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1)

1. 治口臭諸方

夫口臭者。由五臟六腑不調。壅滯之氣。上攻胸膈。然腑臟之燥腐不同。蘊積胸膈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故令臭也。

治口臭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一錢。

又方。

桂心(一兩),木蘭皮(一兩),芎藭(一兩半),沉香(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一錢。

治口臭。去熱毒氣。調和臟腑。含香丸方。

雞舌香(一兩),藿香(半兩),零陵香(三分),甘松香(半兩),當歸(半兩),桂心(半兩),木香(三分),芎藭(一兩),香附子(十枚),肉豆蔻(五枚去殼),白檳榔(十五枚),白芷(半兩)青桂香(半兩),丁香(一分),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丸。如楝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臭令香。止煩散氣。宜服此方。

肉豆蔻(一兩去殼),丁香(一兩),藿香(一兩),零陵香(一兩),木香(一兩),白芷(一兩),桂心(一兩),甘松香(半兩),香附子(一兩),當歸(半兩),檳榔〔三分(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氣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風(三分去蘆頭),藁本(半兩),細辛(一分),白芷(半兩),芎藭(半兩),地骨皮(一分),丁香(三分),露蜂房(三分炙黃),木香(三分),甘松香(半兩),當歸(三分),東引柳枝心(二兩曬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一錢。以綿裹含咽津。

治口氣五香丸方。

沉香(三分),丁香(三分),薰陸香(三分),黃連(三分去須),鬼臼(半兩去須),麝香(一分細研),木香(半兩),黃芩(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三分),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清漿水十丸。日三四服。

治口臭穢。常服丁香丸方。

丁香(半兩),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細辛(二兩半),桂心(三分),芎藭(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下二十丸。又丸如彈丸。綿裹一丸。含咽津亦得。

又方。

芎藭(一兩),白芷(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兼入。少煉了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又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芎藭(一兩),白芷(半兩)

白話文:

治口臭諸方

口臭的原因是五臟六腑功能失調,阻塞的濁氣上衝胸膈。由於臟腑乾燥腐敗的程度不同,污濁之物積聚在胸膈之間,產生熱氣,衝擊到口中,所以產生臭味。

以下是治療口臭的幾種方法:

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炙甘草一兩(切碎)、桂心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水送服一錢(約3克)。

另一方:

桂心一兩、木蘭皮一兩、川芎一兩半、沉香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曬乾)。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一錢(約3克)。

含香丸方(治療口臭,清除熱毒,調和臟腑):

雞舌香一兩、藿香半兩、零陵香三分、甘松香半兩、當歸半兩、桂心半兩、木香三分、川芎一兩、香附子十枚、肉豆蔻五枚(去殼)、白檳榔十五枚、白芷半兩、青桂香半兩、丁香一分、麝香一分(研磨細粉)。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麝香充分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楝樹果實。經常含服一丸,咽下唾液。

另一方(治療口臭,使口氣芬芳,止煩散氣):

肉豆蔻一兩(去殼)、丁香一兩、藿香一兩、零陵香一兩、木香一兩、白芷一兩、桂心一兩、甘松香半兩、香附子一兩、當歸半兩、檳榔三分(枚)。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經常含服一丸,咽下唾液。

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兩、炙甘草半兩(切碎)、防風三分(去除根莖)、藁本半兩、細辛一分、白芷半兩、川芎半兩、地骨皮一分、丁香三分、炙蜜蜂巢三分(烘烤至黃色)、木香三分、甘松香半兩、當歸三分、東引柳枝心二兩(曬乾)。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約3克),用棉布包裹含在口中,咽下唾液。

五香丸方:

沉香三分、丁香三分、薰陸香三分、黃連三分(去除鬚根)、鬼臼半兩(去除鬚根)、麝香一分(研磨細粉)、木香半兩、黃芩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炙甘草半兩(切碎)、犀角屑三分、梔子仁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清水送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丁香丸方(治療口臭):

丁香半兩、炙甘草一兩半(切碎)、細辛二兩半、桂心三分、川芎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煎好的竹葉湯送服二十丸。也可以製成彈丸大小,用棉布包裹一丸含在口中,咽下唾液。

另一方:

川芎一兩、白芷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曬乾)、桂心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棗肉,少量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在飯前用溫水送服二十丸。

另一方:

炙甘草一兩(切碎)、川芎一兩、白芷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約3克),用棉布包裹含在口中,咽下唾液,每日服用三到五次,直到痊癒。

另一方:

炙甘草一兩(切碎)、松根皮一兩、瓜子仁一兩(微炒)。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煮熟的棗肉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

升麻散方(治療口臭和牙齦腫痛):

川升麻一兩半、細辛半兩、藁本半兩、防風半兩(去除根莖)、川芎半兩、炙甘草半兩(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敷在牙齦上,即可見效。

丁香散方(治療口臭和牙齦腫痛):

丁香二十枚、燒過的明礬一兩半(研成灰)、香附子三分。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先用鹽擦拭牙齒,然後取少量藥粉塗抹。

另一方:

用細辛煎煮成濃汁,趁熱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即可見效。

另一方:

香薷一斤。切碎,加水一斗(約10升),煎煮成三升(約3升),趁熱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

另一方:

用乾燥的甜瓠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半個棗子。每天空腹,清潔口腔後,含服一丸,同時取少量塗抹在牙齦上,效果很好。

另一方:

將大豆熬焦,趁熱用醋澆淋,取汁含在口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