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22)

1. 治乳石發動心腹痛噤諸方

夫服乳石之人。膈間有寒。胃管有熱。寒熱相搏。氣逆攻腹乘心。故心腹痛。其寒氣盛勝於熱氣。榮衛痞澀不通。寒氣內結於心。故心腹痛而心噤寒也。

治乳石發動。心腹痛噤。四肢寒顫。不欲飲食。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犀角屑(三分),赤芍藥(三分),白朮〔一(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體顫寒熱。心腹痛噤。不能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當歸(三分銼微炒),柴胡(一兩去苗),桂心(半兩),青橘皮〔三兩(分)湯浸去白瓤焙〕,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心腹痛噤。吐逆不下食。宜服茅香花散方。

茅香花(半兩),芎藭(三分),桂心(半兩),檳榔(三分),赤芍藥〔二(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心胸壅悶。腹痛。寒噤不食。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檳榔(一兩),桂心(一兩),赤茯苓(二兩),犀角屑(三分),白朮(三分)赤芍藥(三分),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服用乳石後,若出現心腹疼痛、身體發冷等症狀,是因為膈膜處有寒氣,胃部有熱氣,寒熱交爭,氣機逆亂,衝擊腹部,影響心臟,所以才會心腹疼痛。如果寒氣盛於熱氣,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寒氣積聚於心臟,則會出現心腹疼痛伴隨畏寒的症狀。

針對乳石服用後,出現心腹痛、畏寒、四肢顫抖、不思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木香散。配方為:木香、犀角屑、赤芍藥、白朮、人參、枳殼、黃芩、當歸。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大棗兩枚煎煮至三分之二,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服用後,出現身體顫抖、寒熱交替、心腹痛、畏寒、不能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白朮散。配方為:白朮、當歸、柴胡、桂心、青橘皮、桔梗、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大棗兩枚煎煮至三分之二,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服用後,出現心腹痛、畏寒、嘔吐、不能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茅香花散。配方為:茅香花、芎藭、桂心、檳榔、赤芍藥、麥門冬。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三分之二,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乳石服用後,出現心胸鬱悶、腹痛、畏寒、不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前胡散。配方為:前胡、檳榔、桂心、赤茯苓、犀角屑、白朮、赤芍藥、木香、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三分之二,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2. 治乳石發動身體浮腫諸方

夫服乳石而身體浮腫者。由食飲溫。而久不自勞。藥熱與石氣相併。使氣壅在肌膚。不得宣散。故令浮腫。或外有風濕。內有停水。皆與石勢相搏。致令煩熱。而氣壅滯。亦令浮腫。若食飲溫不自勞而腫者。但煩熱虛腫而已。其風濕停水而發者。則心中滿。煩熱。或小便澀。而身體浮腫也。

治乳石發動。痰結不食。身體浮腫。腹脅滿悶。喘息氣粗。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二(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三分),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二(三)分銼〕,大腹皮(一兩銼),黃芩(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前胡(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毒氣攻注。皮膚浮腫。心神煩躁。體熱不得睡臥。宜服吳藍散方。

吳藍(半兩),漢防己(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白蘚皮(半兩),甘草(半兩生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三分銼)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熱。心神煩躁。身體赤腫。胸中滿悶。枳殼散方。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一兩銼),牛蒡子(一兩微炒),石膏(二兩),川升麻(一兩),漢防己(三分),赤茯苓(一兩),黃芩(三分),大青〔三(一)分〕,沙參(三分去蘆頭),麻黃(三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熱。身體微腫。頭面瘡出。宜服紫雪散方。

紫雪(三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半)兩〕,玄參(黃芩)(一兩),葳蕤(一兩),甘草(半兩生銼),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動。心神煩躁悶亂。身體面目浮腫。喘促坐臥不得。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澤瀉(一兩),柴胡(一兩去苗),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漢防己(一兩),豬苓(一兩去黑皮),麥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犀角屑(一兩),紫蘇莖葉(一兩),檳榔(一兩半),子芩(一兩),木通(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七片(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乳石引發的身體浮腫等症的各種方劑

服用乳石後導致身體浮腫,是因為進食溫熱食物,又長期不勞作,藥物的熱性與乳石的藥性相併,導致氣機阻塞於肌膚,無法宣洩,所以造成浮腫。或者,體外有風濕,體內有水液停滯,這些都與乳石的藥性相互作用,導致煩熱,氣機阻塞,也造成浮腫。如果只是因為進食溫熱食物且不勞作而腫脹,則只是煩熱虛腫而已;如果是因為風濕和水液停滯而發病,則會覺得心中飽滿、煩熱,或者小便不利,並且身體浮腫。

漢防己散方 (治乳石發動,痰結不食,身體浮腫,腹脅滿悶,喘息氣粗)

漢防己二(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碎),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三分,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二(三)分(銼碎),大腹皮一兩(銼碎),黃芩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前胡一兩(去蘆頭)。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

吳藍散方 (治乳石毒氣攻注,皮膚浮腫,心神煩躁,體熱不得睡臥)

吳藍半兩,漢防己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白蘚皮半兩,甘草半兩(生,銼碎),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三分(銼碎),川朴硝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

枳殼散方 (治乳石發熱,心神煩躁,身體赤腫,胸中滿悶)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牛蒡子一兩(微炒),石膏二兩,川升麻一兩,漢防己三分,赤茯苓一兩,黃芩三分,大青三(一)分,沙參三分(去蘆頭),麻黃三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生用)。

以上藥物搗碎粗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

紫雪散方 (治乳石發熱,身體微腫,頭面瘡瘍)

紫雪三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半)兩,玄參(黃芩)一兩,葳蕤一兩,甘草半兩(生,銼碎),梔子仁半兩。

以上藥物搗碎粗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

赤茯苓散方 (治乳石發動,心神煩躁悶亂,身體面目浮腫,喘促坐臥不得)

赤茯苓一兩,澤瀉一兩,柴胡一兩(去苗),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漢防己一兩,豬苓一兩(去黑皮),麥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犀角屑一兩,紫蘇莖葉一兩,檳榔一兩半,子芩一兩,木通一兩(銼碎)。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蔥白七片(寸長),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