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五 (19)
卷第三十五 (19)
1. 治癭氣咽喉腫塞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不論什麼時間,用粥水送服二十丸。
2. 治瘤諸方
夫瘤者。為皮肉中忽有腫起。如梅李子。漸以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強。按之柔軟。言其留結不散。謂之瘤也。若不療之。乃至碗大。則不復消下。然非殺人之疾。亦慎不可輒破。但如癭法療之。當得瘥。
治瘤腫悶。宜服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鹹味),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昆布(一兩洗去鹹味),海藻(一兩洗去鹹味),玄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芎藭(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延胡索(一兩),琥珀(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以木通湯。下二十丸。
又方。
羊靨(一兩乾者),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燒銀砂鍋(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酒下五丸。至七丸。如不吃酒。煎赤小豆湯下亦得。
治二三十年痛。及骨瘤。肉瘤。膿瘤。血瘤。息肉。大如杯盆。久不瘥。致有癰潰。令人骨消肉盡。或潰令人驚惕。寢寐不安。身體瘛縮。愈而復發方。
烏賊魚骨(半兩燒灰),硫黃(半兩細研),白石英粉(半兩),鍾乳粉(半兩),丹參(三分),琥珀末(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燕糞(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川大黃(一兩),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囊盛。勿泄氣。若瘡濕。即干敷之。若瘡干。以豬脂和敷之。日三四上。以效為度。
治肉中腫起生瘤。如梅李子大。漸漸長大。宜用此方。
芎藭,白礬,當歸,川大黃,黃連,黃芩,赤芍藥(以上各半兩),吳茱萸(一分),白蘞(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時。以雞子黃。調塗於故帛上。隨大小貼之。
白話文:
治瘤諸方
瘤,是指皮膚或肌肉中突然腫起,像梅子李子一樣大小的腫塊,逐漸長大,不痛不癢,也不堅硬,按壓柔軟。這種久久不散的腫塊,就稱為瘤。如果不治療,腫塊甚至會長到碗口那麼大,就難以消退。雖然它不是致命的疾病,但也不能隨便弄破。只要像治療癭瘤一樣治療,就能痊癒。
治療瘤腫的方法,宜服用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鹹味)、黃耆(一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陳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去白瓤後烘乾)、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後切碎)、杏仁(半兩,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約100毫升),煎煮至六分(約60毫升),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另一方:
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昆布(一兩,洗去鹹味)、海藻(一兩,洗去鹹味)、玄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瓤)、芎藭(一兩)、杏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延胡索(一兩)、琥珀(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後,用木通湯送服二十丸。
另一方:
羊靨(一兩,乾的)、青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白瓤後烘乾)、燒銀砂鍋(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糯米飯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後,用溫酒送服五到七丸。如果不能喝酒,也可以用煮熟的赤小豆湯送服。
治療二三十年疼痛,以及骨瘤、肉瘤、膿瘤、血瘤、息肉等,腫塊大小如杯盆,久治不癒,甚至出現潰爛,導致骨骼消瘦、肌肉萎縮,或潰爛讓人驚恐不安,睡眠不好,身體抽搐,癒合後又復發的方子:
烏賊魚骨(半兩,燒成灰)、硫黃(半兩,研磨細粉)、白石英粉(半兩)、鍾乳粉(半兩)、丹參(三分)、琥珀末(一兩)、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和蒂)、燕糞(一兩)、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川大黃(一兩)、川芒硝(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細粉,用布包好,防止藥粉散失。如果瘡瘍潮濕,就乾敷;如果瘡瘍乾燥,就用豬油調和後敷於患處。每日敷用三到四次,視效果而定。
治療肉中腫起生瘤,像梅子李子大小,逐漸長大的方子:
芎藭、白礬、當歸、川大黃、黃連、黃芩、赤芍藥(以上各半兩)、吳茱萸(一分)、白蘞(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使用時,用雞蛋黃調和,塗在舊布上,根據腫塊大小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