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四 (1)

1. 卷第三十四

2. 口齒論

夫口齒者,為腑臟之門戶,呼吸之機關,納滋味以充胃腸,通津液以潤經脈,故口為脾之應候,齒作骨之榮華,在乎一身實為大要。是以黃庭經云:「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齒治之堅牢白淨,即津液美而無病矣。或揩洗所勞,招風致病,性為疏嫩,不能矜持,滋蔓既深,損蠧朽尤甚。又經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宜發五音,摧伏諸般。」凡為病起,因口所成,含惡風以咽津,益痰澼而在膈,使心胸壅滯,毒氣攻蒸,久而熏之,焉得不損?究其病本,實有多般。

且疳䘌者,其齒齦虛軟而無膿血。又曰䘌者,其齒齦觸著即膿血出。又口疳,其齦不觸,自然膿血出。又風疳者,其齒齦,上齦齒上齶,有小孔形如蜂窩之狀。又齒疳,其齒骨脆爛。又齒齦、唇口忽變白色或作青黑色者,是急疳之狀也,死不過旬日,宜急治之。先看唇頰裡,有紫赤或青黑脈處,即須針去惡血,不然烙之亦好。

附齒有黃黑色物,似爛骨之狀者,各為齒狀。凡治齒者,先看有此物,即須用疳刀掠去之。附齒有物如蟬翼,或如雞子膜,或如絲纏著齒根,亦須用疳刀掠去之,不爾,則齒齦永不附著齒根也。

白話文:

口齒論

嘴巴和牙齒是臟腑的門戶,呼吸的樞紐,負責攝取食物滋養胃腸,輸送津液潤澤經脈。所以,嘴巴是脾臟的反應部位,牙齒是骨骼的榮光外顯,對全身來說至關重要。《黃庭經》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口吞嚥津液,就能避免災禍,使牙齒堅固潔白,這表示津液充足,身體健康。但若因清潔不當而受寒致病,或天生牙齒脆弱,無法承受磨損,病邪深入,牙齒就會損壞腐朽。經書上也說:「嘴唇是飛門,牙齒是戶門。」應當能發出五種音調,能咬碎各種食物。許多疾病都是從口腔開始的。含著污濁的風氣吞嚥津液,會增加痰液停留在膈膜,導致心胸阻塞,毒氣蒸騰,久而久之,必然造成損害。究其病因,有很多種。例如:疳症,牙齦虛軟,沒有膿血;也有的疳症,牙齦一碰就流膿血;還有一種口疳,牙齦沒碰也會自然流膿血;風疳的牙齦、上牙齦、上顎有像蜂窩一樣的小孔;齒疳則是牙齒骨骼鬆脆腐爛;牙齦、嘴唇、口腔突然變白或青黑色,這是急性的疳症,不治療十天內就會死亡,必須緊急治療。首先觀察嘴唇和臉頰內部,如果有紫紅色或青黑色的血脈,就要用針刺除掉瘀血,不然就用烙鐵烙除。如果牙齒上有黃黑色物質,看起來像爛骨頭一樣,要根據牙齒形狀,先清除這些東西。如果牙齒上有像蟬翼、雞蛋膜或絲線一樣的東西纏繞在牙根,也必須用疳刀刮除,否則牙齦就永遠無法附著在牙根上了。

3. 治牙齒疼痛諸方

夫牙齒疼痛者。是牙齒根引痛。牙齒是骨之餘。髓之所養。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若髓氣不足。則陽明虛。不能榮於牙齒。為風冷所傷。故疼痛也。

治牙齒疼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莽草(一分),桑寄生(一分),地骨皮(半兩),槐白皮(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一分),柳枝(一握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二大盞。入鹽末一錢。荊芥五穗。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日三用之。

治牙齒髮歇。疼痛不止。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獨活(一兩半),蓽茇(半兩),雞舌香(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牙齒連頰骨。相引疼痛。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兩),獨活(一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用半兩。以酒二升。浸一宿。於銅器中。慢火煎之。稍熱含冷吐。勿咽。日三用之。

治牙齒風毒所攻。疼痛不止。雞舌香散方。

雞舌香(半兩),細辛(半兩),附子(生用去皮臍),獨活(各半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含之。有涎即旋旋吐卻。含三五度瘥。

治牙齒疼痛。麝香丸方。

麝香(半錢細研),胡椒(一分),甘松香(一分),雄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以新綿裹一丸。安在患處咬之。立效也。

治牙齒疼痛方。

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

上件藥。以醋一升。煎至五合。入鹽少許。熱含冷吐。以瘥為度。

又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半生用去皮臍),莽草(半兩),川椒(一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酒一大盞。煎三五沸。去滓。熱含冷吐。

治牙齒疼痛不可忍方。

芎藭(一兩),細辛(一兩),防風(去蘆頭),附子(生用去皮臍),藜蘆(去蘆頭),莽草(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綿裹。熱酒浸。熨所患處。兼綿裹豇豆大咬之。勿咽其汁。

又方

豬牙皂莢(一挺炙去皮子),川椒(七粒去目及閉口者)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於痛處咬之。有涎吐卻。

白話文:

治牙齒疼痛諸方

牙齒疼痛的原因,是牙齒根部引起的疼痛。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由骨髓滋養,是手陽明經的支脈所通達。如果骨髓精氣不足,則陽明經虛弱,無法濡養牙齒,遇到風寒侵襲,就會導致疼痛。

治牙齒疼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莽草一分、桑寄生一分、地骨皮半兩、槐白皮半兩(銼碎)、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一分、柳枝一握(銼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用兩大碗水,加入鹽一錢、荊芥五穗,煎煮至一大碗,過濾去渣,趁熱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每日三次。

治牙齒劇烈疼痛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炙甘草一兩(微炙至赤色,銼碎)、獨活一兩半、蓽茇半兩、雞舌香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粗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半兩,用兩大碗水煎煮至一大碗,過濾去渣,趁熱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

治牙齒疼痛牽連頰骨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兩、獨活一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生附子一枚(去皮臍)、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粗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半兩,用兩升酒浸泡一夜,然後放入銅器中,用小火慢煎,稍熱後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不要吞咽,每日三次。

治牙齒風毒侵襲疼痛雞舌香散方:

雞舌香半兩、細辛半兩、生附子半兩(去皮臍)、獨活半兩、川椒一分(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半分(細研)。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含在口中,有唾液就吐掉,含三次至五次即可見效。

治牙齒疼痛麝香丸方:

麝香半錢(細研)、胡椒一分、甘松香一分、雄黃半分(細研)。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磨均勻,用生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新棉花包裹一丸,放在患處咬住,立即見效。

治牙齒疼痛方:

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用一升醋煎煮至五合,加入少許鹽,趁熱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直至痊癒。

又一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莽草半兩、川椒一兩(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酒煎煮三五沸,過濾去渣,趁熱含在口中,冷了再吐出。

治牙齒疼痛難忍方:

芎藭一兩、細辛一兩、防風(去蘆頭)一兩、生附子(去皮臍)一兩、藜蘆(去蘆頭)一兩、莽草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用棉花包裹,用熱酒浸濕後,敷在患處,同時用棉花包裹豇豆大小的藥粉咬住,不要吞咽藥汁。

又一方:

豬牙皂莢一挺(炙烤去皮)、川椒七粒(去蒂及閉口者)。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棉花包裹,放在患處咬住,有唾液就吐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