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四 (8)

1. 治齒齲諸方

夫手陽明支脈入於齒。足太陽脈入於頰。遍於齒。若其經虛。風氣客之。結搏齒間。與氣血相乘。則齦腫。熱氣加之。則膿出而臭。侵蝕齒齦。謂之齦齒也。

治齲齒齦腫出膿汁。白礬散方。

白礬(一分燒灰),蟾酥(半分),干蝦蟆(一枚焚灰),雄黃(半分),麝香(半分),熊膽(一分)

上同研令細。每用半錢。敷牙齒根。

治齲齒疼痛。蝦蟆散方。

干蝦蟆(一枚炙焦),青黛(一分細研),柑子皮(半兩),細辛(半兩),白雞糞(一分燒灰),麝香(半錢細研),乾薑(一分炮裂銼),蘆薈(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綿裹如黍米大。納蟲孔中。無蟲孔者。以一字敷於患處。有涎即吐卻。

又方。

川椒(半兩去目),白礬(半兩燒令汁盡)

上件藥。以水三盞。煮取二盞。去椒。含吐之。

又方。

葫蘆子(半升)

上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口吐之。莖葉亦可用。神良。不過二劑瘥。

又方。

白附子(生用),莽草,細辛,芎藭,高良薑(各一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綿裹少許。著齲上。有汁勿咽。

治齲齒方。

牛膝(一兩燒為灰)

上細研為末。以少許著齒間。含之。

治齲齒痛有蚛孔方。

雄雀糞

上以綿裹塞於蚛孔中。日二易之。

治齲齒蟲腐方。

棘針(三兩朽爛者)

上搗碎。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又方。

上取郁李根七(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熱含之。當時出蟲。長六七分。

皆黑頭蟲。即瘥。

又方。

莨菪子三合。於瓶子內盛。將青銅錢七文。燒令通赤。放於瓶中。後燒莨菪子作聲。有煙出。以筆管引煙氣於蚛痛處。有蟲出。痛止即瘥。

白話文:

治齒齲諸方

手陽明經脈通向牙齒,足太陽經脈則進入面頰,遍布牙齒。如果經脈虛弱,外邪風氣入侵,阻塞在牙齒之間,與氣血交爭,就會造成牙齦腫脹;如果再加上熱邪,就會化膿並伴有臭味,侵蝕牙齦,這就是牙齦齒病。

治療牙齦腫脹、化膿的方子:白礬散

白礬(一份,燒成灰)、蟾酥(半份)、干蟾蜍(一隻,燒成灰)、雄黃(半份)、麝香(半份)、熊膽(一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半錢,敷在牙齒根部。

治療齲齒疼痛的方子:蝦蟆散

干蟾蜍(一隻,炙烤至焦)、青黛(一份,研磨成細粉)、柑橘皮(半兩)、細辛(半兩)、白雞糞(一份,燒成灰)、麝香(半錢,研磨成細粉)、乾薑(一份,炮製後切碎)、蘆薈(一份,研磨成細粉)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混合均勻。用棉花裹成黍米大小,塞入蟲孔中;如果沒有蟲孔,則將藥粉薄薄地敷在患處。如有唾液產生,應吐掉。

另一個方子:

川椒(半兩,去除蒂頭)、白礬(半兩,燒至水分完全蒸發)

將以上藥材用三碗水煎煮至兩碗水,去除川椒,含在口中然後吐出。

另一個方子:

葫蘆子(半升)

將葫蘆子用五升水煎煮至三升水,去除藥渣,含在口中漱口然後吐出。葫蘆莖葉也可使用,療效很好,通常兩劑就能痊癒。

另一個方子:

白附子(生用)、莽草、細辛、川芎、高良薑(各一份,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棉花裹少許藥粉,敷在齲齒上。如有汁液產生,不要吞咽。

治療齲齒的方子:

牛膝(一兩,燒成灰)

研磨成細粉,取少許敷在牙齒之間,含在口中。

治療齲齒疼痛並有蟲孔的方子:

雄雀糞

用棉花裹住雄雀糞,塞入蟲孔中,每日更換兩次。

治療齲齒蟲腐的方子:

酸棗樹刺(三兩,腐爛的)、

搗碎,每次取半兩,用兩大碗水煎煮成一碗水,去除藥渣,熱的時候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

另一個方子:

取一握郁李根,切碎,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熱的時候含在口中。很快就能排出蟲子,蟲子長約六七分,頭是黑色的,排出蟲子後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子:

莨菪子三合,放入瓶中,將七枚青銅錢燒至通紅,放入瓶中,然後燒莨菪子使其發出聲響,有煙冒出,用筆管引導煙氣到疼痛處,蟲子就會出來,疼痛停止後即可痊癒。

2. 治齒䘌諸方

夫齒䘌者。由人飲食甘肥。不能揩理。宿食在於齒根。腐臭之氣。淹漬於齒也。而又臟腑壅滯。上焦積熱。久而不散。毒氣熏蒸。則令齒根宣露壞爛。蟲蝕疼痛。故謂之齒䘌也。

治齒䘌。薔薇根膏方。

薔薇根〔三(二)兩〕,地骨皮,蔥根,胡粉(各一兩),蠟(一分)

上件藥。前三味都銼。以水二大盞。煎至半盞。以重抄紙半張浸之。曝乾更浸。汁盡為度。幹了。以粉蠟塗之。於上剪作條子。夜臥貼之。神效。

治齒䘌齒根腐爛。細辛散方。

細辛,川升麻,地骨皮,角蒿(各二兩),牛膝(三兩去苗),生地黃(五兩)

上件藥。都燒為灰。細研。每夜臨臥。敷齒根。或以蠟紙上貼之。至旦即去之。

治齒䘌。日夜疼痛不止。青黛散方。

青黛,柑子皮(各一兩),干蝦蟆(一枚五月五日者燒灰)

上件搗細羅為散。以生地黃汁。調貼齦上。日二換之。

治齒䘌熨烙方。,臭黃(半兩細研),豬脂(一兩),槐枝(五莖)

上件藥。煎豬脂入臭黃。未及熱。以綿裹槐枝。點取藥。熨烙齒齦縫上。

治齒齦疳䘌方。

蘆薈末(半兩)

上以少許鹽。同研勻揩齒。或夜臥時。用少許敷之良。

治齒䘌宣露。宜用此方。

角蒿灰,胡桐律(各一兩),麝香(一錢)

上都細研令勻。夜後敷於齒根令滿。來日早。以鹽湯漱口。

治齒䘌。揩齒藥方。

硫黃(一分),白礬(一兩)

上件藥相和。銚子中熬令黃煙盡。研為末。每日未洗面。先撿少許揩齒。含著。洗面畢即漱口。

又方。

豬牙皂莢(一兩燒灰),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相和細研。將用揩齒。夜臥時即貼於齦上。

治齒䘌作孔有蟲疼痛。莨菪子散方。

莨菪子(一分水淘去浮者微炒),細辛,鯽魚(燒灰),黃連(各一分),人糞灰(一兩),干蝦蟆(半兩炒灰),石膽(半兩細研),甘草(半兩),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取少許。以綿裹納蚛孔中。日三度換之。即瘥。

治齒䘌葶藶煎方。

苦葶藶末,地龍末(各一分),麝香(半錢細研),臘月豬脂(三兩)

上件藥。先煎豬脂令化。去滓。次入諸藥。煎十餘沸。於瓷盒中盛。以柳枝點藥。於火上炙令熱。烙牙齒縫中。十餘度。日三五遍。如此烙之。即瘥。

治齒䘌。齦腫有膿血出。白礬散方。

白礬灰,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研),蚺蛇膽〔一錢(分)〕

上細研。先以生布揩齒齦令血出。嗍令血盡。即用散藥。摻於濕紙上。可患處貼之。日三兩上。以瘥為度。

治齒䘌臭黃煎方。

臭黃(半兩),豬脂(二兩臘月者)

上件藥。先煎豬脂。去滓。入臭黃末。以綿裹槐枝。點取熱藥。熨烙齒齦縫中。十餘度即瘥。

白話文:

治齒䘌諸方

齒䘌是因為人們飲食過於甘甜肥膩,又不注意清潔,導致食物殘渣停留在牙根,產生腐敗臭氣,浸漬牙齒。再加上臟腑阻塞,上焦積熱,久久不散,毒氣熏蒸,就會使牙根暴露、壞爛,蟲蛀疼痛,所以稱為齒䘌。

薔薇根膏方:用薔薇根、地骨皮、蔥根、胡粉、蠟等藥材煎煮,將藥汁浸泡紙張,曬乾再浸泡,重複至藥汁用盡。然後將藥渣用粉和蠟塗抹,剪成條狀,晚上睡覺時貼在患處,效果很好。

細辛散方:將細辛、川升麻、地骨皮、角蒿、牛膝、生地黃等藥材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每晚睡前敷在牙根處,或用蠟紙貼上,早晨取下。

青黛散方:用青黛、柑子皮、干蟾蜍灰(五月五日捕捉的蟾蜍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生地黃汁調和,敷在牙齦上,一天換兩次。

熨烙方:將臭黃、豬脂、槐枝煎煮,用棉花裹住槐枝,沾取藥物熨烙牙齦縫隙。

治齒齦疳䘌方:用蘆薈末加少許鹽研磨均勻,擦拭牙齒,或晚上睡覺時敷在患處。

治齒䘌宣露方:用角蒿灰、胡桐油、麝香研磨均勻,睡覺後敷在牙根,次日早晨用鹽水漱口。

揩齒藥方:將硫黃和白礬熬製,研磨成粉末,每天洗臉前用少許擦拭牙齒,含著,洗完臉後漱口。

另有一方:用豬牙皂莢燒成灰,加麝香研磨均勻,用來擦拭牙齒,晚上睡覺時貼在牙齦上。

莨菪子散方:將莨菪子(淘洗去除浮物後微炒)、細辛、鯽魚灰、黃連、人糞灰、干蟾蜍灰、石膽、甘草、麝香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棉花裹住少許藥粉塞入牙齒孔洞中,一天換三次,直到痊癒。

葶藶煎方:將苦葶藶末、地龍末、麝香、臘月豬脂煎煮,用柳枝沾取藥物,炙熱後烙在牙齒縫隙中,一天三到五次,直到痊癒。

白礬散方:將白礬灰、杏仁、蚺蛇膽研磨成細粉。先用生布擦拭牙齦,使其出血,擦淨血跡後,將藥粉敷在濕紙上,貼在患處,一天敷兩三次,直到痊癒。

臭黃煎方:將臭黃和臘月豬脂煎煮,用棉花裹住槐枝,沾取熱藥熨烙牙齦縫隙,直到痊癒。

硫黃烙方:將硫黃、舊鐵鏵頭在炭火中燒熱,加入少許豬脂,熬沸,用柳枝沾取藥物,烙在牙齒縫隙中,直到痊癒。

治齒䘌並有蟲方:將蝸牛殼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來擦拭牙齒。

治齒䘌方:將苦參煎煮,用熱藥水含漱,然後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