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26)
卷第三十六 (26)
1. 治耳虛鳴諸方
菖蒲(一分),川烏頭(一分去皮臍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綿裹半錢。塞耳中。日再易之。
又方。
上以生肥地黃。截作段子。濕紙裹。微煨。納耳中。
又方。
上以生烏頭。削如棗核大。納耳中。日一易之。
白話文:
治療因虛弱引起的耳鳴的各種方法
將菖蒲(一分)、川烏頭(一分,去除外皮和臍,直接使用)這兩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上半錢的藥粉,塞入耳朵中,每天更換兩次。
另一個方法
取新鮮肥厚的生地黃,切成小段,用濕紙包好,稍微烤熱,放入耳朵中。
還有一個方法
取新鮮的烏頭,削成棗核大小,放入耳朵中,每天更換一次。
2. 治耳疼痛諸方
夫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入於腎之經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痓也。若因痛而腫。即生痓也。癰節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痓也。所以然者。足少陰為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上焦有風邪入於頭腦。流至耳內。與氣相擊。故耳中痛。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經。則脊強背直也。
治耳疼痛。插耳拔風毒。附子丸方。
附子(一枚去皮臍生用),菖蒲(一分),麝香(一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白礬(一分燒灰),蓖麻子(三十粒去皮)
上件藥。先搗附子菖蒲白礬為末。次搗杏仁蓖麻為膏。研入麝香相和。丸如棗核大。以蠟裹。大針穿透。插於耳中。日一換之。
治耳卒疼痛方。
菖蒲(一分),附子(一分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油調。以大豆大灌在耳中。即止。
治耳疼痛。兼有水出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黑色)
上搗如膏。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治耳疼痛。宜用此方。
附子(一枚)
上以醋微火煎令軟。削可耳。綿裹塞之。
治耳卒疼痛。不可忍方。
鹽(一升炒令熟)
上以青布裹熨之。效。
白話文:
治耳疼痛諸方
耳朵裡持續作痛,都是因為風邪侵入腎經造成的。如果不治療,風邪就會流入腎經,突然導致脊背僵硬挺直,甚至抽搐。如果因為疼痛而腫脹,也會引起抽搐。但如果形成癰腫,膿液排出,邪氣消散,就不會抽搐了。這是因為足少陰經是腎經,也是經脈彙集的地方,它的氣機與耳朵相通。上焦的風邪侵入頭腦,流到耳朵裡,與氣血相撞,所以耳朵疼痛。耳朵是腎臟的反應部位,它們的氣機相通,腎臟主宰腰脊和骨髓。因此,邪氣流入腎經,就會導致脊背僵硬。
治療耳朵疼痛:用藥物插入耳朵拔除風毒。
【附子丸方】
附子(一枚,去皮、臍,生用)、菖蒲(一分)、麝香(一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白礬(一分,燒成灰)、蓖麻子(三十粒,去皮)
將附子、菖蒲、白礬研成末,再將杏仁、蓖麻子搗成膏,加入麝香拌勻,製成棗核大小的藥丸,用蠟包裹,用粗針穿透,插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治療耳朵突然疼痛:
【治耳卒疼痛方】
菖蒲(一分)、附子(一分,去皮、臍)
將藥物搗碎成末,用生油調和,用大豆大小的量灌入耳中,即可止痛。
治療耳朵疼痛伴有流水的:
【治耳疼痛,兼有水出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至黑色)
將杏仁搗成膏狀,用棉花包裹,做成棗核大小塞入耳中。
治療耳朵疼痛的有效方法:
【治耳疼痛,宜用此方】
附子(一枚)
用醋將附子用微火煎軟,削成適合塞入耳朵的大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
治療劇烈難忍的耳朵疼痛:
【治耳卒疼痛,不可忍方】
鹽(一升,炒熟)
用青布包裹炒熟的鹽,熱敷患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