瑚(1.5兩,研成細粉)、木蘭皮(1.5兩)、辛夷(1.5兩,去殼)、白附子(1兩,生用)、川芎(1兩)、白芷(1兩)、冬瓜子仁(4兩)、桃仁(0.5斤)、商陸(0.5斤)、牛脂(2兩)、豬脂(4兩)、白狗脂(1斤)

以上藥材,除了玉屑、珊瑚和各種動物油脂外,其餘藥材都切碎。先用文火在銀鍋中熬化各種動物油脂,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三次,直到白芷顏色變黃為止。過濾渣滓,加入玉屑、珊瑚粉末,攪拌均勻,盛放在瓷器中。每晚塗抹於面部,效果顯著。

治療臉部痘疹,使面部光滑的玉屑膏:

白附子(1兩,生用)、木香(1兩)、商陸(1兩,切碎)、細辛(3兩)、酥油(3兩)、羊脂(3兩)、密陀僧(1兩,研成細粉)、金牙石(3兩,研成細粉)

以上藥材切碎,用3升酒浸泡一夜,煮成1升,過濾渣滓。然後加入酥油、羊脂熬成膏,再加入金牙石、密陀僧粉末,攪拌均勻,盛放在不滲水的容器中。睡覺前塗抹於面部,白天用溫水洗淨,避免吹風。

治療臉部痘疹的麝香膏:

麝香(0.5兩,研成細粉)、白附子(1兩,生用)、當歸(4兩)、川芎(4兩)、細辛(4兩)、杜蘅(4兩)、白芷(4兩)

以上藥材切碎,與臘月豬脂(1.5斤)一起煎煮三次,直到白芷顏色變黃為止。過濾渣滓,加入麝香,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中,避免灰塵進入。塗抹於痘疹處,每日三次。

治療臉部痘疹的枸杞子散:

枸杞子(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溫水浸泡去皮)、細辛(1兩)、防風(1兩,去蘆頭)、白芷(1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先用滑石粉敷面三日,然後用1合蜂蜜調和藥粉。睡前,先用水清洗面部,再敷藥,避免風吹日曬。長期使用效果更好。

治療臉上長黑色痘疹的方法:

白蘞(三分)、生硼砂(1兩)、白石脂(1兩)、杏仁(0.5兩,溫水浸泡去皮尖,研成膏)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杏仁膏攪拌均勻,用雞蛋清調和。睡前塗抹於面部,早晨用井水清洗。

治療臉部痘疹,使皮膚光滑潤澤,以及治療手部皴裂的方法:

豬蹄(兩個)、白米(1升,加1斗水與豬蹄一起煮爛,取汁3升,再加入以下藥材)、白芷(1兩)、商陸(3兩)、白茯苓(3兩)、葳蕤(1兩)、藁本(2兩)、桃仁(3合,溫水浸泡去皮)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再用先前取出的豬蹄米湯研磨,加入桃仁一起煮成1升,過濾渣滓,盛放在瓷盒中。加入甘松香、零陵香粉末各1兩,攪拌均勻。每晚睡前塗抹於手部和面部,效果極佳。

治療臉部痘疹,以及產婦黑色痘疹(如雀卵大小)的羊膽膏:

羊膽(3個,取汁)、豬脂(3合)、細辛(三分,搗碎過篩成粉)

以上藥材混合,煎成膏。每晚塗抹於面部,早晨用米漿水清洗。

其他方法:

  1. 七月七日,取露水中的蜂子放在漆碗中,用少量酒浸泡取汁,再次過濾,與胡粉混合,塗抹。

  2. 桃花、冬瓜子仁(各1兩)搗碎過篩成粉,用蜂蜜調和敷用。

  3. 用白茯苓粉末與蜂蜜調和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