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15)

1. 治唾血諸方

夫唾血者。由肺傷故也。肺為五臟之華蓋。其體輕虛。怕熱而惡寒。則易為傷損也。若或邪熱之氣。伏留在臟。傷於經絡。致榮衛痞澀。胸膈壅滯。故唾血也。

治肺臟壅熱。痰唾內有血。咽喉不利。宜服雞蘇散方。

雞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一兩湯浸(洗)七遍去滑〕,桔梗(一兩去蘆頭),生乾地黃(二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嘔血不止。胸膈煩痛。宜服伏龍肝散方。

伏龍肝(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赤芍藥(一兩),白芷(一兩),芎藭(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生乾地黃(四兩),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別研為末)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入阿膠末一錢。攪勻。每於食後服之。

治唾血不止。胸膈氣悶。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麻黃(二兩去根節),五味子(二兩),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雞蘇莖葉(二兩),半夏(二兩湯浸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小麥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熱傷肺臟。唾血不止方。

生乾地黃(四兩),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蒲黃(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肺藏熱壅致唾血。白蘆(茅)根散方。

白蘆(茅)根(一兩銼),犀角屑(三分),刺薊根(一兩半),黃芩(一兩),桑根白皮(二兩銼),紫菀(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三兩沸。每於食後溫服之。

治吐血日夜不止。白前散方。

白前(二兩半),桑根白皮(二兩銼),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又方。

生乾地黃(四兩),黃芩(一兩),柏葉(一兩),阿膠(二兩杵碎炒令黃燥),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耆(二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糯米粥飲。調二(三)錢服之。

治憂恚致傷。胸膈疼痛。及虛勞唾血。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五升)

上於銀鍋內。以慢火煎至三升。又入白蜜一升。酒一升。卻煎至二(三)升。每於食後。溫溫服一小盞。

白話文:

唾血的成因是肺部受損。肺是五臟之首,屬輕虛之臟,怕熱又怕冷,容易受損。若邪熱之氣滯留在肺臟,損傷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胸膈阻塞,就會吐血。

治療肺臟壅熱,痰中帶血,咽喉不適,可服用雞蘇散:雞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炙甘草半兩(切碎)、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遍,去除黏液)、桔梗一兩(去蘆頭)、生地黃二兩、黃耆一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姜半片,煎至五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嘔血不止,胸膈煩痛,可服用伏龍肝散:伏龍肝一兩、桂枝一兩、當歸一兩、赤芍藥一兩、白芷一兩、川芎一兩、炙甘草一兩(切碎)、細辛半兩、生地黃四兩、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燥,研磨成粉)。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加入阿膠粉一錢,攪拌均勻,飯後服用。

治療唾血不止,胸膈氣悶,可服用石膏散:石膏四兩、麻黃二兩(去根節)、五味子二兩、杏仁三兩(用熱水泡,去皮尖,雙仁,炒至微黃)、雞蘇莖葉二兩、半夏二兩(用熱水洗七遍,去除黏液)。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姜半片,小麥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熱傷肺臟,唾血不止,可用此方:生地黃四兩、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燥)、蒲黃二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竹茹一小塊,煎至五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肺積熱導致唾血,可服用白茅根散:白茅根一兩(切碎)、犀角粉三分、刺薊根一兩半、黃芩一兩、桑白皮二兩(切碎)、紫菀一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三沸,飯後溫服。

治療吐血日夜不止,可服用白前散:白前二兩半、桑白皮二兩(切碎)、桔梗一兩(去蘆頭)、炙甘草一兩半(切碎)。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另一方:生地黃四兩、黃芩一兩、柏葉一兩、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燥)、炙甘草一兩(切碎)、黃耆二兩(切碎)。將藥材搗碎過篩,飯後用糯米粥調服二到三錢。

治療憂鬱憤怒導致的胸膈疼痛,以及虛勞唾血,可服用生地黃煎:生地黃汁五升,用銀鍋小火煎至三升,加入蜂蜜一升,酒一升,再煎至二到三升,飯後溫服一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