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16)

1. 治吐血口乾諸方

夫吐血口乾者。因臟腑虛竭。榮衛不理。陰陽隔絕。陽虛於上。故身體虛熱。胸中痞澀。則口乾也。

治心肺客熱吐血。唇口乾燥。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黃連(去須),梔子仁,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兩),桂心(半兩),栝蔞根(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肺壅熱。上焦不利。吐血口乾。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吐血不止。口舌乾燥。頭疼。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二兩去心),黃芩,川升麻,生乾地黃,青竹茹,栝蔞根,葛根(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熱吐血。口乾心燥。宜服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一升),生薑汁(一合),白蜜(五合),生麥門冬汁(三合),酥(五合),白沙糖(三兩),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

上件藥。都煎成膏。不計時候。服半匙。含化咽津。

治心熱吐血口乾方。

生藕汁(二合),生牛蒡汁(二合),生地黃汁(二合),小薊根汁(二合),白蜜(一匙)

上件藥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細細呷之瘥。

又方。,上用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即止。

白話文:

吐血口乾的治療方法

吐血口乾,是因為臟腑虛弱,氣血運行失調,陰陽失衡,陽氣不足於上,導致身體虛熱,胸部悶塞,所以口乾。

治療心肺熱邪導致的吐血、口唇乾燥,可服用杏仁散:杏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赤茯苓、黃連(去須)、梔子仁、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桂心、栝蔞根,等量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心肺鬱熱,上焦不通,導致吐血口乾,可服用犀角散:犀角屑、黃芩、人參(去蘆頭)、生地黃、麥門冬(去心)、栝蔞根、炙甘草、杏仁(去皮尖,麩炒微黃),等量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心胸煩熱,吐血不止,口舌乾燥,頭痛,可服用石膏散:石膏、炙甘草、麥門冬(去心)、黃芩、川升麻、生地黃、青竹茹、栝蔞根、葛根,等量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肺熱引起的吐血、口乾心燥,可服用生地黃煎:生地黃汁、生薑汁、白蜜、生麥門冬汁、酥、白沙糖、杏仁(去皮尖,麩炒研末),煎成膏狀。不限時間,每次服用半匙,含化咽下。

治療心熱導致的吐血口乾,可服用以下方劑: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黃汁、小薊根汁、白蜜,混合均勻,不限時間,少量多次服用,直至痊癒。

另一方:取刺薊葉及根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一小盞,頻頻服用,直至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