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六 (4)
卷第七十六 (4)
1. 產婦雜要物
小石子三五十顆貯一籠子中。臨產。燒下沃醋。兩盆子盛。更置產婦面前醋氣必須猛烈。無小石以小磚子代之。榰床頭磚八口每一姜下一口。止三口。恐臨時卒難求覓。盛衣瓶(胡蘆尤妙),洗兒盆(大畫字號),乾柴竹,雜席蒲合各一領,雜用盆,砂盆,濾藥布,絞地,黃汁布,新柳木米硾,暖水釜(五斗以上者泥在近處入月後晝夜有暖水),軟厚氈半領,干蓐草(揀二十束)干馬糞一碩余(欲產布床下汙地此蓐大忌),馬皮一張(鋪馬糞上),馬銜一具(痛甚執之產了去之),每日收赤馬通(不用幹者),童子小便(三升瓶子貯稍久換之)
白話文:
在一個籠子裡裝入三五十顆小石頭。臨產時,燒熱醋,倒入兩個盆中,放在產婦面前。醋氣必須很濃。如果沒有小石頭,可以用小磚塊代替。在牀頭的磚塊上放置八片姜,每片姜下放一塊磚頭,另外準備三塊磚頭,以防臨時需要。準備一個裝衣服的瓶子(葫蘆最好),一個洗孩子的盆(上面畫著大大的字),乾柴、竹子、席子和蒲草各一件,各種用盆、砂盆、濾藥布、絞帶、黃布,新的柳木製碾米機,裝暖水的鍋(容量超過五斗,將泥置於附近,產後一個月內,晝夜都有溫水),半條柔軟厚實的氈子,乾燥的草褥(挑出二十捆),乾燥的馬糞一斗(生產時鋪在布牀上,防止汙穢,這就是大忌),一張馬皮(鋪在馬糞上),一副馬銜(疼痛難忍時抓住,生產後取走),每天收集新鮮的赤馬通(不用乾燥的),收集童子的尿液(用三升瓶子裝,隔一段時間更換)。
產婦入月。切不得飲酒。恐臨產心神昏亂。亦不得驚動。恐未及產時。左右驅使人。亦不得吃酒。入月。門前不得停留形跡客宿。
上以前貯備。頗為猥細。若言所切。無過於斯。通識者方驗。其不可忽略也。
白話文:
產婦在產後坐月子期間,絕對不可以飲酒。因為飲酒會導致臨產時心神混亂。也不可以受驚嚇,否則可能導致早產。此外,產婦的丈夫或其他周圍的人也不可以飲酒。在坐月子期間,產婦家門前不可以住宿陌生客人。
2. 孩子要用藥物
硃砂,牛黃,麝香,蘆薈,青黛,蛇黃,犀角,蜣螂,虎頭骨,蝸牛殼,蜈蚣,雀兒飯甕,天竹黃,白藥,竹瀝,吹鼻散,虎睛,鉤藤飲子,黑散子,虎骨,紫雙丸,錦灰,五味虎睛丸,封臍散,烙臍丸,發灰,好錦一兩,胡粉子燭紙(柔粉入紙作燭防暖撮口須要),綿繩子二尺(要系臍用)
白話文:
**硃砂:**一種礦物,含有硫化汞。
牛黃: 牛膽中的一種結石。
麝香: 麝鹿的腺體分泌物。
蘆薈: 一種植物的葉子,有消炎止痛作用。
青黛: 一種植物,葉子可以製成藍色染料。
蛇黃: 蛇膽中的膽汁。
犀角: 犀牛角,中醫認為有解毒清熱作用。
蜣螂: 一種甲蟲。
虎頭骨: 老虎的頭骨。
蝸牛殼: 蝸牛的殼。
蜈蚣: 一種節肢動物。
雀兒飯甕: 一種鳥巢。
天竹黃: 一種植物的根莖,有清熱解毒作用。
白藥: 一種中藥,有止血消腫作用。
竹瀝: 竹子燃燒後收集的液體。
吹鼻散: 一種粉末,用於治療鼻炎。
虎睛: 老虎的眼睛。
鉤藤飲子: 一種中藥飲劑,含有鉤藤,有平肝熄風作用。
黑散子: 一種中藥,有清熱解毒作用。
虎骨: 老虎的骨頭。
紫雙丸: 一種中藥丸劑,含有紫草和雙花,有活血化瘀作用。
錦灰: 一種刺繡用的絲線。
五味虎睛丸: 一種中藥丸劑,含有虎睛、菊花、生地黃等五種藥材,有平肝明目作用。
封臍散: 一種粉末,用於敷貼嬰兒臍帶。
烙臍丸: 一種中藥丸劑,用於灼燒嬰兒臍帶。
發灰: 一種植物的灰燼。
好錦一兩: 一兩上好的刺繡絲線。
胡粉子燭紙(柔粉入紙作燭防暖撮口須要): 一種用胡粉(滑石粉)浸入紙中製成的蠟燭,用於取暖和點亮。
綿繩子二尺(要系臍用): 兩尺長的棉繩,用於綁紮嬰兒臍帶。
上以上藥物。入月皆須足。一一題記。勿與產婦藥相雜。
烙臍丸方。
豆豉(一分),黃蠟(一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使用以上藥材。進入月經期間必須足夠。一一題記。請勿將此藥與產後婦女使用的藥物混在一起。
臍下丸配方。
豆豉(一分量),黃蠟(一分量),麝香(少量)。」
上件藥。同搗令爛。熟捻作餅子。斷臍訖。安臍上。灸三壯。艾炷切小麥大。若不啼。灸至五七壯。灸了。以封臍散封之。不得令濕著。恐臍腫。
封臍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說的藥材搗碎。充分揉捏成餅狀。臍帶剪斷後,將藥餅敷在臍帶上。用艾炷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同小麥粒。如果嬰兒不哭,則繼續灸到五到七壯。灸好後,用封臍散封住臍部。不可讓臍部沾濕,否則會導致臍部腫脹。
雄鼠糞(七枚兩頭尖者是),乾薑(棗許大),甑帶(如雞子大以上並燒作灰),錦灰(半兩),緋帛灰〔半兩(分)〕,胡粉(三錢炒令黃),麝香(少許)
白話文:
雄性老鼠糞便(選擇兩頭尖的,七顆) 乾薑(棗子那麼大) 甑帶(像雞蛋那麼大或更大,燒成灰) 錦緞的灰(半兩) 紅色絲綢的灰(半兩) 胡粉(三錢,炒至變黃) 麝香(少許)
上件藥。相和研令細。看臍欲落不落。取藥半錢。至一錢。封臍便瘥。如未息。臍腫濕時。先得之。永不患。燒藥時。切不得令灰入。
治小兒身體壯熱。變蒸時。患傷寒時氣。黑散子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觀察肚臍是否快掉了。取半錢至一錢的藥粉,封住肚臍即可痊癒。如果還沒有痊癒,在肚臍腫脹潮濕的時候,先使用此藥,將來就不會再患此病了。在燒製藥材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灰燼進入藥材中。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掉根節),川大黃(一兩,銼成片),杏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
上件藥。並同炒令黃黑。搗細羅為散。更研令細。一月兒每服一小字。百日兒每服一字。以乳汁下。抱兒令得汗。汗出以粉粉之。勿使見風。一歲以上。量兒大小。以意增減與服。
治小兒發熱。時時戴目。口中吐沫。鉤藤飲子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一起炒至黑黃色。搗碎過篩成細粉。再研磨得更細。一個月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小匙。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匙。用母乳送服。抱著嬰兒讓其出汗。出汗後用粉末撲在身上。不要讓嬰兒接觸風。一歲以上的嬰兒,根據體重大小適當增減用量。
鉤藤(半兩),蚱蟬(一枚去翅足微炙),人參(一分去蘆頭),子芩(一分),川大黃(一分),牛黃(每服一小豆研入)
上件藥。細銼。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白話文:
鉤藤(10 克),蚱蟬(1 枚,去除翅膀和腳,略微炙烤),人參(2 克,去除蘆頭),子芩(2 克),川大黃(2 克),牛黃(每次服用少許,研磨成粉)
煎至四分。入竹瀝半合。更煎微沸。下牛黃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以微利一兩度為妙。乳母忌蒜面炙爆物。
治小兒未滿月。壯熱發癇。鉤藤飲子方。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到只剩四分之一。加入半合竹瀝。繼續煎煮至微沸。加入牛黃,攪拌均勻。煎煮時間不限。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服用後出現一兩次輕微瀉洩為最佳。哺乳的乳母應避免食用大蒜、燒烤和油炸食物。
鉤藤(半兩),柴胡(半兩去蘆頭),蚱蟬(一枚去翅足),川升麻(半兩),黃芩(半兩),石膏(三分搗碎),川大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蛇蛻皮(三寸炙令黃)
白話文:
鉤藤(30克),柴胡(30克,去除蘆頭),蚱蟬(1枚,去除翅膀和足),升麻(30克),黃芩(30克),石膏(15克,搗碎),大黃(30克),炙甘草(6克,炙製微紅,切碎),蛇蛻皮(約9公分長,炙製至黃色)
上件藥。細銼。每服一錢。水一小盞。
煎至四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微沸。放冷。不計時候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治小兒驚啼壯熱。不吃奶。及風癇。五味虎睛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孩驚嚇、哭鬧、壯熱、不愛吃奶,以及風癇的方子:虎睛丸方。
使用以下藥材:
- 硃砂:2兩。
- 玄明粉:3兩。
- 雄黃:4兩。
- 虎膽:1個。
- 麻黃:6兩。
- 柴胡:7兩。
- 黃連:8兩。
- 白芍:9兩。
- 甘草:10兩。
做法:
- 將所有藥材細碎磨成粉末。
- 每次服用時取一錢(約為3公克)。
- 用一小杯水煮開後,加入磨好的藥材粉末,煎煮至剩四分之一的水量。
- 去掉渣滓,加入半合(約為15毫升)的竹瀝(竹葉汁),再次煎煮至微微沸騰。
- 讓藥液放涼,不分時間,隨意服用。
- 根據孩子的大小,自行調整服用量。
虎睛(一對取人微炙),犀角屑(一兩),子芹(一兩半),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一兩)
白話文:
虎眼(一對,微微烘烤後取出) 犀牛角粉(一兩) 香芹(一兩半)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乳汁研下二(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治小兒驚熱風癇。一切諸疾。紫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搗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和勻,並搗三五百下。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前,用乳汁研磨,給孩子服用二(三)丸。用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適當調整。
代赭(一兩),赤石脂(一兩),杏仁(五十粒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巴豆(三十枚去皮心微炒紙裹壓去油盡)
白話文:
代赭石(一兩) 赤石脂(一兩) 杏仁(五十粒,用熱水泡軟,去除薄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巴豆(三十粒,去皮和種仁,微炒,用紙包裹壓碎,去除油脂)
上件藥。先以代赭赤石脂搗細羅為末。次搗巴豆杏仁如膏。更入少煉了蜜拌和。搗一千杵。於密器中盛。三十日兒。服如粟米大二丸。與乳吃。令嚥下。食頃與少乳飲。勿令多。日中當小下。熱若未除。明旦更進一服。百日兒每服。如一小豆。分作兩丸。乳汁下之。量兒大小。
白話文:
上面這款藥,首先將代赭石和赤石脂搗碎,研磨成細末。接著將巴豆和杏仁搗成膏狀。再加入少量煉過的蜂蜜,拌勻。搗一千次,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
三十天大的嬰兒服用:每次服兩粒像米粒大小的藥丸。用母乳將藥丸裹住,讓嬰兒吞下去。服藥後一會兒,給嬰兒喝少量母乳。不要給太多。服藥後的中午左右會出現輕微腹瀉。如果發熱症狀還沒有消除,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次。
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每次服像小豆子大小的藥丸。分成兩粒,用母乳送服。根據嬰兒體型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以意增減也。小兒夏月多熱喜冷。發疹。三二十日可一服甚佳。紫雙丸無所不療。代赭無真好者。當以左顧牡蠣代之。
治小兒眼鼻癢。發乾頻揉。吹鼻散方。
白話文:
根據實際情況加減用量。小兒在夏季容易上火喜愛涼爽。出現皮疹。二三十天服用一次效果很好。紫雙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代赭石沒有真正好的,可以用左顧牡蠣代替。
蝸牛殼(半分炒黃色),蝦蟆灰(半分),瓜蒂(少許末),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細研。每服少許。吹入鼻中。
白話文:
- 蝸牛殼(先炒至半黃,取半量)
- 蟾蜍灰(取半量)
- 冬瓜蒂(少量研成細末)
- 麝香(取半量,研磨成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