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9)

1. 治鼻中生息肉諸方

上以白礬一兩。燒為灰。細研。以羊脂旋和少許。敷著息肉上。即瘥。

又方。

上以蜣螂一十枚。納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單裹筒口。令密。納廁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乾。入麝香少許。同細研為散。塗息肉上。當化為水。

白話文:

治療鼻息肉的各種方法

方法一:

取白礬一兩,燒成灰,仔細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少許羊的脂肪,將白礬粉末調和均勻,敷在鼻息肉上,就能痊癒。

方法二:

取蜣螂(即屎殼郎)十隻,放入青竹筒中,用刀削去竹筒表面的青色部分,用油紙將竹筒口包緊密封。接著,將竹筒放入廁所坑中,放置四十九天後取出,取出裡面的蜣螂曝曬乾燥。再加入少許麝香,一同仔細研磨成粉末。將粉末塗在鼻息肉上,息肉就會化為水消退。

2. 治鼻痛諸方

夫鼻痛不能忍者。由風冷傷於肺臟故也。是以肺氣通於鼻。風邪隨氣入於鼻內。搏於正氣。邪正相擊。氣道不宣。故令鼻痛也。

治風冷搏於肺臟。上攻於鼻。則令鼻痛。宜服沒藥散方。

沒藥,乾蠍(微炒),天南星(炮裂),雄黃(細研),當歸(銼微炒),硃砂(細研),牛黃(細研)胡黃連,麝香(細研),丁香,甘草(炙微赤銼),桂心(以上各一分),白芷(半兩),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白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研令勻。每於食後。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鼻塞多痛。芎藭膏方。

芎藭,吳茱萸,細辛,川椒,乾薑(炮裂),皂莢(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細銼。以醋浸一宿。豬脂六兩。同於銀鍋中。煎五七沸。濾去滓。傾入瓷盒中。每取棗核大。綿裹納鼻中。

治鼻痛。白芷膏方。

白芷,芎藭,木通,當歸,辛夷(以上各半兩),細辛(三分),莽草(三分)

上件藥。都細銼。以不中水豬脂一升。煎五七沸。候白芷色焦黃。濾去滓。瓷盒中盛。每以棗核大。綿裹納鼻中。日三用之。

又方。

上以麻油頻塗於鼻內外甚佳。

又方。

上以杏仁五兩。去皮尖。取油塗之。即瘥。

白話文:

治鼻痛諸方

鼻子痛到受不了,是因為風寒侵犯了肺臟。因為肺氣通於鼻,風邪隨著氣進入鼻腔,與正氣相搏,邪正相爭,氣道不通暢,所以導致鼻痛。

治療風寒侵犯肺臟,上攻鼻子而引起的鼻痛,應該服用沒藥散。

沒藥、乾蠍(微炒)、天南星(炮裂)、雄黃(細研)、當歸(銼微炒)、硃砂(細研)、牛黃(細研)、胡黃連、麝香(細研)、丁香、甘草(炙微赤銼)、桂心(以上各一份)、白芷(半兩)、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後炙至微黃)、白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餐後,用溫酒調服一錢(約3克)。

治療鼻塞疼痛,可用芎藭膏。

芎藭、吳茱萸、細辛、川椒、乾薑(炮裂)、皂莢(以上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醋浸泡一夜。再用豬油六兩,與藥材一起在銀鍋中煎煮五七沸,過濾掉藥渣,倒入瓷盒中保存。每次取用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孔。

治療鼻痛,可用白芷膏。

白芷、芎藭、木通、當歸、辛夷(以上各半兩)、細辛(三分)、莽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不含雜質的豬油一升煎煮五七沸,直到白芷顏色焦黃,過濾掉藥渣,倒入瓷盒中保存。每次取用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孔,一日三次。

另有方劑:

用麻油經常塗抹鼻內外,效果很好。

另有方劑:

用杏仁五兩,去除皮尖,取其油塗抹,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