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九 (10)
卷第三十九 (10)
1. 辨魚鱉蟹毒不可食及諸物不得共食法
凡魚頭有正白,連珠至脊上,不可食。
魚無腸膽,不可食。
魚有黑點,不可食。
魚無腮,不可食。
魚頭似有角,不可食。
鯷魚目赤鰭赤,不可食。
魚不可合雞肉食。
魚目赤,不可作膾食。
魚不可合鸕鶿肉食。
鯷魚,不合鹿肉食。
鯽魚,不可合豬肝,及猴肉食。
青魚,不可合小豆藿食。
魚汁,不可合自死六畜肉食。
青魚鮓,不可合胡荽,及生葵麥醬食。
鯉魚鮓,不可合小豆藿食。
蝦,不可合雞肉食。
蝦,無鬚,及腹下通黑,及煮之白,皆不可食。
鯉魚不可合犬肉食。
鯉魚不可合蘩縷菜食。
鱉目凹,不可食。
鱉頷下有如王字,不可食。
鱉肉不可合雞鴨子食。
鱉肉不可合莧菜食,亦不可合龜煮食。
龜肉不可合瓜及酒,及秋果實食。
蟹目相向,及足斑目赤者,不可食。
病人不可食鯷魚、鮪鯉魚等。
妊身不可食鱉,及鱣魚膾、桂、天門冬、鯉魚。
白話文:
凡是魚頭上有明顯的白色,並且連珠狀的血管延伸到魚脊背上的,都不能吃。
沒有腸子和膽的魚,不能吃。
魚身上有黑點的,不能吃。
沒有鰓的魚,不能吃。
魚頭看起來像有角的,不能吃。
眼睛和鰭都發紅的鯷魚,不能吃。
魚不能和雞肉一起吃。
眼睛發紅的魚,不能做魚膾來吃。
魚不能和鸕鶿肉一起吃。
鯷魚不能和鹿肉一起吃。
鯽魚不能和豬肝以及猴肉一起吃。
青魚不能和小豆、豆葉一起吃。
魚湯不能和自然死亡的牲畜肉一起吃。
青魚做的鮓(一種魚製品)不能和芫荽、以及生葵、麥醬一起吃。
鯉魚做的鮓不能和小豆、豆葉一起吃。
蝦不能和雞肉一起吃。
沒有鬍鬚、腹部下方發黑,以及煮熟後發白的蝦,都不能吃。
鯉魚不能和狗肉一起吃。
鯉魚不能和蘩縷菜一起吃。
眼睛凹陷的鱉,不能吃。
鱉的下頷處有像「王」字一樣的紋路的,不能吃。
鱉肉不能和雞、鴨肉一起吃。
鱉肉不能和莧菜一起吃,也不能和龜肉一起煮。
龜肉不能和瓜類、酒,以及秋天的水果一起吃。
眼睛相對,或者腳上有斑點、眼睛發紅的螃蟹,不能吃。
病人不能吃鯷魚、鮪魚、鯉魚等。
懷孕的婦女不能吃鱉,以及鱣魚做的魚膾,以及桂皮、天門冬、鯉魚。
2. 辨六畜不可合諸物食法
白犬血腎,不可雜白雞肝、白鵝肝食。
白羊肉,不可雜雞肉食。
犬肝,不可雜烏雞兔肉食。
豬肉,不可雜烏梅食。
兔肉,不可雜獺肉,及雞心食。
白馬黑頭者,不可食。
麋肉,不可合蝦蟆,及獺食。
麋脂,不可合梅李實食。
麋肉,不可雜鵠肉食。
羊肝,不可合烏梅白梅及椒食。
牛腸,不可合犬血肉食。
白馬青蹄,不可食。
白豬白蹄青爪斑斑,不可食。
烏雞白頭,不可食,殺人。
鹿白膽,不可食。
食豬食,不可臥稻穰草中。
雄雞肉,不可合生蔥芥食。
雞鴨肉,不可合蒜及李子食。
鱉肉山雞肉雀肉,不可相雜食。
生肝落地塵不沾,不可食。
曝脯不肯幹,及火炙不動,見水而動者,不可食。
祭肉自動,及酒自耗,並不可飲食。
白話文:
白狗的血和腎臟,不可以和白雞肝一起吃。吃白鵝肝。
白羊肉不可以和雞肉一起吃。
狗肝不可以和烏雞、兔肉一起吃。
豬肉不可以和烏梅一起吃。
兔肉不可以和獺肉、雞心一起吃。
頭是黑色的白馬,不可以吃。
麋鹿肉不可以和蝦蟆、獺肉一起吃。
麋鹿的脂肪不可以和梅子、李子一起吃。
麋鹿肉不可以和天鵝肉一起吃。
羊肝不可以和烏梅、白梅、花椒一起吃。
牛腸不可以和狗的血和肉一起吃。
蹄子是青色的白馬,不可以吃。
豬是白色的,蹄子是白色的,爪子是青色的,身上有斑點的,不可以吃。
烏雞頭是白的,不可以吃,會死人。
鹿的膽是白的,不可以吃。
吃了豬肉後,不可以躺在稻草堆裡睡覺。
公雞肉不可以和生的蔥、芥菜一起吃。
雞鴨肉不可以和蒜、李子一起吃。
鱉肉、山雞肉、雀肉,不可以一起吃。
沾了地上的灰塵的生肝,不可以吃。
曬乾的肉乾不乾,或者用火烤不動,見水卻會動的肉,不可以吃。
祭祀用的肉自己會動,酒自己會減少,都不可以吃喝。
3. 治飲酒大醉不解諸方
凡飲酒過多。酒毒漬於腸胃。流溢經絡。使血脈充滿。令人煩亂。嘔吐無度。乃至累日不醒。往往有腹背穴穿者。是酒熱毒氣所為。故飲酒須搖其身。以消散也。
治酒醉不醒方。
豉(一合),蔥白(切一合)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去滓。涓涓飲之。
又方。
上以菘菜子二合。細研。以井華水一大盞調之。分為三(二)服。
解酒毒。或醉昏悶煩滿。要易醒宜服此方。
柑子皮(二兩洗焙乾)
上搗細羅為散。遇酒醉不醒。抄三錢。以水一中盞。煎三五沸。或入少鹽花。如茶旋呷。未效更服。
治飲酒令無酒氣方。
干蔓荊根三七枚。三遍蒸。候乾。搗羅為末。飲酒後。水調一錢服。
飲酒令人不醉方。
柏子仁(一兩),大麻子仁(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都為一服比常時乃進酒三倍。
又方。
葛花(半兩),小豆花(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溫酒調服之。
又方。
欲飲時。先服葛根汁。或枇杷葉汁一盞。即倍能飲酒。
又方。
九月九日收菊花。搗末。臨飲酒時。先以水調下二錢。
又方。
小豆花葉。陰乾。搗羅為末。每服。水調下二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陰乾。搗羅為末。酒調二錢服之。
白話文:
治酒醉昏迷的各種方法
如果飲酒過量,酒精毒素會停留在腸胃,蔓延到經絡,導致血管充盈,讓人感到煩躁不安、嘔吐不止,甚至持續數日不醒,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腹背疼痛如針刺般。這是因為酒精的熱毒造成的。所以飲酒後應該活動身體,以促進酒精揮發。
治療酒醉不醒的處方:
用黃豆芽(一合),蔥白(切成一合)。將藥材用兩大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慢慢飲用。
另一處方:
用白菜籽(二合),研磨成細粉,用一大碗井水調勻,分二次服用。
治療酒毒,或酒醉後昏迷、煩悶、腹脹,需要快速醒酒的處方:
用柑橘皮(二兩,洗淨烘乾)搗碎過篩成粉末。遇到酒醉不醒的情況,取三錢藥粉,用半碗水煎煮三五沸,可加少許鹽,像喝茶一樣慢慢飲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次服用。
治療酒醉後酒氣難消的處方:
用蔓荊子根(37枚),蒸三次,晾乾,搗碎過篩成粉末。酒後服用一錢,用溫水送服。
預防酒醉的處方:
用柏子仁(一兩)、大麻仁(一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一大碗水煎成六分,去渣,放溫。將藥汁全部服用後,再飲酒,酒量可以比平常多三倍。
另一處方:
用葛花(半兩)、小豆花(半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
另一處方:
飲酒前先服用一碗葛根汁或枇杷葉汁,可以增加酒量。
另一處方:
九月九日採摘的菊花,搗碎成粉末。飲酒前,用溫水送服二錢。
另一處方:
將小豆花葉陰乾,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水送服。
另一處方:
五月五日採摘井中生長的倒生草,陰乾,搗碎過篩成粉末。酒後服用二錢,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