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26)
卷第三十八 (26)
1. 治乳石發動身體生瘡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漿水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動。皮膚生瘡。壯熱疼痛。口乾。宜服此方。
烏豆(一升),川芒硝〔二(三)兩〕,生地黃汁(一小盞)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豆至一升。去豆更煎如稀餳。下蜜三合。及消地黃汁。更煎一二十沸。收於瓷盒中。每抄半匙。細細含咽津。以得利即瘥。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再搗打三五百下,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熱的米湯送服三十顆藥丸,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這是治療乳石發作,導致皮膚生瘡、高燒疼痛、口乾的藥方。
黑豆(一升),川芒硝(二或三兩),生地黃汁(一小杯)。
將以上藥材加入三升水,煮黑豆到剩下一升水時,撈出豆子,再把藥汁煎煮到像稀麥芽糖一樣濃稠。加入三合蜂蜜和生地黃汁,再煎煮一、二十次。將藥收在瓷盒中。每次取半匙,慢慢含著吞嚥藥汁,直到排便順暢病就會好轉。
2. 治乳石發動變下痢諸方
夫乳石。性剛烈。氣多炎上。理之傷溫。即火轉為熾。內煎脾肺。若熱遂成其渴。飲水過多即溲。腸胃得水即吐。腸得水即寒。而腸雖寒火炎不滅。水漸流下而為行潦。遂變下痢。胃氣虛冷。水穀不消。在陽則益熱不食。在陰則腸鳴而泄也。
治乳石發動。煩熱腹痛。變為痢。不欲飲食。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一兩),木香(半兩),葳蕤〔二(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心神虛煩。變為下痢。腹痛。不思飲食。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地榆(一兩),赤芍藥(三分),木香(半兩),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分為六服。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多服涼藥過度。致脾胃虛冷。腹痛下痢。不能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一兩銼微炒),木香(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熱毒傷腸胃。下痢腹痛。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茜根(三分),黃柏(三分),地榆(一兩),犀角屑(半兩),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分為三(二)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動。變下痢赤色。腹內㽲痛不止。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黃連(一兩去須),當歸(一兩銼微炒),地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治療乳石引發的腹瀉諸方
乳石藥性剛烈,氣偏溫熱,若治療失當,反使病情加重,內傷脾肺,導致口渴,喝水太多則小便頻多,腸胃受水則嘔吐,腸道受寒,即使腸寒,但火熱未消,水分持續下流,如同洪水泛濫,遂轉變為腹瀉。若胃氣虛寒,水穀難以消化,則上焦(陽)則更加燥熱,飲食不進;下焦(陰)則腸鳴腹瀉。
針對乳石引發的煩熱腹痛、腹瀉、食慾不振,宜服用地榆散:地榆一兩,木香半兩,葳蕤二到三分,當歸三分(切碎微炒),黃芩三分。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引發的心神不安、煩躁、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宜服用犀角散:犀角屑半兩,地榆一兩,赤芍藥三分,木香半兩,黃芩三分。將藥物搗碎過篩,分成六服,每次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引發的,因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不能進食的情況,宜服用白朮散: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一兩(切碎微炒),木香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泡去白瓤後焙乾)。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加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引發的,因熱毒傷及腸胃導致腹瀉腹痛的情況,宜服用黃耆散:黃耆一兩,茜根三分,黃柏三分,地榆一兩,犀角屑半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將藥物過篩,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每次分服二到三次。
針對乳石引發的,腹瀉伴隨紅色大便,腹痛不止的情況,宜服用木香散:木香三分,黃連一兩(去鬚),當歸一兩(切碎微炒),地榆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赤芍藥一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