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五 (1)
卷第三十五 (1)
1. 卷第三十五
2. 咽喉論
夫咽喉者。生於肺胃之氣也。咽者嚥也。空可咽物。又謂之嗌。主通利水穀。胃氣之道路。故為胃之系。咽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也。喉嚨者。空虛也。言其中空虛。可以通於氣息。呼吸出入。主肺氣之流通。故為肺之系。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
有九節。故知咽門與喉嚨並行。其實兩異也。若臟熱則喉腫。塞氣不能通。若腑寒則哽哽如有物。恆欲痛癢。多涎唾。是以熱則通之。寒則補之。不熱不寒。依經調之。寒熱和平。病不生矣。
白話文:
咽喉論
咽喉是由肺胃之氣所生成的。咽,就是吞嚥的意思,是空心的可以吞嚥食物的器官,也稱為嗌,主要功能是輸送水谷精微,是胃氣的通道,所以是胃的連繫部位。咽部重十兩,寬二寸半,長度到胃有一尺六寸。
喉嚨指的是空虛的器官,意思是裡面是空的,可以讓氣息通行,呼吸出入,主要功能是讓肺氣流通,所以是肺的連繫部位。喉嚨重十二兩,寬二寸,長一尺二寸,共有九節。
因此可知咽門與喉嚨並列存在,但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器官。如果臟腑有熱,就會喉嚨腫痛,氣息不通暢;如果臟腑寒冷,就會覺得哽咽,好像有東西卡住,經常想咳嗽、發癢,而且唾液很多。所以,如果是熱證就應該疏通它,如果是寒證就應該溫補它。如果既不寒也不熱,就依照經脈的循行來調理。寒熱平衡,疾病就不會產生了。
3. 治咽喉閉塞不通諸方
夫咽喉者。氣之流行。通於上下。五臟六腑。呼吸之道路。若臟腑充實。脾肺壅滯。風邪熱毒。積蓄在內。搏於經絡。攻於上焦。則氣道否澀。不得宣暢。故令咽喉閉塞不通也。
治咽喉閉塞不通。疼痛。飲食不得。宜服川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絡石(一兩),當歸(半兩),射干(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半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化射干丸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豆豉(半兩),芎藭(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每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咽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生乾地黃(半兩),黃耆(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兜鈴根(半兩),馬牙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實大。每日四五度。以薄綿裹一丸咽津。
又方。
牛蒡子(半兩),馬牙硝(半兩),甘草(半兩生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疼痛。宜服龍腦散方。
龍腦(一分),石膏(二兩細研水飛),滑石(半兩),硃砂(一分),硼砂(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半錢。綿裹含咽津亦得。
治咽喉閉塞。附子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切四片塗蜜炙令微黃),馬藺子(一兩),牛蒡子(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半兩),馬藺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硝(一分),玄參(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綿裹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閉塞腫悶。宜點皂莢煎方。
皂莢(七枚不蚛者),四字古錢(二十文),蕁麻根(一大握),天劍根(一握洗淨),白藺刺根(一大握),硝石(一兩細研),白鹽(一兩),硼砂(一兩細研)
上件藥。先以皂莢捶碎。以水二升。浸一宿。熟挼濾過。以煎諸草根及古錢。至一升。濾去滓。卻下硝石等末。煎待汁稍稠。便入餳一兩。更煎。候如稀餳。放冷。以筋頭及雞翎。頻頻點於咽門腫處。
治咽喉閉不通。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一分),白梅肉(一分微炒),牛蒡子(半兩),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綿裹一錢。湯浸少時。含咽津。
白話文:
治療咽喉阻塞不通的各種方法
咽喉是氣體流通的通道,連接上下,與五臟六腑的呼吸息息相關。如果臟腑功能強健,但因脾肺積滯,加上風邪、熱毒累積在體內,侵犯經絡,向上攻擊咽喉,就會導致氣道阻塞不順暢,使得咽喉閉塞不通。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疼痛、無法進食的藥方:川升麻散
藥材:川升麻(半兩)、絡石(一兩)、當歸(半兩)、射干(半兩)、犀角屑(半兩)、炙甘草(半兩,稍微烤過並切碎)、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木通(半兩,切碎)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的藥方:含化射干丸
藥材: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豆豉(半兩)、芎藭(半兩)、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炙甘草(半兩,稍微烤過並切碎)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半個棗子。每天服用四五次,用新棉花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的藥方:含咽犀角丸
藥材: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生地黃(半兩)、黃耆(半兩,切碎)、炙甘草(半兩,稍微烤過並切碎)、馬兜鈴根(半兩)、馬牙硝(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楝樹的果實。每天服用四五次,用薄棉花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又一方
藥材:牛蒡子(半兩)、馬牙硝(半兩)、生甘草(半兩,切碎)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半個棗子。每天服用四五次,用新棉花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治療咽喉閉塞疼痛的藥方:龍腦散
藥材:龍腦(一分)、石膏(二兩,細磨後用水飛過)、滑石(半兩)、硃砂(一分)、硼砂(一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全部細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不拘時間,用新打的水調服。也可以用棉花包裹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治療咽喉閉塞的藥方:附子散
藥材:附子(一顆,炮製後裂開,去皮臍,切成四片,塗上蜂蜜烤至微黃)、馬藺子(一兩)、牛蒡子(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用溫水調服一錢,每天服用四五次。
治療咽喉閉塞、津液不通的藥方:升麻丸
藥材:川升麻(半兩)、馬藺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硝(一分)、玄參(一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楝樹的果實。用薄棉花包裹一丸,經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治療咽喉閉塞腫脹悶痛的藥方:點皂莢煎
藥材:皂莢(七枚,沒有被蟲蛀的)、四字古錢(二十文)、蕁麻根(一大把)、天劍根(一把握,洗淨)、白藺刺根(一大把)、硝石(一兩,細磨)、白鹽(一兩)、硼砂(一兩,細磨)
做法:先將皂莢搗碎,用水二升浸泡一晚,充分揉搓後過濾。用過濾後的汁液煎煮其他草根和古錢,直到剩下一升,過濾去除藥渣。然後加入硝石等粉末,煎煮至湯汁稍稠,再加入飴糖一兩,繼續煎煮,直到變成稀薄的飴糖狀。放涼後,用細棒或雞毛蘸取藥汁,頻繁地點在咽喉腫脹的地方。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的藥方:蛇蛻皮散
藥材:蛇蛻皮(一分)、白梅肉(一分,稍微炒過)、牛蒡子(半兩)、生甘草(一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用棉花包裹一錢,用熱水稍微浸泡一下,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又一方
藥材:硼砂、馬牙硝(等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細磨均勻。用銅筷子的頭蘸水使其濕潤,然後蘸取藥末,點在咽喉中。
又一方
藥材:射干(二兩)、當歸(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一(或二)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大碗,去除藥渣。慢慢含在口中,吞嚥藥汁。
又一方
藥材:馬藺花(一兩)、蔓荊子(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不拘時間,用溫水調服。
又一方
藥材:赤馬糞汁(一合)、生薑汁(一合)、童子小便(一合)
做法: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慢慢灌入喉嚨中,即可見效。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情況危急,快要死亡的藥方
取馬藺根汁飲用。如果沒有,用刷子刷取汁液也可以。
又一方
藥材:馬藺子(四十九粒)
做法:將其搗碎磨成粉末,用水調服,立即見效。
又一方
取紅藍花,搗爛絞取汁液一升,慢慢服用,以痊癒為度。如果冬天沒有新鮮的花,可以用曬乾的紅藍花浸泡後,濃縮絞取汁液,像之前一樣服用。
又一方
藥材:硝石(一兩)
做法:將其研磨成細末,用棉花包裹,大小如棗核,塞入鼻孔中。如果左邊患病,塞右邊鼻孔;反之亦然。病情嚴重者,很快就會流出膿血,病情較輕者,會自行消退。
又一方
將葛根燒成灰,細磨。每次用水調服二錢。
治療咽喉閉塞和哽噎,難以下嚥湯水的藥方
取牛的唾液一大碗,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一次性喝下,立即見效。
治療咽喉閉塞不通,病情非常嚴重的藥方
藥材:巴豆(一枚,去除外皮)
做法:在巴豆中心鑽個孔,用棉花包裹,使其有透氣的地方。放入鼻孔中,隨時左右交替。時時吸氣,讓氣體進入喉嚨,立即見效。
又一方
藥材:芥子(三兩)
做法:將其搗碎磨成粉末,用水和蜂蜜調成膏狀,塗抹在外喉下部,烤熱。乾燥後即更換。
又一方
取無患子皮半兩,含在口中,慢慢吞嚥汁液,即可見效。
治療咽喉閉塞腫痛、水米難進的藥方
取蝸牛蟲一枚,用棉花包裹,浸在水中,含在口中,很快就會通暢。
又一方
取蛇蛻皮一條,放在瓶子裡,用文火燒至冒煙,然後用筆管將煙引入喉嚨中熏蒸,即可痊癒。
又一方
用一寸蛇蛻皮包裹白梅肉,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
又一方
將馬勃濃煎成汁,灌入喉中,即可通暢。
又一方
含一塊如棋子大小的白礬,很快就會通暢。
治療咽喉閉塞、喘息不通,快要斷氣的藥方
取一條蚯蚓,搗爛成泥,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倒入喉嚨中,立即通暢。
又一方
取豬牙皂莢三挺,塗上酥油烤至黃色,搗碎磨成粉末。每次用蜂蜜水調服半錢。
又一方
取蠐螬二枚,搗爛絞取汁液,點在喉嚨中,即可通暢。
治療喉嚨閉塞,危在旦夕,無法辨認人的藥方
取杏核大小的銅黃,用熱開水化開後灌入喉嚨,立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