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9)
卷第三十八 (9)
1. 治餌寒食五石諸雜石等發動解散兼下石諸方
夫服五石散。及鍾乳諸石藥等。既差節度。觸動多端。髮狀雖殊。將攝相似。比來人遇其證。專執而療之。或取定古法。則與本性有違。或取決庸醫。則昧於時候。皆為自忤。遂推為石過。深省其理。未曰合宜。每尋古醫。互相晦見。直言沐浴。實未探微。寒溫適情。蓋須自度。
隨時之義。易所通焉。今之世人。多有單服乳石多。亦有粗草藥服之。此等雖非五石。至於將息慎忌。發動病由。消息增益。亦是五石之例。或人既見單石。而不稱意。便乃輕之。唯以諸石散。及至發動。乃致困危。若能明於節度。則病無不愈矣。凡五石散皆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冷食。
及水洗取寒。惟酒即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生百病也。
治石散發動。寒熱。胸中寒(塞)面腫。手足煩疼。是鍾乳發。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二兩去心),豉(二合),蔥白(八莖去須切)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未效。即再合服之。
治石毒卒發者。慄慄如寒。或欲飲食。或不欲飲食。若服紫石英發毒者。亦熱悶惛惛喜臥少起。無力。或寒。皆是臟腑氣不和。宜薺苨湯方。
薺苨(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藍子(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蔓荊子(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五石發動。除熱鴨通湯方。
白鴨通(五升沸湯二升半淋之澄令滑取汁二升),麻黃〔一(二)兩去根節〕,石膏(一兩),滑石(二兩),梔子仁(三十枚),甘草〔一(二)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入鴨通汁二合。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五石發動。體熱心煩。肢節疼痛。大小便難。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黃柏(一兩銼),黃連〔三(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犀角屑(一兩),梔子仁(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淡竹葉三七片。豉半合。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五石發動。熱氣上衝。心神煩躁。口乾昏悶。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豉(一合),蔥白〔二莖(二七寸)去須切〕,薺苨(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半。去滓。分溫五服。
治五石忽發動。體熱煩疼。心躁悶亂。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八莖),香豉(二合),藍葉(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白話文:
關於服用五石散及其他礦物藥物後,產生不適的處理方法
服用五石散及鍾乳石等礦物藥物後,如果沒有掌握好用藥的分寸,很容易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這些症狀雖然表現不同,但處理原則是相似的。現在的人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往往會固執地按照舊方法治療,這樣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符;或者找庸醫,他們不了解病情的變化,結果都會適得其反。於是人們就認為這是礦物藥物的過錯,但仔細分析原因,會發現並非如此。以前的醫生們對此也含糊不清,只是簡單地說要沐浴,沒有深入研究。其實,應該根據自身情況來調整寒溫,這是順應自然規律的方法。
現在的人,有的人單獨服用鍾乳石等礦物藥物,也有人服用一些粗糙的草藥。這些藥物雖然不是五石散,但用藥後的調養和禁忌、症狀的出現和變化等,都與服用五石散的情況類似。有些人看到單獨服用礦物藥物效果不明顯,就輕視它,只吃各種礦物散劑,一旦產生不適,就可能危及生命。如果能夠掌握用藥的節度,就能治好疾病。凡是叫做「寒食散」的五石散,都說明這種藥適合在寒冷的時候服用,也要用水洗澡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只有酒,應該喝溫熱的,否則就會產生各種疾病。
針對不同情況的處理方法
-
五石散發作,出現寒熱、胸悶、面部浮腫、手腳煩躁疼痛,這是鍾乳石引起的:應服用生麥門冬湯。
-
藥方:生麥門冬(二兩,去心)、豆豉(二合)、蔥白(八根,切去根鬚)。
-
用法:用水三大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分三次溫服。如果沒有效果,再煎服一次。
-
礦物藥物中毒突然發作,出現像發冷一樣的顫抖,可能想吃東西,也可能不想吃。如果是服用紫石英導致的,還可能發熱、胸悶、意識模糊、嗜睡、沒有力氣,或者感到寒冷,這些都是臟腑氣機不和導致的:應服用薺苨湯。
-
藥方:薺苨(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藍子(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蔓荊子(一兩)。
-
用法:將藥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
五石散發作,出現發熱症狀:應服用鴨通湯。
-
藥方:白鴨通(五升,用二升半沸水淋過,取澄清的汁液二升)、麻黃(一或二兩,去根節)、石膏(一兩)、滑石(二兩)、梔子仁(三十枚)、甘草(一或二兩,炙微赤)。
-
用法:將藥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合豆豉煎至五分,去渣,加入鴨通汁二合,再煎幾滾,不拘時間溫服。
-
五石散發作,出現身體發熱、心煩、關節疼痛、大小便困難:應服用大黃散。
-
藥方: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黃柏(一兩,切碎)、黃連(三或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犀角屑(一兩)、梔子仁(三分)。
-
用法:將藥搗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大碗加入淡竹葉三七片、半合豆豉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
五石散發作,出現熱氣上衝、心神煩躁、口乾昏悶:應服用此方。
-
藥方:麥門冬(一兩,去心)、豆豉(一合)、蔥白(二根或二七寸,切去根鬚)、薺苨(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用)。
-
用法:將藥都切細,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分五次溫服。
-
五石散突然發作,出現身體發熱、煩躁疼痛、心神悶亂:應服用蔥豉湯。
-
藥方:蔥白(八根)、豆豉(二合)、藍葉(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
用法:將藥切細,用水五大碗煎至兩碗半,去渣,分五次溫服。如果沒有效果,再煎服一次。
-
服用礜石後,出現心悸、口噤、骨節疼痛僵硬,或者身體發熱長瘡:應先用冷水洗浴,然後用冷熱水交替淋浴多次,之後吃少量溫熱食物,喝小半碗稍熱的酒,走動一百多步,再服用人參湯。
-
藥方: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麻黃(半兩,去根節)、豆豉(二合)、蔥白(八根,切去根鬚)。
-
用法: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分三次溫服,蓋上保暖的衣物,出汗就好了。
-
服用硫磺後,出現全身發熱:應服用大麻油。
-
用法:用二合大麻油煎熟,放溫,用銅勺舀少量服用,三五次即可見效。
-
服用硫磺後,突然出現胸悶:應服用羊血。
-
用法:服用一合羊血即可見效。
-
服用硫磺後,出現背部疼痛、眼睛昏暗:應服用烏梅湯。
-
藥方:烏梅肉(一兩,微炒)、砂糖(半兩)。
-
用法:用漿水一大碗煎至七分,隨時溫服。
-
服用丹石後,出現身體發熱、煩躁疼痛、心神不寧、口乾:應服用露蜂房散。
-
藥方:露蜂房(一兩)、薺苨(一兩)、甘草(一兩,生用)。
-
用法:將藥搗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
服用丹石後,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應服用酒豉方。
-
藥方:美酒(一升)、好豆豉(二合)。
-
用法:用酒煮豆豉五七滾,去渣,稍熱飲用,喝完,如果沒有好轉,再服一次。
-
各種礦物藥物引起的熱氣結滯,多年反覆發作:應服用胡荽湯。
-
藥方:胡荽(五月五日採摘陰乾)(一兩)。
-
用法:用水一大碗煎至七分,去渣,分兩次溫服,如果沒有好轉,再服。
-
服用乳石後,出現壅熱、身體虛弱:應服用下石方。
-
藥方:露蜂房(二兩,搗碎)。
-
用法:用水兩大碗煮至一碗,分兩次空腹溫服。礦物藥物會從小便中排出,像細砂一樣。當細砂排盡後,就停止服藥。
-
嚴重礦物藥物發作,需要排出體內礦物:應服用下石散。
-
藥方:黍米(一升,蒸熟做成粥)、煉成的豬油(五兩)。
-
用法:將藥調勻,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第二天早上空腹吃飽。晚上礦物就會排出。
-
另一種排石方法:
-
藥方:肥豬肉(二或一斤,切塊)、蔥白(四兩,切去根鬚)、薤白(四兩,切去根鬚)。
-
用法:用水煮爛,空腹全部吃完。如果沒吃完,第二天早上繼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