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10)

1. 治鼻流清涕諸方

夫津液涕。得熱即乾燥。得冷則流溢不能自收。肺氣通於鼻。其臟若冷。隨氣乘於鼻。故使津液流涕。不能自收也。

治肺虛。外傷風冷。致鼻塞常流清涕。頭目昏疼。四肢不利。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白朮(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細辛(三分),前胡,木通(三分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二(一)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肺傷風冷。鼻流清涕。頭目疼痛。胸膈不利。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白朮(三分),桂心(三分),蔓荊子(三分),芎藭〔二(三)分〕,訶黎勒(三分煨用皮),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鼻流清涕。日久不止。皆因肺臟虛寒。心膈壅滯。頭目不利。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丁香(三分),訶黎勒(三分煨用皮),桂心(三分),細辛(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溫水調下一錢。

治傷冷鼻塞。清涕出不止方。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細辛(一分),川椒(一分去目),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上件藥。細銼。用醋淹一宿。以煉成豬脂半斤。以慢火煎藥。候附子色黃。膏成。去滓。候冷。以綿裹棗核大。納鼻中。日三換之。瘥。

治鼻塞腦冷。清涕出不止方。

木通(半兩銼),辛夷(半兩),細辛,桂心,甘遂(微炒),芎藭,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日三換之。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恆有清涕。塞鼻。桂膏方。

桂心,細辛,乾薑(炮裂銼),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以上各半兩),皂莢(一分)

上件藥。羅搗為末。以青羊脂和成膏。每用如棗核大。綿裹塞鼻中。

白話文:

治鼻流清涕諸方

鼻涕的產生,是因為體內津液受到外邪影響。天氣熱則津液乾燥,天氣冷則津液流溢不止。肺氣與鼻子相通,如果肺臟虛寒,寒氣就會順著氣往上走,到達鼻子,導致津液變成鼻涕流個不停。

治療肺虛、外感風寒,導致鼻子不通暢、經常流清鼻涕、頭昏腦脹、四肢無力等症狀,可以使用訶黎勒散:

訶黎勒(一兩,煨後去皮)、白朮(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細辛(三分)、前胡(三分)、木通(三分,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麻黃(二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炙烤微黃,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治療肺部受風寒侵襲,出現流清鼻涕、頭疼、胸悶等症狀,可以使用細辛散:

細辛(一兩)、附子(三分,炮製後去皮臍)、白朮(三分)、桂心(三分)、蔓荊子(三分)、芎藭(三分)、訶黎勒(三分,煨後去皮)、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烤微黃,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治療長期流清鼻涕,因肺臟虛寒、心胸鬱結、頭昏腦脹等症狀,可以使用白朮散:

白朮(一兩)、丁香(三分)、訶黎勒(三分,煨後去皮)、桂心(三分)、細辛(三分)、附子(三分,炮製後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吳茱萸(一分,用湯浸泡七遍,烘乾微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飯後用溫水送服一錢。

治療因受寒導致鼻塞、流清鼻涕不止,可以使用以下方劑:

附子(半兩,炮製後去皮臍)、細辛(一分)、川椒(一分,去蒂)、杏仁(一分,湯浸後去皮尖,雙仁研磨)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夜,再用半斤煉好的豬油以小火煎煮藥材,直至附子呈黃色,熬成膏狀,過濾藥渣,待冷卻後,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塞入鼻中,每日更換三次,直至痊癒。

治療鼻塞、腦部寒冷、流清鼻涕不止,可以使用以下方劑:

木通(半兩,切碎)、辛夷(半兩)、細辛、桂心、甘遂(微炒)、芎藭、附子(炮製後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棗核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一粒藥丸塞入鼻中,每日更換三次。用白狗膽汁調和藥丸效果更佳。

治療鼻塞,經常流清鼻涕,可以使用桂膏方:

桂心、細辛、乾薑(炮製後切碎)、川椒(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以上各半兩)、皂莢(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青羊脂調和成膏狀。每次取用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鼻中。

2. 治鼻乾無涕諸方

夫鼻乾無涕者。由臟腑壅滯。內有積熱。攻於上焦之所致也。凡肺氣通於鼻。主於涕。若其臟挾於風熱。則津液不通。皮毛枯燥。兩頰時赤。頭痛鼻乾。故令無涕也。

治肺臟積熱。皮膚乾燥。鼻痛無涕。頭疼心悶。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川升麻(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木通(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石膏(三兩),葛根(三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肺臟積熱。兩頰時赤。皮膚枯燥。鼻乾無涕。頭目多疼。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二(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茯苓(一兩),白前(一兩),石膏(二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犀角屑(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肺熱。鼻乾無涕。心神煩悶。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赤茯苓(半兩),川升麻(半兩),黃耆(半兩銼),馬牙硝(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硃砂(一分細研),龍腦(一錢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於食後。以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鼻乾無涕。吹鼻散方。

龍腦(半錢),馬牙硝(一錢),瓜蒂(十四枚為末)

上件藥。一處細研。每用一豆大。吹入鼻中瘥。

白話文:

治鼻乾無涕諸方

鼻子乾燥沒有鼻涕,是因為臟腑阻塞,體內積熱,熱邪上攻鼻竅所引起的。肺氣與鼻子相通,主司鼻涕的分泌。如果肺臟受到風熱侵犯,就會導致津液運行不暢,皮膚乾燥,兩頰時常發紅,頭痛、鼻乾,因此沒有鼻涕。

治療肺臟積熱、皮膚乾燥、鼻痛無涕、頭痛心悶,宜服用桑根白皮散:

桑根白皮一兩(銼碎),川升麻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色,銼碎),木通一兩(銼碎),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石膏三兩,葛根三兩(銼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治療肺臟積熱、兩頰時常發紅、皮膚乾燥、鼻乾無涕、頭目疼痛,宜服用木通散:

木通二兩(或一兩,銼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茯苓一兩,白前一兩,石膏二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犀角屑半兩,杏仁一兩(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銼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治療肺熱、鼻乾無涕、心神煩悶,宜服用犀角散:

犀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赤茯苓半兩,川升麻半兩,黃耆半兩(銼碎),馬牙硝半兩,杏仁半兩(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硃砂一分(細研),龍腦一錢(細研),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色,銼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飯後用竹葉湯調服一錢。

治療鼻乾無涕,可使用吹鼻散:

龍腦半錢,馬牙硝一錢,瓜蒂十四枚(研末)。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米粒大小一豆,吹入鼻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