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5)
卷第三十七 (5)
1. 治鼻大衄諸方
夫鼻大衄者。由血氣虛熱故也。心藏血。肺主氣。而開竅於鼻。血之與氣相隨而行。循於經絡。榮於臟腑。若勞傷過度。臟腑生熱。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從鼻出者。謂之鼻衄。其云鼻大衄者。因鼻衄而口耳皆出血。故云大衄。
治大衄不止。宜服遠志散方。
遠志(半兩去心),白芍藥(三分),桂心(一分),天門冬(半兩去心),麥門冬(半兩去心),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半兩),沒藥(一兩),藕節(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生乾地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苦參散方。
苦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柏葉(半兩),桑耳(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衄未止。計數升。不知人事。宜服阿膠散方。
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桂心(半兩),細辛(半兩),白龍骨(半兩),當歸(半兩),亂髮(半兩燒灰),蒲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地黃汁。調下二錢。
治大衄不止。紫參散方。
紫參(一分),鬱金(半兩),子芩(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龍骨(半兩),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地黃汁。並蜜水相和。調下二錢。
治大衄立效方。
熟艾(二彈子大),牛皮膠(一兩炙黃燥)
上件藥。以煎了豉汁一大盞。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阿膠散方。
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蒲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汁二合。煎至六分。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斷弓弦(一分燒灰),白礬(一分燒灰)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二大豆許。入鼻中瘥。
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方。
蒲黃(一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二錢。即瘥。
又方。
上以鹽半兩。炒碾為末。分為二服。以冷水調下。未止更服。
又方。
上以檞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即止。
又方。
上以胡粉炒令光黑。以醋調一錢服之。即止。
白話文:
鼻子大量出血,是因為血氣虛弱、體內有熱造成的。心臟主血,肺主氣,鼻子是肺氣的開口。血液和氣息互相伴隨運行,循行於經絡,滋養臟腑。如果過度勞累,臟腑產生熱氣,熱氣影響血液,血液因為受熱而奔流失控,從鼻子流出來,就叫做鼻出血。所謂「大衄」,是指鼻出血同時伴隨口、耳出血,所以稱為大衄。
治療鼻出血不止,可用遠志散:遠志(半兩,去心)、白芍藥(三分)、桂心(一分)、天門冬(半兩,去心)、麥門冬(半兩,去心)、阿膠(半兩,搗碎炒至黃燥)、當歸(半兩)、沒藥(一兩)、藕節(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生乾地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鼻出血,口耳同時出血不止,可用苦參散:苦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梔子仁(半兩)、柏葉(半兩)、桑耳(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攪勻,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鼻出血不止,出血量很多,病人已神志不清,可用阿膠散:阿膠(三分,搗碎炒至黃燥)、桂心(半兩)、細辛(半兩)、白龍骨(半兩)、當歸(半兩)、亂髮(半兩,燒成灰)、蒲黃(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地黃汁調服。
治療鼻出血不止,可用紫參散:紫參(一分)、鬱金(半兩)、子芩(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白龍骨(半兩)、鹿角膠(半兩,搗碎炒至黃燥)。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地黃汁和蜂蜜水混合調服。
治療鼻出血,見效快的方子:熟艾(兩個彈子大小)、牛皮膠(一兩,炙至黃燥)。用煎好的豆豉汁一碗,與藥材一起煎至七分,去渣,不限時間,分溫服兩次。
治療鼻出血,口耳同時出血不止,可用阿膠散:阿膠(半兩,搗碎炒至黃燥)、蒲黃(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加入生地黃汁二合,煎至六分,不限時間,溫服。
另一個方子:斷弓弦(一分,燒成灰)、白礬(一分,燒成灰)。細研成粉末,取約兩粒大豆大小的量,放入鼻中即可。
治療鼻出血,口耳同時出血不止的方子:蒲黃(一兩)。將藥物細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冷水調服,即可見效。
另一個方子:食鹽半兩,炒熱研成粉末,分兩次服用,用冷水調服,若出血未止,可再次服用。
另一個方子:取櫟樹葉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一小碗,頻頻服用即可止血。
另一個方子:將胡粉炒至光黑,用醋調和,每次服用一錢,即可止血。
2. 治鼻塞氣息不通諸方
夫肺氣通於鼻。若其臟為冷風所傷。故鼻氣不通利。成齆也。為冷氣結聚。搏於血氣則生肉。冷氣盛者則息肉生長。氣息窒塞不通也。
治外傷風冷。鼻塞。氣息不通。壅悶。宜服芎藭散方。
芎藭,檳榔,人參(去蘆頭),赤茯苓,白朮,麻黃(去根節),肉桂(去皺皮),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七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鼻塞不聞香臭。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梔子仁(半兩),川升麻(一兩),石膏(二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鼻塞不聞香氣。納鼻膏藥方。
當歸,薰草,木通,細辛,蕤仁(去赤皮研以上各一兩),芎藭(半兩),白芷(半兩),羊髓(六兩豬脂亦得)
上件藥。細銼。用羊髓入於鐺內。以慢火煎令消。次下諸藥。煎令白芷色黃。綿濾去滓。盛於不津器中。每日三度。取棗核大。納鼻中瘥。
治鼻窒塞。香臭不聞。妨悶疼痛。通鼻膏方。
白芷(半兩),芎藭(半兩),木通(半兩),當歸(三分),細辛(三分),莽草(三分),辛荑(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豬脂一斤。煎令白芷色黃。綿濾去滓。盛於不津器中。候冷。綿裹棗核大。納鼻中。日三換之。
治鼻塞氣息不通方。
木通(銼),細辛,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棗核大。每夜臨臥。納一丸於鼻中瘥。
治鼻塞不通。常有涕。塗囟膏方。
杏仁(三分去皮尖),細辛,附子,川椒(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並生用。銼碎。以醋五合。漬藥一夜。明旦濾出。以豬脂五兩煎之。候附子色黃。藥成。去滓。以塗囟上。並鼻上。日再用之。
治鼻塞不通。塞鼻皂莢散方。
皂莢,細辛,辛荑,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取半錢。用綿裹。塞鼻中。以少許吹之亦得。
治鼻塞不聞香臭。宜用塞鼻甘遂散方。
甘遂,細辛,附子(炮裂去皮臍),木通(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半錢。以綿裹塞入鼻中。當有清水出。病重者或下三二升。當以臥時安藥。若微痛則忍之。勿觸風冷。
治鼻窒塞不得喘息。宜用塞鼻菖蒲散方。
菖蒲(一分),皂莢(一分炙研用子)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半錢。以綿裹。夜臨臥時。塞於鼻中。
治鼻塞不聞香臭。塞鼻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藜蘆(一分)
白話文:
治療鼻塞、呼吸不暢的各種方法
肺部的氣息與鼻子相通。如果肺臟受到寒風侵襲,鼻子的氣息就會不順暢,形成鼻塞。這是因為寒氣積聚,與血氣搏結,就會產生肉狀物。寒氣旺盛時,息肉就會生長,導致呼吸堵塞不通。
治療外感風寒,導致鼻塞、呼吸不暢、胸悶的藥方:芎藭散
藥材:
- 芎藭、檳榔、人參(去除蘆頭)、赤茯苓、白朮、麻黃(去除根節)、肉桂(去除粗皮)、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稍微炒過)、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甘草(用火烤至微紅,切碎),以上各一兩。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小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在飯後溫服。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臭氣味的藥方:木通散
藥材:
- 木通(切碎,一兩)、防風(去除蘆頭,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一兩)、石膏(二兩)、麻黃(去除根節,三分)、桂心(半兩)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後溫服。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氣的鼻用膏藥:
藥材:
- 當歸、薰草、木通、細辛、蕤仁(去除紅皮並研磨,以上各一兩)、芎藭(半兩)、白芷(半兩)、羊髓(六兩,可用豬油代替)
做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將羊髓放入鍋中,用小火煎至融化。然後加入所有藥材,煎煮至白芷顏色變黃。用棉布過濾去除藥渣,將膏藥盛入不透水的容器中。每天三次,取棗核大小的膏藥放入鼻孔,即可痊癒。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臭、胸悶疼痛的通鼻膏:
藥材:
- 白芷(半兩)、芎藭(半兩)、木通(半兩)、當歸(三分)、細辛(三分)、莽草(三分)、辛夷(一兩)
做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一斤豬油煎煮至白芷顏色變黃。用棉布過濾去除藥渣,將膏藥盛入不透水的容器中。冷卻後,用棉布包裹棗核大小的膏藥,放入鼻孔。每天更換三次。
治療鼻塞、呼吸不暢的藥方:
藥材:
- 木通(切碎)、細辛、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以上各一兩)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狀,如棗核大小。每晚睡前,放入一丸到鼻孔中即可痊癒。
治療鼻塞不通、經常流鼻涕的塗囟門膏:
藥材:
- 杏仁(去除皮尖,三分)、細辛、附子、川椒(以上各一分)
做法: 將以上藥材生用,切碎。用五合醋浸泡藥材一夜。第二天早上濾出藥液,用五兩豬油煎煮藥液。待附子顏色變黃,藥即製成。去除藥渣,塗抹在囟門和鼻子上,每天使用兩次。
治療鼻塞不通的塞鼻皂莢散:
藥材:
- 皂莢、細辛、辛夷、川椒(去除眼睛和閉口的部分,稍微炒過,去除汗液)、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以上各一分)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也可以稍微吹入一些。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臭的塞鼻甘遂散:
藥材:
- 甘遂、細辛、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木通(切碎,以上各一分)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會有清水流出。病情嚴重者,可能流出兩三升水。最好在睡覺時使用藥物。如果感到輕微疼痛,忍耐即可,不要吹到風寒。
治療鼻塞、呼吸困難的塞鼻菖蒲散:
藥材:
- 菖蒲(一分)、皂莢(一分,烤過後研磨取子)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棉布包裹,在睡前塞入鼻孔。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臭的塞鼻瓜蒂散:
藥材:
- 瓜蒂(一分)、藜蘆(一分)
做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狗膽汁調和,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每天更換三次。
治療鼻塞、聞不到香臭的吹鼻通頂散:
藥材:
- 滑石(一分)、瓜蒂(七枚,磨成粉末)、麝香(半錢)、胡黃連(一分,磨成粉末)、蟾酥(半錢)
做法: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每次用少量吹入鼻孔。
治療鼻孔堵塞、呼吸不暢,都是因為鼻腔內長有肉柱。如果肉柱不脫落,就無法痊癒。其他藥物雖然能暫時通暢,但很快又會復發。這個藥方可以治療:
藥材:
- 白雄犬膽(一個)、地膽(二十個)
做法: 先將地膽搗碎成細末,放入犬膽中,用繩子綁好。三天後,在日出時,讓病人面部朝下趴在中庭,鼻孔朝向太陽。旁邊的人用舊毛筆蘸取藥物,塗入鼻孔中。每天一次。到了五六天,當聽到鼻柱內部接近眼睛的地方疼痛時,這就是要脫落的徵兆。再敷三四次,就會逐漸打噴嚏,肉柱就會脫落。取出來放在四通道路口。肉柱脫落後,立刻用棉布塞住鼻孔,注意防風。
治療鼻塞、多年聞不到香臭、流水不止的灌鼻蒺藜汁:
藥材:
- 蒺藜(兩把,最好是用車碾壓過的)
做法: 將以上藥材用一大碗水煮至半碗。仰臥,先在口中含滿飯。用一合藥汁灌入鼻中。如果不通,再灌一次。會打很大的噴嚏,流出一兩個像紅色蛹蟲的息肉,即可痊癒。
治療鼻塞、眼睛昏花、頭痛、胸悶的滴鼻苦葫蘆子腦瀉散:
藥材:
- 苦葫蘆子一兩
做法: 用一小碗童子小便浸泡苦葫蘆子。夏天浸泡一天,冬天浸泡七天。取少量藥汁,滴入鼻孔。
其他方法:
- 將瓜蒂末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
- 用兩把刺薊,加一大碗水煮至五分,去除藥渣,一次性服用。
- 用水調服三錢鍋底墨,每天三次。
- 用兩升槐葉、三根蔥白、一合豆豉,加兩大碗水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