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五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五 (17)

1. 治癭氣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赤小豆並棗肉。同研為丸。如小粟子大。以綿裹每月如大盡。取二十八日夜。小盡。取二十七日。至月終三夜。臨臥時。淨灌漱。含臥咽津。不語。至明別日。即不得服。

治癭氣結核。癗癗腫硬。宜服松蘿丸方。

松蘿,昆布(洗去鹹味),木通(銼),柳根鬚(逆水生者洗焙乾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細細嚥津。令藥味。在喉中相接為妙。

又方。

海藻(二兩洗去鹹味搗為末),小麥面(二合)

上件藥。以好醋溶為一劑。曝乾。再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醋湯調下一錢。以瘥為度。

又方。

昆布(一兩洗去鹹味)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於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

治癭氣咽喉噎塞妨悶。浸酒方。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

上細銼。以清酒四升。浸兩宿。濾去滓。每取半盞。細細含咽。不計時候。服之。以瘥為度。

治癭氣令內消方。

黃牛食系(三具乾者)

上納於瓷瓶子中。以瓦子蓋頭。鹽泥固濟。候乾。燒令通赤。待冷取出。細研為散。每於食後。以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上取鹿靨。以酒浸良久。炙令乾。又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盡更易之。十具即愈。

白話文:

[治療癭氣的各種藥方]

將上述的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水煮赤小豆和紅棗肉,然後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大小像小米粒一樣。用棉布包裹,每個月在月大(指農曆30日)的最後一天,就取農曆28日的晚上,若月小(指農曆29日),就取農曆27日的晚上,直到月底最後三天,在睡前先漱口,然後含著藥丸,慢慢吞下唾液,期間不要說話。到隔天早上就不要再服用了。

治療癭氣結塊,腫脹堅硬,宜服用松蘿丸的藥方。

松蘿,昆布(洗去鹹味),木通(切碎),柳樹根鬚(逆著水流生長的,洗淨烘乾,以上各兩份)。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三百次左右,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常常含著一丸,慢慢吞嚥津液,讓藥味在喉嚨中持續不斷,這樣效果最好。

另一個藥方。

海藻(兩份,洗去鹹味,搗成粉末),小麥麵粉(二合,約合0.36公升)

將上述藥材用好的醋溶解成糊狀,曬乾後再次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飯後用醋湯送服一錢,直到痊癒為止。

又一個藥方。

昆布(一份,洗去鹹味)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散劑。每次取一錢,用棉布包裹後浸泡在好醋中,含在口中吞嚥津液,感覺藥味沒了就換新的。

治療癭氣導致咽喉阻塞,妨礙呼吸的酒方。

海藻(一份,洗去鹹味)

將海藻切碎,用四升清酒浸泡兩晚,過濾掉殘渣。每次取半杯,慢慢含在口中吞嚥,不限時間服用,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癭氣使其消散的藥方。

黃牛吃草時脖子上系的繩子(三副,乾的)

將其放入瓷瓶中,用瓦片蓋住瓶口,用鹽泥封住。等乾透後,燒到通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飯後用粥水送服一錢。

另一個藥方。

取鹿的臉皮,用酒浸泡一段時間,烤乾。再放入酒中,再次烤至香味散發。含在口中吞嚥汁液,直到沒味道就換新的。十個鹿臉皮就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