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17)

1. 治眼生珠管諸方

夫眼者。是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肝藏血。若腑臟氣血調和。則目有精彩眼淨。若風熱痰飲。漬於上焦。使肝藏血氣蘊積。沖發於眼。則令眼津變生結聚。狀如珠管也。

治眼生珠管。宜點貝齒散方。

貝齒(燒灰),手爪甲(燒灰),龍骨(以上三味各半兩)

上件藥。同研令極細。每用少許。點珠管上。日三四度。甚妙。

治眼中生膚翳。稍滿瞳仁。及生珠管方。

硃砂(半兩),貝齒(一枚燒灰)

上件藥。都研令極細。每日三四度。以少許點珠管上。日三四度。甚效。

治眼中生膚翳。垂生珠管。宜點龍腦煎方。

龍腦(一錢),膩粉(一錢),馬牙硝,秦皮,防風(去蘆頭),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件藥。先搗馬牙硝秦皮防風黃連令碎。用新汲井水兩碗。浸藥兩復時。緩煎取一小盞。用綿濾去滓。澄清。卻於瓷瓶內盛之。然後入龍腦膩粉。候一宿。每用點之。

又方。

銅青(一兩),細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頭醋和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兒乳汁少許。新汲水少許。浸化後。以銅箸點之。

治眼卒生珠管。點眼方。

黃丹(半兩),鯉魚膽(五枚取汁)

上使藥相和如膏。每日三五度。以銅箸取少許點眥中。

又方。

滑石(一分),龍骨(一分),手爪甲(半兩燒灰)

上件藥。同研如粉。以新筆染藥。點珠管上。日三五度點之。

又方。

牛膝莖葉(不拘多少)

上搗絞取汁。日三五度點之。

白話文:

治眼生珠管諸方

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聚集處,也是經脈匯集的地方,更是肝臟的外在表現。肝臟負責貯藏血液。如果臟腑氣血調和,眼睛就會明亮有神。如果風熱痰飲停滯在上焦,導致肝臟的血液氣血鬱積,衝擊到眼睛,就會使眼部的津液發生變化,凝結成像珠子一樣的管狀物。

治療眼生珠管,可以使用貝齒散方。

將貝齒、手爪甲、龍骨(三味藥各半兩)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取少量,點在珠管上,每日三四次,效果很好。

治療眼中長出薄膜狀翳,稍稍遮蓋瞳孔,或伴隨珠管,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將硃砂(半兩)、貝齒(一枚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日三四次,取少量點在珠管上,效果很好。

治療眼中長出薄膜狀翳,並且垂生珠管,可以使用龍腦煎方。

將龍腦、膩粉各一錢,馬牙硝、秦皮、防風(去蘆頭)、黃連(去須)各一兩,先將馬牙硝、秦皮、防風、黃連搗碎,用兩碗新汲取的井水浸泡藥物,反覆浸泡兩次後,用小火慢煎取一小碗藥汁,用棉布過濾去渣,澄清後盛在瓷瓶裡,再放入龍腦和膩粉,靜置一夜。每次用少許點眼。

另一個方子:

將銅青一兩,細墨半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米醋調和成如白豆大小的丸藥。每次取一丸,用少許嬰兒乳汁和新汲取的井水浸化後,用銅箸點眼。

治療眼睛突然長出珠管,可以使用這個點眼方。

將黃丹半兩,鯉魚膽五枚取汁,混合成膏狀。每日三到五次,用銅箸取少量點在眼角。

另一個方子:

將滑石、龍骨各一分,手爪甲半兩燒成灰,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新的毛筆蘸藥,點在珠管上,每日三到五次。

另一個方子:

取牛膝莖葉適量,搗碎絞汁,每日三到五次點眼。

2. 治眼白睛腫脹諸方

夫眼白睛中脹起。蓋覆瞳仁者。此因肺臟有暴風客熱故也。肺色白主於氣輪。應於白睛。若肺氣壅滯。肝膈不利。為邪熱所乘。不得宣泄。則毒氣上攻於目。故令白睛腫脹。或疼痛也。宜快臟腑及鐮去惡血及敷熁腫藥。無不瘥也。

治眼白睛脹。日夜疼痛。心胸多悶。清肺利肝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赤茯苓〔三(二)分〕,木通(三分銼),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焙過微炒),防風〔二(三)兩(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二(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漢防己(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三兩(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夜臨臥再服。忌炙爆熱面油膩。

治眼忽然白睛腫脹。如水泡者。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銼),木通(銼),犀角屑,黃芩,旋覆花,茯神,玄參,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八味各一兩),甘菊花(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以瘥為度。

治眼白睛腫脹裹瞳仁。宜服車前子散方。

車前子,赤茯苓,玄參,防風(去蘆頭),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夜臨臥再服。

治肝肺大熱。白睛腫脹。蓋覆瞳仁。疼痛。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大青,羚羊角屑,梔子仁,桑根白皮(銼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拌合服之。日三四服。

治肺臟積熱。白睛腫脹。遮蓋瞳仁。開張不得。赤澀疼痛。宜服玄參丸方。

玄參,羚羊角屑,川升麻,漢防己,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沙參(去蘆頭),車前子,桑根白皮(銼),梔子仁(以上各一兩),大麻仁(一兩半),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二十丸。夜臨臥時再服。

治眼白睛腫脹。宜服車前子丸方。

車前子,決明子,梔子仁,黃連(去須),牽牛子(微炒),羚羊角屑,木通(銼以上各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牛膽汁和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眼白睛腫脹。赤澀熱痛。宜服貼脅膏。

白話文:

治眼白睛腫脹諸方

眼睛白眼球腫脹,蓋住瞳孔,這是因為肺臟有突然襲來的風熱之邪造成的。肺臟屬白色,主氣,與白眼球相應。如果肺氣壅塞不通,肝膽氣機不暢,又被外邪風熱侵襲,無法宣洩,則毒氣上攻眼睛,導致白眼球腫脹,甚至疼痛。應該迅速疏通臟腑,清除瘀血,並敷貼消腫的藥物,就能痊癒。

治眼白睛脹痛,日夜疼痛,心胸煩悶,用清肺利肝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赤茯苓三分,木通三分(銼碎),甜葶藶半兩(隔紙炒至紫色),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焙乾微炒),防風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漢防己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服用。飯後溫服,睡前再服一次。忌食炙烤、油炸、辛辣油膩食物。

治眼睛突然白眼球腫脹,像水泡一樣,用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銼碎)、木通(銼碎)、犀角屑、黃芩、旋覆花、茯神、玄參、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兩;甘菊花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服用。飯後溫服,直到痊癒。

治白眼球腫脹,包裹瞳孔,用車前子散方:

車前子、赤茯苓、玄參、防風(去蘆頭)、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碎)、梔子仁,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服用。飯後溫服,睡前再服一次。

治肝肺火盛,白眼球腫脹,蓋住瞳孔,疼痛,用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大青葉、羚羊角屑、梔子仁、桑根白皮(銼碎),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拌勻服用。每日三到四次。

治肺臟積熱,白眼球腫脹,遮蓋瞳孔,眼睛張不開,紅赤疼痛,用玄參丸方:

玄參、羚羊角屑、川升麻、漢防己、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沙參(去蘆頭)、車前子、桑根白皮(銼碎)、梔子仁,以上各一兩;大麻仁一兩半,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研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溫水送服二十丸,睡前再服一次。

治白眼球腫脹,用車前子丸方:

車前子、決明子、梔子仁、黃連(去鬚)、牽牛子(微炒)、羚羊角屑、木通(銼碎),以上各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細末,用牛膽汁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十丸。

治白眼球腫脹,紅赤熱痛,用貼脅膏:

川大黃、玄參、川朴硝,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細粉,用生地黃汁調勻,攤在布上,貼在下眼瞼。

治白眼球腫起,紅腫痛癢,用洗眼藁皮湯方:

秦皮一兩(去粗皮),桑根白皮一兩,玄參半兩,葳蕤一兩,川大黃半兩,竹葉一握,梔子仁半兩,青鹽半兩(研成細末,煎好湯後加入)。

將以上藥物粗銼,加水兩大盞,煎至一盞半,加入鹽,過濾去渣。微溫後淋洗眼睛,洗完後馬上再用溫水清洗。

治白眼球腫起,紅赤疼痛,用點硃砂煎方:

硃砂一分(研細),馬牙硝半兩(研細),黃連末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青鹽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用棉布包裹。用三合雪水浸泡一夜,再用棉布過濾,放入瓷盒中。每次用銅筷子取少量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