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三 (20)
卷第三十三 (20)
1. 治眼偏視諸方
夫人肝氣虛。風邪入於目。而瞳子被風所射。睛不正則偏視。此患亦有從少而得之者。亦有長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氣虛。為風邪所牽。故令偏視也。
治眼偏視。風邪攻肝。牽射瞳仁。致目不正。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酸棗仁(微炒),茯神(以上各一兩),細辛,甘菊花,蔓荊子,決明子,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銼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毒魚肉。
治風邪入目。致瞳子不正。眼常偏視。宜服甘菊花散。
甘菊花,赤箭,酸棗仁(微炒各一兩),旋覆花,犀角屑,防風(去蘆頭),白蘚皮,白芷,細辛,沙參(去蘆頭),羌活,甘草(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之。
治心肝藏風熱。致眼偏視。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錢細研),硃砂(一分細研),龍腦(一錢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犀角屑,甘菊花,天麻,槐子,人參(去蘆頭),芎藭,防風(去蘆頭),車前子,決明子,黃耆(銼),蔓荊子,羚羊角屑(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同研令勻。每於食後。以竹葉湯。調下一錢。臨臥再服之。
治眼偏視。宜服歸睛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青葙子(一兩),細辛(半兩),決明子(一兩),獨活(一兩),芎藭(半兩)赤茯苓(三分),車前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地膚子(一兩),蕤仁(一兩湯浸去赤皮)赤芍藥(半兩),甘菊花(半兩),茺蔚子(半兩),生乾地黃(半兩),槐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竹葉湯。調下一錢。臨臥再服之。
治眼風邪所攻。瞳仁不正。顧視常偏。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龍膽(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硃砂(半兩細研),赤芍藥,甘菊花,細辛,防風(去蘆頭),酸棗仁(微炒),沙參(去蘆頭),蔓荊子,玄參,人參(去蘆頭),蕤仁(去赤皮各三兩),天竺黃(半兩細研),密蒙花(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於食後。以竹瀝湯。調下二錢。
治肝虛風邪所攻。致目偏視。宜服此槐子丸方。
槐子仁(二兩),覆盆子,酸棗仁(微炒),柏子仁,車前子,蔓荊子,茺蔚子,牛蒡子(微炒)蒺藜子(微炒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之。
白話文:
治眼偏視諸方
眼睛偏視,是因為肝氣虛弱,風邪入侵眼睛,導致瞳孔受風邪侵襲,眼睛不正而偏視。有些人從小就有這種毛病,有些人則是在成年後才發病,都是因為眼睛的精氣不足,被風邪牽引所致。
治療眼偏視,風邪侵犯肝臟,牽引瞳仁,導致眼睛不正,宜服獨活散:
獨活、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酸棗仁(微炒)、茯神(各一兩)、細辛、甘菊花、蔓荊子、決明子、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銼,各三分)、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後服用。忌食有毒的魚肉。
治療風邪入目,導致瞳孔不正,眼睛經常偏視,宜服甘菊花散:
甘菊花、赤箭、酸棗仁(微炒,各一兩)、旋覆花、犀角屑、防風(去蘆頭)、白蘚皮、白芷、細辛、沙參(去蘆頭)、羌活、甘草(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治療心肝藏有風熱,導致眼偏視,宜服牛黃散:
牛黃(一錢,細研)、硃砂(一分,細研)、龍腦(一錢,細研)、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犀角屑、甘菊花、天麻、槐子、人參(去蘆頭)、芎藭、防風(去蘆頭)、車前子、決明子、黃耆(銼)、蔓荊子、羚羊角屑(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混合研磨均勻。飯後用竹葉湯送服一錢,睡前再服用一次。
治療眼偏視,宜服歸睛散:
防風(一兩,去蘆頭)、青葙子(一兩)、細辛(半兩)、決明子(一兩)、獨活(一兩)、芎藭(半兩)、赤茯苓(三分)、車前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地膚子(一兩)、蕤仁(一兩,湯浸去赤皮)、赤芍藥(半兩)、甘菊花(半兩)、茺蔚子(半兩)、生乾地黃(半兩)、槐子(半兩)、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飯後用竹葉湯送服一錢,睡前再服用一次。
治療眼睛被風邪侵犯,瞳仁不正,視線經常偏斜,宜服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龍膽(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硃砂(半兩,細研)、赤芍藥、甘菊花、細辛、防風(去蘆頭)、酸棗仁(微炒)、沙參(去蘆頭)、蔓荊子、玄參、人參(去蘆頭)、蕤仁(去赤皮,各三兩)、天竺黃(半兩,細研)、密蒙花(一兩)、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混合研磨均勻。飯後用竹瀝湯送服二錢。
治療肝虛,風邪侵犯,導致眼偏視,宜服槐子丸:
槐子仁(二兩)、覆盆子、酸棗仁(微炒)、柏子仁、車前子、蔓荊子、茺蔚子、牛蒡子(微炒)、蒺藜子(微炒,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粉,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飯前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