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8)

1. 治耳風聾諸方。

上件藥。細銼拌和。用生絹袋盛。以酒二斗。浸經七日後。每日任性飲之。以瘥為度。

治風虛耳聾。羊腎羹方。

黃耆(半兩銼),羊腎(一隻去脂膜切),杜仲(半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磁石(五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綿裹懸煎不得到鍋底),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上件藥。都以水三大盞。先煮磁石。取汁二大盞。去磁石。下黃耆等。文煎。取一盞半。去滓。入羊腎粳米一合。蔥白姜椒鹽醋一如作羹法。空心服之。磁石重重用之無妨。

白話文:

治耳風聾諸方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用生絹袋裝好,放入兩斗酒中浸泡七天後,每天隨意飲用,直到疾病痊癒為止。

治療風虛耳聾的羊腎羹配方

黃耆(半兩,切碎),羊腎(一隻,去除脂肪薄膜並切片),杜仲(半兩,去除粗皮並烤至微黃,切碎),磁石(五兩,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用棉布包裹懸空煎煮,不要碰到鍋底),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

將上述藥材全部放入三大碗水中,先煮磁石,取兩大碗汁液,去除磁石,再放入黃耆等藥材,用小火慢煮,取一碗半汁液,去除藥渣。加入羊腎、粳米一合,以及蔥白、薑、椒、鹽、醋,按照做羹的方法烹煮。空腹服用。磁石可以重複使用,沒有妨礙。

2. 治勞聾諸方

夫勞聾者。是腎氣虛乏故也。足少陰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勞傷於腎。則宗脈虛損。氣血不足。故名勞聾。為其病因勞。則甚。若有時將息得所。氣血和平。其聾則輕。或房室不節。其聾則甚也。

治勞聾腎氣不足。耳無所聞。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半),磁石(一兩搗碎水淘去赤汁),桂心(一兩半),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人參(一兩去蘆頭),牡荊子(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牡丹皮(半兩),白茯苓(一兩),芎藭(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先以水一大盞半。入羊腎一對。去脂膜。切。煎至一盞。去腎。入藥五錢。棗三枚。生薑半分。同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勞聾腎氣虛損。耳無所聞。宜服菖蒲散方。

菖蒲(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車前子(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一錢。空心及晚食前。各二服。

治勞聾。臟腑久虛。腎氣不足。肌體羸瘦。腰腳無力。宜服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熟乾地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石斛(一兩去根銼),人參(一兩去蘆頭),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遠志(半兩去心),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鍾乳粉(二兩),白茯苓,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銼搗),磁石(一兩燒令赤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勞聾。腎氣虛損。腰腳無力。面黑體瘦。小便滑數。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菖蒲(一兩),磁石(一兩燒令赤醋淬七遍搗碎研水飛過),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巴戟(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搗為末),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一兩半),桑螵蛸(半兩微炒),杜仲(一兩去皴皮炙微黃銼),牡蠣粉(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熟乾地黃(一兩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勞聾。羊腎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磁石(一兩燒令赤醋淬七遍搗碎研水飛過),牛膝(一兩去苗),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遠志(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羊腎五對。去脂膜。細切爛研。入酒三升。於銀鐺中。微火煎如膏。入藥末。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於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白話文:

治勞聾諸方

勞聾是因為腎氣虛弱造成的。足少陰腎經是經脈匯聚之處,其氣與耳朵相通。腎臟受損,則經脈受損,氣血不足,因此稱為勞聾。勞累是病因,勞累越嚴重,病症就越重;如果能適當休息,氣血調和,聽力減退的症狀就會減輕;反之,房事過度,則症狀會加重。

治勞聾腎氣不足,耳聾無所聞,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半)、磁石(一兩,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桂心(一兩半)、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牡荊子(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後微炒)、牡丹皮(半兩)、白茯苓(一兩)、川芎(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先用一大碗半的水,加入一對羊腎(去除脂肪膜,切片),煎煮至一碗,去羊腎,加入藥粉五錢、大棗三枚、生薑半分,再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每次飯前溫服。

治勞聾腎氣虛損,耳聾無所聞,宜服菖蒲散方:

菖蒲(一兩)、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另搗成粉末)、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桂心(一兩)、車前子(半兩)、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空腹及晚飯前各服二次。

治勞聾,臟腑久虛,腎氣不足,身體消瘦,腰腿無力,宜服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熟乾地黃(一兩)、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桂心(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除心後烘乾)、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後切碎)、人參(一兩,去除蘆頭)、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遠志(半兩,去除心)、鹿茸(一兩,去除毛,塗上酥油後烘烤至微黃)、鍾乳粉(二兩)、白茯苓、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切碎搗爛)、磁石(一兩,燒至發紅,用醋淬七遍,搗碎研磨,用水飛過)。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均勻,用煉蜜和勻,反覆搗杵五百至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飯前再服一次。

治勞聾,腎氣虛損,腰腿無力,面色黑,身體消瘦,小便頻數,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菖蒲(一兩)、磁石(一兩,燒至發紅,用醋淬七遍,搗碎研磨,用水飛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巴戟天(一兩)、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搗成粉末)、鹿茸(一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後切碎)、桂心(一兩半)、桑螵蛸(半兩,微炒)、杜仲(一兩,去除粗皮,烘烤至微黃,切碎)、牡蠣粉(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熟乾地黃(一兩半)。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和勻,反覆搗杵五百至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飯前再服一次。

治勞聾,羊腎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半,炮製後去除皮和臍)、磁石(一兩,燒至發紅,用醋淬七遍,搗碎研磨,用水飛過)、牛膝(一兩,去除苗)、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另搗成粉末)、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遠志(一兩,去除心)。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五對羊腎(去除脂肪膜,切碎),搗爛研磨,加入三升酒,用銀鍋小火煎熬成膏狀,加入藥粉,反覆搗杵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及晚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三十丸。

治勞聾腎虛,或耳中常聞鐘磬風雨之聲,宜服補腎磁石丸方:

磁石(二兩,燒至發紅,用醋淬七遍,搗碎研磨,用水飛過)、鹿茸(二兩,去除毛,塗上酥油後烘烤至微黃)、附子(一兩半,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另搗成粉末)、牡蠣粉(一兩半)、構樹子(二兩,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後烘乾,只取浮起的藥材)、肉蓯蓉(一兩半,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五味子(一兩)、薯蕷(一兩半)、巴戟天(一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和勻,反覆搗杵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飯前再服一次。

治勞聾,耳塞,菖蒲散方:

菖蒲(半兩)、山茱萸(半兩)、土瓜根(半兩)、牡丹皮(半兩)、牛膝(半兩,去除苗)、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蓖麻子(半兩,去除心)、磁石(一兩,燒至發紅,用醋淬七遍,搗碎研磨)。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