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8)

1. 辨損至脈法

脈有損至,何謂也?

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困;六至曰命絕。

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困;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

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則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則不能營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則食飲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則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萎則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於敗病也。

從上下者:骨萎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損至之法奈何?然損於肺者益其氣;損於心者調其營衛;損於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於肝者緩其中;損於腎者益其精。此損至之法也。

白話文:

脈象有損和至的區別。什麼是至脈呢?正常的至脈,是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跳動三次就偏離正常了,跳動四次就耗損精氣,跳動五次就困乏虛弱,跳動六次就代表生命垂危。什麼是損脈呢?呼吸兩次脈搏才跳動一次是耗損精氣,呼吸三次脈搏才跳動一次是困乏虛弱,呼吸四次脈搏才跳動一次就代表生命垂危。這是損的脈象。至脈的跳動是由下往上,損脈的跳動是由上往下。損脈會造成什麼病症呢?第一種損,損在皮膚毛髮,會造成皮膚聚攏、毛髮脫落;第二種損,損在血脈,會造成血脈虛少,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第三種損,損在肌肉,會造成肌肉消瘦,吃喝的東西無法轉化成肌肉;第四種損,損在筋,會造成筋脈鬆弛無力;第五種損,損在骨頭,會造成骨頭萎縮,無法起床活動。反過來說,就會導致病情惡化。從上往下的損,會造成骨頭萎縮無法起床,這代表會死亡。從下往上的損,會造成皮膚聚攏、毛髮脫落,這也代表會死亡。要如何治療損至的脈象呢?損在肺的,要補益肺氣;損在心的,要調養氣血;損在脾的,要調整飲食,適應寒溫變化;損在肝的,要放鬆調理;損在腎的,要補益腎精。這就是治療損至的方法。

2. 辨奇經八脈法

脈有奇經八脈者,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行。

聖人不能復圖。此經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奇經者,奇由異也。此之八脈與十二經不相拘制,別道而行,與正經有異,故曰奇經。其數有八,故曰八脈也。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系?

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腦。夫督脈者,陽脈之海。

督之言都也,是人陽脈之督綱也。人脈比於水,故云陽之海。此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之本,故曰任脈。中極之下,長強之上也。此是奇經之二脈也。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夫衝脈者,陰脈之海也。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曰沖焉。此奇經之三脈也。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夫帶者,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季脅在肋下,下接髖骨之間是也。回,繞也。繞身一周,猶如腰帶焉。此奇經之四脈也。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夫蹺者,捷疾也。言此脈是人行走之機要,動足之所由也,故曰蹺脈焉。此奇經之五脈也。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其陰蹺義與陽蹺同。此奇經之六脈也。

陽維、陰維者,經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溉灌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夫維者,維持之義也。言此脈為諸脈之綱維,故曰維脈焉。此是陰陽二脈,是為奇經之八脈也。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

而不環周,故十二經脈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凡九州之內,有十二經水,以流泄地氣;人有十二經脈以應之,亦所以流灌身形,猶若氣血以養生身,故比之於溝渠。

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相維,則悵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夫悵然者,其人驚,驚即病。維脈緩,故令人不能自收持,驚即失志,喜忘恍惚也。

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陽蹺在外踝,病即其脈,當從外踝上急,內踝以上緩也。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陰蹺在內踝,病即其脈,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

衝脈之為病,逆氣而裡急。衝脈從關元至咽喉,故其脈為病,逆氣而裡急也。

督脈之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在脊,病則其脈急,故令脊強也。

白話文:

所謂的奇經八脈是什麼呢?其實指的是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沖、督、任、帶這八條脈絡。這八條脈絡都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所以才叫做奇經八脈。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總共有二十七條氣脈互相聯繫、上下運行,為什麼唯獨這八條不受經脈的約束呢?這就像古代聖人建造水渠,疏通水道,以防萬一。如果天降大雨,溝渠滿溢,在這個時候,洪水就會四處氾濫,聖人也無法控制。經脈也是如此,當經脈滿溢時,其他的經脈就無法約束它了。奇經的「奇」字,意思是「異」,這八條脈絡和十二經脈不同,它們有自己獨立的運行路線,和正經有所區別,所以叫做奇經。它們總共有八條,所以叫做八脈。奇經八脈既然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那麼它們的起點和歸屬又在哪裡呢?

督脈,起於身體下方的會陰穴,沿著脊椎內部向上,到達頭頂的風府穴,進入腦部。督脈是陽脈的總綱,督就是「都」的意思,是人體所有陽脈的總管。人體的脈絡可以比作水,所以說督脈是陽脈的海洋。這是奇經八脈的第一條。

任脈,起於中極穴之下,向上到陰毛邊緣,沿著腹部內部向上,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任脈的「任」字,有「妊養」的意思,是人體生育和滋養的根本,所以叫做任脈。它的起點在中極穴之下,長強穴之上。這是奇經八脈的第二條。

沖脈,起於氣衝穴,沿著足陽明胃經,夾著肚臍向上行走,到達胸中而分散。沖脈是陰脈的海洋,沖就是「通」的意思,說明這條脈絡下至腳底,上至頭頂,可以接受十二經脈的氣血,所以叫做沖脈。這是奇經八脈的第三條。

帶脈,起於季脅,環繞身體一周。帶脈的「帶」字,有「束縛」的意思,說明它能約束所有的脈絡,使之調和柔順。季脅在肋骨下方,連接髖骨之間。帶脈環繞身體一周,就像腰帶一樣。這是奇經八脈的第四條。

陽蹺脈,起於腳跟,沿著外踝向上,進入風池穴。蹺脈的「蹺」字,意思是「敏捷」,說明這條脈絡是人體行走的重要樞紐,是腳部活動的動力來源,所以叫做蹺脈。這是奇經八脈的第五條。

陰蹺脈,也起於腳跟,沿著內踝向上,到達咽喉,與沖脈相交。陰蹺脈的意義和陽蹺脈相同。這是奇經八脈的第六條。

陽維脈和陰維脈,是經絡在身體內積蓄,無法循環灌溉其他經脈的脈絡。陽維脈起於所有陽脈的匯聚之處,陰維脈起於所有陰脈的交會之處。維脈的「維」字,有「維持」的意思,說明它們是所有脈絡的綱維,所以叫做維脈。這是陰陽兩條脈絡,合起來是奇經八脈的最後兩條。這就像聖人建造溝渠,當溝渠滿溢時,水會流向深湖,聖人也無法控制。人體的脈絡也是如此,當經脈旺盛時,氣血會流入奇經八脈,而不再循環於十二經脈,十二經脈也就無法約束它們。如果奇經八脈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積聚腫脹發熱,需要用砭石等方法治療。

在九州之內,有十二條河流,用來流泄地氣,人體有十二條經脈來對應,也是用來灌溉身體,就像氣血用來滋養生命一樣,所以可以比作溝渠。

奇經八脈會引發什麼疾病呢?陽維脈維繫著陽氣,陰維脈維繫著陰氣。如果陰陽不能相互維繫,就會精神恍惚,意志消沉,不能自控。這種情況下,人會感到驚恐,驚恐就會生病。維脈鬆弛,所以讓人無法自控。驚恐則會導致意志消沉,喜怒無常,精神恍惚。

陽蹺脈發病,陰氣鬆弛而陽氣急促。陽蹺脈在外踝,發病時,該處脈絡就會緊張,應該從外踝以上感到急迫,內踝以上感到鬆弛。

陰蹺脈發病,陽氣鬆弛而陰氣急促。陰蹺脈在內踝,發病時,該處脈絡就會緊張,應該從內踝以上感到急迫,外踝以上感到鬆弛。

沖脈發病,會導致氣逆上行,腹部內部緊張。沖脈從關元穴到咽喉,所以發病時,會導致氣逆上行,腹部內部緊張。

督脈發病,會導致脊椎僵硬,四肢厥冷。督脈在脊椎,發病時,該處脈絡就會緊張,所以導致脊椎僵硬。

任脈發病,會導致腹部內部積聚硬塊。男性會出現七種疝氣,女性會出現瘕聚。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所以發病時會結成疝氣和瘕聚。

帶脈發病,會感到腹部脹滿,腰部無力,像坐在水中一樣。帶脈環繞人體,發病時,該處脈絡會鬆弛,所以導致腰部無力。

陽維脈發病,會感到忽冷忽熱。陰維脈發病,會感到心痛。陽維脈主衛氣,衛氣屬於肺,所以會感到忽冷忽熱。陰維脈主營血,營血屬於心,所以會感到心痛。以上就是奇經八脈發病時的情況。

還有一種說法是,沖脈起於關元穴,沿著腹部內部,向上直達咽喉中部。任脈起於胞門子戶,夾著肚臍向上行走,到達胸中。這兩種說法雖然起點不同,但也都有其依據,可以參考使用。

寸口脈,來勢大而漸小,屬於陰絡,會引起風痹,癰腫時而發作。

寸口脈,來勢小而漸大,屬於陽絡,會引起皮膚疼痛,汗出,怕冷。

寸口脈,來勢緊細而長,直到關脈,屬於任脈,會引起繞肚臍及腹部疼痛。

診斷發現任脈,在寸口處脈象遲緩,會感到腹中有氣上衝心臟,不能彎腰伸展,身體拘謹緊張。

診斷發現陽維脈浮脈,會暫時性地出現頭暈眼花,這是因為陽氣盛實,會感到肩部寒冷顫抖。

診斷發現陰維脈沉大而實,會感到胸中疼痛,肋下支撐脹滿,心痛。

診斷發現陰維脈如貫珠,男性會感到兩肋脹滿,腰部疼痛,女性會感到陰部疼痛,像有熱感。

診斷發現帶脈環繞肚臍左右,會感到腰脊疼痛,向下沖到大腿內側。

兩手脈浮,陰陽都呈現盛實狀態,這是沖脈和督脈的表現。沖督之脈是十二經脈的通路。沖督脈主事時,十二經脈就無法在寸口處呈現脈象,患者會感到精神恍惚,狂躁不安。

兩手脈象細微連綿,陰脈也細微連綿,這是陰蹺脈和陽蹺脈的表現。

尺寸脈都浮而直下,這是督脈的表現,會感到腰背強硬疼痛,不能彎腰伸展,成年人會出現癲癇,小兒會出現驚風。

診斷發現陽蹺脈,病情會表現為急迫,診斷發現陰蹺脈,病情會表現為鬆弛。

尺寸脈堅實有力,直上直下,這是沖脈的表現,胸中會感到寒冷,出現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