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20)

1. 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諸方

夫人有五臟。五為五合。則脾與胃合。為水穀之府。且國府足谷。則足食足兵也。人胃足食。則榮衛不厥。若人能食。則能悅也。陰陽和平。有何患乎。若服石之人。昧於調適。皆增於熱。若失時不食。則胃口乾焦。則土氣不足。或因飲酒水而食少。變為痰結。酒水流下。迎陰上升。

下焦無陽。即成虛熱。中府無谷。致令嘔噦。經曰陽數。即嘔吐。又曰嘔噦發下焦之間。此其義也。

治乳石發動。熱毒上攻。心神煩躁。痰飲嘔逆。不納飲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黃耆(三分銼),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蘆根(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乳石發動。虛熱煩悶。痰飲嘔逆。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半兩),栝蔞根(一兩),黃芩(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乳石發動。結熱痰飲。心中痞塞。嘔逆不止。雁膀湯方。

雁膀〔(二兩)去羽〕,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當歸(一分銼微炒),大棗(五枚),赤芍藥(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石膏(一兩搗碎),桂心(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實(一分麩炒微黃),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五大盞。入生薑三分。煎至二盞半。去滓。分為五服。頻服之效。

治乳石發動。心躁煩熱。痰飲嘔逆。不下飲食。宜服黃芩湯方。

黃芩(半兩),薤白(一握),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豉(一合),石膏(一兩搗碎),麥門冬(半兩去心),粟米(半兩),生薑(半兩)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不計時候。溫服。

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不可飲食。白茅根湯方。

白茅根(一握),麥門冬(一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淡竹茹(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生薑(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不計時候。溫服。

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煩悶。不下飲食。宜服此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栝蔞根(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蘆根(一兩),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前胡(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治療因服用乳石引發的虛熱、痰飲、嘔逆等症狀的各種處方

人體有五臟,五臟互相協調,脾胃相合,是水穀的倉庫。胃充足,則如同國家糧食充足,軍隊強盛。人胃氣充足,則氣血運行正常。人若能正常飲食,則精神愉快,陰陽平和,何患之有?然而服用乳石的人,不懂得調養身體,往往加重體內的熱。若錯過時間不進食,則胃中乾燥焦灼,土氣不足。或者因飲酒喝水而食慾不振,轉變為痰飲阻塞。酒水下行,陰氣上逆,下焦缺乏陽氣,就形成虛熱;中焦沒有食物,導致嘔吐。經書上說陽氣過盛則嘔吐,又說嘔吐發生在下焦之間,這就是這個道理。

治療乳石引發的熱毒上攻、心神煩躁、痰飲嘔逆、不思飲食,宜服前胡散:

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後焙乾)、黃耆(三分,切碎)、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色,去瓤)、蘆根(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枇杷葉(三分,擦去絨毛,炙至微黃)。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竹茹一分,煎至六分,濾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虛熱煩悶、痰飲嘔逆,宜服人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白朮(半兩)、栝蔞根(一兩)、黃芩(半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濾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結熱痰飲、胸中痞塞、嘔逆不止,宜服雁膀湯:

雁膀(二兩,去毛)、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當歸(一分,切碎微炒)、大棗(五枚)、赤芍藥(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石膏(一兩,搗碎)、桂心(一分)、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枳實(一分,麩炒至微黃)、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

以上藥物切碎,加五杯水,加生薑三分,煎至二杯半,濾渣,分五次服用,頻頻服用效果好。

治療乳石引發的心煩躁熱、痰飲嘔逆、不思飲食,宜服黃芩湯:

黃芩(半兩)、薤白(一握)、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豉(一合)、石膏(一兩,搗碎)、麥門冬(半兩,去心)、粟米(半兩)、生薑(半兩)。

以上藥物切碎,加三杯水,煎至一杯半,濾渣,分三次服用,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虛熱痰飲嘔逆、不能進食,宜服白茅根湯:

白茅根(一握)、麥門冬(一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淡竹茹(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生薑(半兩)、枇杷葉(半兩,擦去絨毛,炙至微黃)。

以上藥物切碎,加三杯水,煎至一杯半,濾渣,分三次服用,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虛熱痰飲、嘔逆煩悶、不能進食,宜服此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栝蔞根(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蘆根(一兩)、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前胡(三分,去蘆頭)。

以上藥物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兩,用一杯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七分,濾渣,不拘時間,分二次或三次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虛熱痰飲、頭目不清、進食即嘔逆、四肢煩痛,宜服此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石膏(二兩)、黃耆(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生,切碎)、蘆根(二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子芩(一兩)、赤芍藥(一兩)、枇杷葉(半兩,擦去絨毛,炙至微黃)。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濾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乳石引發的頭面虛熱、胸中痰飲、嘔逆、不思飲食,宜服黃耆散:

黃耆(三兩,切碎)、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地骨皮(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前胡(一兩,去蘆頭)。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濾渣,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