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四 (19)
卷第三十四 (19)
1. 治牙齒挺出諸方
治牙齒挺出。齒齦宣露。癢痛不止方。
牛膝(一兩去苗),細辛(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以化了蠟和丸。如蓮子大。以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
治牙齒宣露挺出方。
生地黃一斤。木臼搗碎。入鹽二合和之。上用白麵裹。可厚半寸以來。於煻火中燒。斷煙始成。去焦面。入麝香一分。同研為末。每用少許。貼於齒根上。
又方。
乾地龍(一分為末),麝香(半錢細研)
上件同研令勻。每取一字。摻於齒根下。
白話文:
治療牙齒突出,牙齦外露,搔癢疼痛不止的藥方
牛膝(一兩,去除莖部),細辛(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末,用融化的蠟調和成丸,大小像蓮子一樣。用棉花包裹一丸,放在疼痛的地方咬住。
治療牙齒外露突出的藥方
生地黃一斤,用木臼搗碎,加入鹽二合調和。將以上藥材用白麵包裹,厚度約半寸,放在炭火中燒烤,直到沒有煙冒出才算完成。去除燒焦的面皮,加入麝香一分,一同研磨成末。每次取少量,貼在牙齒根部。
又一藥方
乾地龍(一分,磨成粉末),麝香(半錢,仔細研磨)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均勻。每次取少量,撒在牙齒根部下方。
2. 治齒齦腫痛諸方
夫手陽明支脈。入於齒。若頭面有風。風氣流入於陽明之脈。與齦間血氣相搏。故成腫也。
治齒齦疼腫。白楊皮散方。
白楊皮(一握),地骨皮,蒼耳子,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鹽(半合),生地黃(二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細辛(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齒齦腫痛不可忍。川椒散方。
川椒(三十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莽草,細辛,菖蒲,牛膝(去苗),枳殼根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骨槽疼痛。齦腫齒疏。胡桐淚散方。
胡桐淚(一兩),槐樹根,白薔薇根,垂柳梢,李樹根(各五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齒齦疼痛。腫癢宣露。松節散方。
肥松節(一兩銼),細辛(半兩),胡桐淚(一兩),蜀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碎。分為五度用。每度以酒二盞。煎十餘沸。去滓。熱含冷吐。余者再煎含之。
治齒齦風。連腮腫痛。槐白皮散方。
槐白皮(二兩),枸杞根,附子(炮裂),防風(去蘆頭),芎藭(各一兩),川椒(一百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三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熱含冷吐。
治齒齦風腫。去齒根下熱毒。柳豆散方。
赤小豆(二合炒熟),黑豆(二合炒熟),柳枝(一握銼),地骨皮(一兩),柳蠹末〔半分(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熱含冷吐。
治齒齦腫痛宣露。郁李根散方。
郁李根(一兩),川椒(一分),柳枝(二兩銼),槐枝(二兩銼),莨菪子(半兩),薔薇根(二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熱含冷吐。
治齒齦腫。連耳腦腫疼。柳枝湯方。
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皮(各一握)
上件藥。細銼。每用半兩。以水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鹽一錢。攪令勻。熱含冷吐。
治齒齦連頷腫疼。頻發動無時。細辛散方。
細辛(半兩),露蜂房(半兩),槐枝(二兩細銼),鹽花(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熱含冷吐。
又方。
莽草,獨活(各二兩)
上件藥。細銼。分為五度。每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又方。
細辛(一兩),芎藭(二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用一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熱毒風攻頭面。齒齦腫痛不可忍。生地黃散方。
白話文:
治齒齦腫痛諸方
手陽明經脈連通牙齒,如果頭面受風,風邪侵入陽明經脈,與牙齦血液搏鬥,就會引起腫痛。
白楊皮散方 (治齒齦疼腫):
白楊皮、地骨皮、蒼耳子、川椒(去蒂、去除閉口不飽滿的,微炒去汗)、鹽、生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細辛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半兩,加水兩大杯,煎成一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川椒散方 (治齒齦腫痛難忍):
川椒(去蒂、去除閉口不飽滿的,微炒去汗)、莽草、細辛、菖蒲、牛膝(去苗)、枳殼根皮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半兩,加水兩大杯,煎成一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胡桐淚散方 (治骨槽疼痛,牙齦腫脹,牙齒鬆動):
胡桐淚、槐樹根、白薔薇根、垂柳枝梢、李樹根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半兩,加水兩大杯,煎成一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松節散方 (治齒齦疼痛、腫癢明顯):
肥松節、細辛、胡桐淚、蜀椒(去蒂、去除閉口不飽滿的,微炒去汗)等分量,搗碎,分成五份使用。每次取一份,加酒兩杯,煎煮十幾沸,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剩下的藥渣再煎煮,繼續熱敷。
槐白皮散方 (治齒齦風,連腮腫痛):
槐白皮、枸杞根、附子(炮製去皮)、防風(去蘆頭)、川芎、川椒(去蒂、去除閉口不飽滿的,微炒去汗)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三錢,加水一杯,煎成七分滿,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柳豆散方 (治齒齦風腫,清除牙根下熱毒):
赤小豆(炒熟)、黑豆(炒熟)、柳枝、地骨皮、柳蠹末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四錢,加水一杯,煎成七分滿,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郁李根散方 (治齒齦腫痛明顯):
郁李根、川椒、柳枝、槐枝、莨菪子、薔薇根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四錢,加水一杯,煎成七分滿,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柳枝湯方 (治齒齦腫脹,連耳腦腫痛):
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皮等分量,切碎。每次取半兩,加水一杯,煎成七分滿,去渣,加鹽一錢,攪勻,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細辛散方 (治齒齦連頷腫痛,反复發作):
細辛、露蜂房、槐枝、鹽花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五錢,加水一杯,煎成七分滿,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另一方:
莽草、獨活等分量,切碎,分成五份。每次取一份,加水兩大杯,煎成一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另一方:
細辛、川芎、附子(炮製去皮臍)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每次取一兩,加水兩大杯,煎成一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
生地黃散方 (治熱毒風侵犯頭面,齒齦腫痛難忍):
生地黃汁、當歸、白芷、細辛、鹽花等分量,搗碎過篩成粉,混合均勻,在銀器中熬成膏狀。將藥膏厚塗於牙齦上,有唾液即咽下。每日三次,夜間兩次。
另一方:
牛蒡根,搗碎榨汁,加鹽花,在銀器中熬成膏狀。每次塗抹於牙根下,嚴重者最多使用三到五次。
另一方:
取較大的露蜂房,每一個蜂房小孔中放入一粒川椒和少量鹽,用手壓入。加淡漿水一杯,煎煮至半杯,去渣,熱敷牙齦,冷卻後吐出。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