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五 (4)
卷第三十五 (4)
1. 治咽喉腫痛諸方
白頸地龍(二七枚)
上爛搗塗於喉外。以帛系之。
又方。
上取牛蒡子搗碎。以綿裹二錢。熱水浸過。含咽津立瘥。
又方。
上取地龍一條。著鹽淹。令化為水。取蜜少許。調勻服之。
又方。
上取鯇魚膽。滴入喉中。如喉嚨痛。以膽塗喉嚨外腫痛處。極妙。
又方。
上取馬牙硝細研。以竹筒子。吹入喉中。立瘥。
白話文:
將白頸地龍(約十四枚)搗爛,敷在喉嚨外側,用布條綁好。
另一個方法是,取牛蒡子搗碎,用棉布包住約兩錢的份量,用熱水浸泡過後,含在嘴裡慢慢吞咽津液,很快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法是,取一條地龍,用鹽醃漬,使其化成水,加入少許蜂蜜調勻後服用。
另一個方法是,取鯇魚的魚膽,滴入喉嚨中。如果喉嚨痛,也可以將魚膽塗抹在喉嚨外腫痛的地方,效果非常好。
另一個方法是,取馬牙硝細細研磨成粉末,用竹筒吹入喉嚨中,很快就會痊癒。
2. 治喉痹諸方
夫喉痹者。為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人陰陽之氣出於肺。循喉嚨而上下也。風毒客於喉間。氣結蘊而生熱。故喉腫塞而痹痛也。其脈沉者為陰。浮者為陽。若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是喉痹之候也。亦令人壯熱而惡寒。若七八日不治。必至危殆也。
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前胡(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二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喉痹氣隔。胸滿咽腫。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射干(一兩半),馬藺根(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馬牙硝(一兩半)甘草(一兩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溫含咽。
治喉痹腫痛。飲食不下。宜服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用)
上件藥。都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服後有膿出。即消。
治喉痹咽喉腫痛。上焦風熱。痰唾不利。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三分),白藥(三分),絡石(一兩),白礬灰(半兩),甘草(一兩生銼)黃藥(一兩),天竹黃(二兩細研),馬牙硝(二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烏蛇皮(一分燒灰),白梅(一分微炒),甘草(一分生銼),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白礬灰(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塗在舌上。勿咽津。有涎即吐之。
又方。
白殭蠶(一分微炒),玄參(一分),白礬灰(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鯇魚膽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以冷薑湯下十丸。日三四服。
治喉痹氣悶。白礬散方。
白礬(半兩),硇砂(半兩),馬牙硝(半兩)
上件藥。於瓷合子內盛。用鹽泥固濟。候乾。以炭火煆令通赤。取出。細研。用紙兩重勻攤。置於濕地上。以物蓋之。一宿。出火毒後。再細研為散。每服半錢。納竹管中。吹入喉內。須臾即通。如是咽門腫。只以篦子抄藥。點於腫處。咽津即瘥。
治喉痹氣欲絕。馬牙硝散方。
馬牙硝,硝石,硼砂(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以瓷瓶子納盛。用鹽泥固濟。候乾。以慢火煆成汁。良久。取出。候冷。於地坑子內。先以甘草水灑。後用紙三重裹藥。以土蓋之。三宿。出火毒後。取出。細研為散。每服半錢。用篦子抄內咽中咽津。更以竹管吹入喉中。瘥。
白話文:
治喉痹諸方
喉痹是因為喉嚨裡腫脹阻塞、疼痛,導致水和食物都無法吞咽。人體的陰陽之氣由肺部運行,沿著喉嚨上下通行。風寒毒邪入侵喉嚨,氣血凝滯,產生熱邪,所以喉嚨腫脹阻塞、疼痛。脈象沉者屬陰,浮者屬陽。如果右手寸關脈陰陽皆實,就是喉痹的徵兆。還會伴隨高燒惡寒。如果七到八天不治療,就會危及生命。
治療喉痹、心胸氣悶、咽喉阻塞不通,宜服用木通散:
木通(二兩,切碎)、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黃(一兩半,切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前胡(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二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服用,溫服。
治療喉痹、氣鬱、胸悶、咽喉腫脹,宜服用犀角散:
犀角屑(一兩)、射干(一兩半)、馬藺根(一兩)、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瓤)、馬牙硝(一兩半)、甘草(一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入十四七片竹葉一起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服用,稍溫含咽。
治療喉痹腫痛,無法進食,宜服用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兩大碗水煎成一大碗,去渣,分兩次服用。服藥後會有膿液排出,炎症即可消退。
治療喉痹咽喉腫痛,上焦風熱,痰唾不暢,宜服用此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三分)、白藥(三分)、絡石(一兩)、白礬灰(半兩)、甘草(一兩,切碎)、黃藥(一兩)、天竹黃(二兩,研細)、馬牙硝(二兩,研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棉花包裹,含在口中,咽下藥汁,即可通暢。
另一方:
烏蛇皮(一分,燒成灰)、白梅(一分,微炒)、甘草(一分,生用,切碎)、桂心(半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棉花包裹,含在口中,咽下藥汁,即可通暢。
另一方:
白礬灰(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製至裂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塗抹在舌面上,不要咽下唾液,如有唾液則吐出。
另一方:
白殭蠶(一分,微炒)、玄參(一分)、白礬灰(一分)、甘草(一分,炙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鯇魚膽和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冷薑湯送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喉痹氣悶,宜服用白礬散:
白礬(半兩)、硇砂(半兩)、馬牙硝(半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器容器中,用鹽泥密封,乾燥後用炭火煅燒至通紅,取出研磨成細粉。用兩層紙均勻攤開,放置在潮濕地面上,用東西蓋住一夜,去除火毒後,再次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放入竹管中吹入喉嚨內,片刻即可通暢。如果咽喉腫脹,則用篦子蘸取藥粉,塗抹在腫脹處,咽下唾液即可痊癒。
治療喉痹氣息將絕,宜服用馬牙硝散:
馬牙硝、硝石、硼砂(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瓶中,用鹽泥密封,乾燥後用小火慢慢熬成汁液,時間很久。取出放涼,放在地坑中,先灑上甘草水,然後用三層紙包裹藥物,用土蓋住三夜,去除火毒後,取出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篦子蘸取藥粉塗抹在咽喉內,咽下唾液,再用竹管吹入喉嚨內,即可痊癒。
治療喉痹腫熱疼痛,宜服用升麻散:
川升麻(一兩)、馬藺子(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服。
治療喉痹熱毒盛,疼痛腫脹不止,宜點硝石散:
硝石、白礬、砒霜(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放入瓷盒中,用鹽泥密封,乾燥後用炭火燒至通紅,取出,放置在地坑中三天,去除火毒,研磨成細粉。將少許藥粉塗抹在咽喉腫脹閉塞處,即可使其潰破。
治療喉痹的特效方:
蝸牛(七個)、白梅(三個,取肉)
將以上藥材搗爛研磨,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含在口中,咽下唾液即可通暢。
另一方:
取地龍一條,研磨成細粉,用白梅去核,用梅皮包裹藥粉,再用薄棉花包裹,含在口中,咽下唾液即可見效。
另一方:
白殭蠶(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汁調服。
另一方:
取鹽麩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紅糖和成半棗大小的丸藥,含在口中,咽下唾液。
另一方:
取附子炮製至裂開,去掉皮和臍,塗上蜂蜜,烘乾,反覆塗抹烘乾數次,使蜂蜜滲透其中,放涼後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