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三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22)

1. 治眼膿漏諸方

夫目是肝之外候。上液之道。風熱客於瞼眥之間。熱搗於血液。令眥內結聚。津液乘之下上。故成膿。血汁不盡謂膿漏。俗呼為漏睛是也。又有眼因患瘡。出膿血後。大眥頭常有膿液。亦名漏睛。若不早治。日久眼生黑點。微有黯色。侵損於目。即難治也。

治眼膿漏不止。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防風(去蘆頭),子芩,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二兩),地骨皮,遠志(去心),人參(去蘆頭),赤茯苓,漏蘆(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臨臥再服。忌炙爆油膩毒滑魚肉。

治眼膿漏。眥頭赤癢。日夜出膿水不止。宜服玄參丸方。

玄參,決明子,黃耆(銼),黃連(去須),青葙子,露蜂房(微炒),漏蘆,羚羊角屑(以上各一兩),蕤仁(一兩半湯浸去赤皮),真珠粉,雄黃(細研),硃砂(細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一時研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二十丸。臨臥再服之。

治眼膿漏。視物不明。點眼方。

雄黃(細研),石決明(搗碎細研水飛過),馬牙硝(細研以上各一兩),青鹽(半兩細研),蜜(三合),青羊膽(三枚)

上件藥。用生絹袋盛。以蜜並羊膽汁中。浸兩復時。捩取汁。於瓷盒內盛點之。不用更掠。

治眼膿漏久不止。宜點白礬煎方。

白礬〔三(一)分燒灰〕,黃柏末(三分),黃連末(一分),雄黃(一分),熊膽(一錢),硃砂(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令勻。以水二大盞。調令勻。納瓷瓶中。以重湯煮一日。藥成待冷。用綿濾過。每以銅箸取少許。點眥頭。

治漏睛膿汁出。經年不絕。熨眼方。

馬齒莧子(半兩),人莧子(半合)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銅器中。於飯甑上蒸。以綿裹熨眼大眥頭。淚孔有膿水出處。凡熨眼之時。須藥熱熨。透睛三五十度。膿水自絕。

白話文:

治眼膿漏諸方

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也是體液流通的通道。風熱之邪入侵眼瞼與眼角之間,熱邪侵犯血液,導致眼角內部聚集,津液因之阻塞不通,於是形成膿液。若血液和膿液未完全排出,則稱為膿漏,俗稱漏睛。還有一種情況,眼睛因患瘡瘍,膿血排出後,眼角經常有膿液流出,也稱為漏睛。如果不早治療,時間久了,眼睛會長出黑點,略帶黯淡顏色,損傷眼睛,就會很難治療。

治療眼膿漏不止,宜服用黃耆散。

黃耆(切碎)、防風(去蘆頭)、黃芩、川大黃(切碎微炒,以上各二兩)、地骨皮、遠志(去心)、人參(去蘆頭)、赤茯苓、漏蘆(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臨睡前再服一次。忌食炙烤、油膩、辛辣、肥滑的食物以及魚肉。

治療眼膿漏,眼角紅腫發癢,日夜流膿不止,宜服用玄參丸。

玄參、決明子、黃耆(切碎)、黃連(去鬚)、青葙子、露蜂房(微炒)、漏蘆、羚羊角屑(以上各一兩)、蕤仁(一兩半,用水浸泡去紅皮)、珍珠粉、雄黃(研細)、硃砂(研細,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二百至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溫開水送服二十丸,臨睡前再服一次。

治療眼膿漏,視物模糊,可用以下點眼藥方。

雄黃(研細)、石決明(搗碎研細,用水飛過)、馬牙硝(研細,以上各一兩)、青鹽(半兩,研細)、蜂蜜(三合)、青羊膽(三個)

將以上藥材用生絹袋盛裝,放入蜂蜜和羊膽汁中浸泡兩次,取汁液裝入瓷盒中點眼,不必再次過濾。

治療眼膿漏久治不癒,可用白礬煎點眼。

白礬(三分,燒成灰)、黃柏末(三分)、黃連末(一分)、雄黃(一分)、熊膽(一錢)、硃砂(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兩大杯水調勻,放入瓷瓶中,用大火煮一天,藥成後待冷卻,用棉布過濾。每次用銅箸取少量點於眼角。

治療漏睛,膿液經年不斷,可用以下熨眼藥方。

馬齒莧子(半兩)、人莧子(半合)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放入銅器中,在飯甑上蒸,用棉布包裹熨敷眼角及淚孔流膿處。熨敷時,需保持藥物溫度,熨透眼睛三五十度,膿水即可止住。

2. 治斑豆瘡入眼諸方

夫斑瘡入眼者。由因患傷寒時行熱病。毒氣蒸眼。其眼澀痛。或有片片黃赤。如玳瑁色。上似粟顆瘡生是也。不可便點藥。入眼則使眼爛。其眼當枯也。又豆子瘡入眼者。眼中有疱。疼痛。眼腫不開。亦忌點藥。候瘡子出。眼即漸瘥。唯宜利脾肺。解熱毒。平和涼藥。稍稍服之。

亦可於眼瞼上下。貼熁藥。以散毒氣。脫或不明斯理。點諸眼藥。則睛疱破。膿血俱出。便令雙損。候瘡子退後。點藥無妨也。

治斑豆瘡入眼。赤澀腫痛。或生翳漸長。宜服真珠散方。

真珠末(一分),琥珀(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龍腦(二錢細研),天竺黃(半兩細研),羚羊角屑(一分),犀角屑(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川升麻(三分),赤茯苓(半兩),車前子(半兩),赤芍藥(三分),決明子(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拌令勻。每於食後。煎竹葉湯。調下一錢。忌炙爆熱面。

治斑豆瘡入眼。疼痛壯熱。口乾煩渴。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黃芩,梔子仁,赤芍藥,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玄參(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之。

治斑豆瘡入眼。口乾心煩。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梔子仁,黃連(去須),葳蕤,川升麻,蕤仁(湯浸去赤皮),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之。

治斑豆瘡入眼。體熱心煩。少得睡臥。宜服防風丸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茺蔚(三分),玄參(三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知母(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斑豆瘡入眼。疼痛難開。宜服鬱金丸。

鬱金,梔子仁,黃連(去須),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石決明(一兩搗碎細研水飛過),蛇蛻皮灰(三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十丸。

治斑豆瘡入眼不退。宜用蠐螬點眼方。

蠐螬(五枚搗絞為汁),曾青(一錢),硃砂(二錢)

上件藥。先研曾青硃砂如粉。後入蠐螬汁同調。令稀稠得所。每點少許。極妙。

治斑豆瘡入眼。宜外貼黃藥散方。

黃藥(一兩),木香(一兩),川大黃(三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好漿水。調為膏。攤生絹上。貼眼瞼上下。不得入眼。干即易之。

白話文:

斑豆瘡入侵眼睛,是因為患了傷寒或其他流行性熱病,毒氣熏蒸眼睛所致。眼睛會澀痛,可能出現片片黃赤,像玳瑁的顏色,像小米粒大小的瘡一樣。這時不能隨便點眼藥,藥物入眼會導致眼睛潰爛,甚至失明。豆子瘡入侵眼睛,眼中會有水泡,疼痛,眼睛腫脹睜不開,同樣忌諱點眼藥。等瘡破了,眼睛就會慢慢好轉。此時應該調理脾肺,清除熱毒,服用平和涼性的藥物,少量多次服用。

也可以在眼瞼上下貼敷藥物,以散去毒氣。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亂點眼藥,就會導致眼內水泡破裂,膿血流出,造成雙眼受損。等到瘡消退後,再點眼藥就沒問題了。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眼睛紅腫澀痛,或長出翳膜且逐漸增大,宜服用真珠散。

真珠粉、琥珀粉、牛黃粉各一分,龍腦二錢,天竺黃半兩,羚羊角屑一分,犀角屑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川升麻三分,赤茯苓半兩,車前子半兩,赤芍藥三分,決明子半兩,炙甘草(微赤,銼碎)三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飯後,用竹葉湯調服一錢。忌食炙烤辛辣食物。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疼痛發熱,口乾煩渴,宜服用柴胡散。

柴胡(去苗)、黃芩、梔子仁、赤芍藥、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炙甘草(微赤,銼碎)、玄參各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口乾心煩,宜服用黃芩散。

黃芩、梔子仁、黃連(去須)、葳蕤、川升麻、蕤仁(湯浸去紅皮)、炙甘草(微赤,銼碎)各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身體發熱心煩,難以入睡,宜服用防風丸。

防風(去蘆頭)一兩,黃芩一兩,茺蔚三分,玄參三分,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知母三分,人參(去蘆頭)半兩,赤茯苓三分,炙甘草(微赤,銼碎)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竹葉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疼痛難以睜眼,宜服用鬱金丸。

鬱金、梔子仁、黃連(去須)、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石決明(搗碎細研水飛)一兩,蛇蛻皮灰三錢。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不限時間,溫水送服。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久治不癒,可用蠐螬點眼方。

蠐螬五枚(搗碎取汁),曾青一錢,硃砂二錢。先將曾青和硃砂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蠐螬汁調勻,稀稠適中,每次少許點眼,效果極佳。

治療斑豆瘡入侵眼睛,宜外貼黃藥散。

黃藥一兩,木香一兩,川大黃(銼碎)三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好米漿調成膏狀,塗在生絹上,貼在眼瞼上下,注意藥膏不能入眼,藥膏乾燥後需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