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20)
卷第三十六 (20)
1. 治耳久聾諸方
夫足少陰腎之經。宗脈所聚。其氣通於耳。勞傷於腎。宗脈虛損。血氣不足。為風邪所乘。故成耳聾。勞傷甚者。血虛氣極。風邪停滯。故為久聾也。
治耳久聾鳴。或有汁出。皆由腎虛。致多年不瘥。宜服鐵漿酒方。
故鐵(三十斤燒令赤以水五斗潰鐵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上件藥。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並曲三斗。釀如常法。候酒熟即開。用磁石三斤。搗羅為末。納酒中。漬三宿。日夜恆飲之。取醉為度。候聽聞人語乃止。
治久聾宜服此方。
菖蒲〔三(二)分〕,羊腎(一對以酒一升煮酒盡為度薄切曝乾),蔥子(三分微炒),皂莢(一挺去黑皮塗酥炙微焦去子),川椒(三十二枚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有患經七八年者。亦瘥。
又方。
故鐵(三十斤)
上以水七斗。漬經三宿。取汁。入曲三十斤。米五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漬酒中三宿。飲酒取醉。後以磁石安在耳上。放好覆頭臥。醒去磁石。即瘥。
治耳聾年久。耳中常鳴。魚腦膏方。
生鯉魚腦(三兩),當歸(半兩搗為末),細辛(半兩),白芷(半兩搗為末),附子(半兩去皮臍為末),羊腎脂(三兩)
上件藥。將魚腦及羊腎脂。合煎諸藥。三上三下。膏成。濾去滓。令冷。即丸如棗核大。以綿裹塞鼻中。每日一易。以瘥為度。
治耳聾。三十年無所聞。塞耳蓖麻丸方。
蓖麻子(半兩去皮),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巴豆〔一兩(二枚)去皮心〕,食鹽(半兩),附子(一分去皮臍生用),薰陸香〔二(一)分〕,磁石(一兩),菖蒲(一兩),蠟(四兩),木通(半兩銼)
上件藥。先搗菖蒲食鹽磁石木通薰陸香附子等。為末。次搗蓖麻子杏仁桃仁巴豆四味。納蠟同搗一千餘杵。丸如棗核大。用塞耳中。日四五度。抽出重捻之。三日一易。以瘥為度。
治耳聾多時不瘥。塞耳磁石丸方。
磁石(一兩),菖蒲(半兩),木通(半兩銼),薰陸香(半兩),杏仁(半兩去皮尖生用),松脂(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黃蠟溶和。丸如蓮子大。長半寸以來。可入耳門。以細釵子穿透。塞耳中。
治耳聾久不瘥。宜用此方。
天雄末〔二(一)分〕,雞子(一枚),附子末(一分)
上件藥。取雞子。開頭出黃和藥。卻納入殼中。封合訖。還雞窠中。候抱別者雛出。藥成。綿裹棗核大塞耳中。便愈。
又方。
煉了松脂(一兩),食鹽(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蓖麻子(半兩去皮),薰陸香(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磁石(三分細研)
白話文:
因為腎經的足少陰脈會聚在此,其氣與耳朵相通。如果腎臟受損,脈絡虛弱,血氣不足,被風邪侵襲,就會造成耳聾。如果腎臟受損嚴重,血氣極度虛弱,風邪持續存在,就會形成長期耳聾。
對於長期耳鳴或有耳垢分泌的治療,是由腎虛引起的,導致多年來未能治癒。應服用鐵漿酒。
舊鐵(30斤),燒紅後用水5鬥浸泡三天,然後澄清。菖蒲(7斤),切片,用水1石煮至剩下5鬥,去渣澄清。柘根(30斤),用水1石煮至剩下5鬥,去渣澄清。以上藥材混合,總量為1石5鬥。使用2石米和3斗酒麴,釀造如常法。待酒熟後,加入3斤磁石,研磨成粉末,放入酒中,浸泡三天。日夜飲用,直到醉為止,等到能聽到人語即可停止。
對於長期耳聾,應服用以下藥方:
菖蒲(3-2分),羊腎(一對,用酒煮至酒盡為度,薄切曬乾),蔥子(3分,稍微炒一下),皁莢(一根,去黑皮塗酥,稍微烤焦,去籽),川椒(32枚,去籽和閉口的,稍微炒一下,去掉汗水)。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吞服30丸。即使患病已經七八年,也能治癒。
另一個藥方:
舊鐵(30斤)。用水7鬥,浸泡三天,取出汁液。加入30斤麴和5鬥米,按照常規釀酒方法,待酒熟後,加入1斤磁石,浸泡三天。飲酒至醉。之後,將磁石放在耳朵上,用頭巾蓋住頭部躺下。醒來後去除磁石,即會痊癒。
對於長期耳聾,耳朵經常鳴叫,可以使用魚腦膏:
生鯉魚腦(3兩),當歸(半兩,研磨成粉末),細辛(半兩),白芷(半兩,研磨成粉末),附子(半兩,去皮和臍,研磨成粉末),羊腎脂(3兩)。將魚腦和羊腎脂混合,一起煎煮所有藥材三次。膏體製成後,過濾掉渣滓,使其冷卻。將其製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中。每天更換一次,直到病情改善。
對於長期耳聾,三十年來聽不到聲音,可以使用塞耳蓖麻丸:
蓖麻子(半兩,去皮),杏仁(半兩,浸泡去皮尖),桃仁(半兩,浸泡去皮尖),巴豆(1兩,去皮心),食鹽(半兩),附子(1分,去皮臍,生用),薰陸香(2-1分),磁石(1兩),菖蒲(1兩),蠟(4兩),木通(半兩,切成碎片)。首先研磨菖蒲、食鹽、磁石、木通、薰陸香、附子等藥材,成為粉末。再研磨蓖麻子、杏仁、桃仁、巴豆四種藥材。加入蠟,一同研磨一千多杵,製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用塞入耳朵中,每天四五次,每次取出重新揉搓。每三天更換一次,直到病情改善。
對於長期耳聾,多年來未見好轉,可以使用塞耳磁石丸:
磁石(1兩),菖蒲(半兩),木通(半兩,切成碎片),薰陸香(半兩),杏仁(半兩,去皮尖,生用),松脂(半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黃蠟熔化混合,製成大小如蓮子,長度約半寸的丸子,可以放入耳道。用細釵子穿透,塞入耳朵中。
對於長期耳聾,多年來未見好轉,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天雄末(2-1分),雞蛋(一個),附子末(1分)。取雞蛋,打開頂部,取出蛋黃,與藥材混合。再將混合物放回蛋殼中,密封。將雞蛋放回雞窩中,等待其他雛雞孵化完成,藥材即制備完成。用棉布包裹,塞入耳朵中,即會痊癒。
另一個藥方:
松脂(1兩,精煉),食鹽(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蓖麻子(半兩,去皮),薰陸香(半兩),杏仁(半兩,浸泡去皮尖),磁石(3分,細研)。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脂1兩和黃蠟1兩,在鍋中加熱融化。加入藥材粉末,攪拌均勻。捏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中心通孔如米粒大小。用薄棉布包裹,塞入耳朵中。每三天更換一次。
對於長期耳聾,二十年來未見好轉,可以使用塞耳楓香丸:
楓香(1兩),巴豆(7枚,去皮心,稍微炒一下),松脂(3兩半),黃蠟(半兩),婆律膏(半兩),胡桃仁(半兩)。首先研磨楓香和巴豆,然後加入松脂,再次研磨。接著加入黃蠟,研磨至稠厚。最後加入婆律膏和胡桃仁,熟練地研磨成泥狀。膏體製成後,製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用棉布包裹,每天三四次塞入耳朵中,直到耳垢排盡,即會痊癒。
對於長期耳聾,多年來未見好轉,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蕪菁(一個),巴豆(一個,去皮心),蓖麻子(一個,去皮)。以上藥材,細磨成粉末。加入2兩蜂蜜,在文武火上熬製半日,不能讓其燒焦,否則無法使用。只能製成三個丸子。用棉球包裹一個丸子,插入耳內,留下一小部分棉球垂在外面。當耳中有膿液流出,就能聽到聲音了。使用時,需先將藥丸加熱。
另一個藥方:
吳茱萸(半兩,生用),巴豆(兩個,去皮心),乾薑(1分,炒裂)。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蔥涕和棉布包裹,製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塞入耳朵中。半小時後,如果乾燥,則取出。再用濕棉布包裹,重新塞入耳朵中。這樣做五天,會感覺病情有所改善。八九天後,就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常用頭髮堵塞耳朵,避免風吹。
另一個藥方:
松脂(半兩),巴豆(四個,去皮心)。以上藥材,熟練地捏成大小如棗核的丸子,用棉布包裹,塞入耳朵中。每天更換一次。如果藥丸變硬,可以在微火上稍微加熱,使其變軟再使用。
另一個藥方:
雞脂(5兩,精煉),肉桂心(半兩),野葛(半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將雞脂煮沸二十到三十次,去掉渣滓,製成膏體。使用時,將少量膏體放入筆管中,加熱筆管,側躺滴入耳朵中。
另一個藥方:
驢脛骨髓(1分),針砂(1-2合,用水2合浸泡十天,然後取清水少量)。以上兩種藥材混合,攪拌均勻。使用時,取少量滴入耳朵中。同時,取一半淨方磚,燒紅,澆上醋,將磁石末1兩鋪在上面,把頭枕在上面直到早晨。這樣做三次,就會痊癒。
對於長期耳聾,二三十年來未見好轉,可以使用滴耳鼠脂:
鼠脂(半合),青鹽(1錢),地龍(一條,纏繞頭部,扭取汁液)。以上藥材,用鼠脂和地龍汁液調和青鹽,溫熱後用棉球蘸取,側躺捻滴入耳朵中。
另一個藥方:
熊膽(1分),鼠膽(兩個,十二月收集)。以上藥材,用水調和,每次取如綠豆大小,滴入耳朵中,每天一兩次,直到痊癒。
另一個藥方:
水銀(1分),地龍(濕的一條)。在蔥栽子上挖一個洞,去掉頭部,將管子插入,綁住頭部,防止藥材傾倒。等待地龍溶解成水,然後收起。使用時,取少量滴入耳朵中。
對於長期耳聾,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使用滴耳古吊脂:
古吊脂。將其存放在琉璃瓶子中,用樟木盒子包裝瓶子。每天滴半個杏仁大小的古吊脂入耳朵中。這個藥方非常有效。古吊脂產自南海和福建,瓶子必須用樟木襯裡,否則會穿透。
對於耳聾,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取驢前腿脛骨,打破後,在陽光下用瓷盒子收集骨髓。收集完畢後,儲存起來。使用時,用棉球蘸取少量,滴入受影響的耳朵中。等待一段時間,傾斜耳朵側臥,讓藥物作用。骨髓不能過多地使用,嚴重的情況下最多使用一兩次。如果是新發病,一次就會有效果。骨髓帶有紅色的不能使用,白色的最好。
另一個藥方:
取鼠膽,讓人側躺,將一整個鼠膽滴入耳朵中。過一會兒,膽汁會滲透下來。最初可能會加重耳聾,但半日後就會有所改善。即使是三十年的耳聾也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