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 (12)
卷第七十 (12)
1. 治婦人吐血諸方
夫婦人吐血者。皆由傷損臟腑所致。夫血者。外行於經絡。內榮於腑臟。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虛。血行失其常理。氣逆者。吐血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恐。內傷氣逆上者皆吐血也。
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雞蘇散方。
白話文:
吐血的原因都是因為內傷損害了臟腑。血液流動在經絡之外,並充盛於臟腑。如果損傷了氣血,經絡就會虛弱,血液運行就會失去正常。氣向上逆流就會吐血,發怒時氣也會逆流,嚴重時會吐出鮮血。然而,憂愁、恐懼、驚嚇等內在因素導致氣逆往上也會引起吐血。
雞蘇葉(一兩),黃耆(半兩銼),羚羊角屑(半兩),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刺薊(一兩),茜根(一兩),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黃芩(三分),當歸(三分),伏龍肝(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雞蘇葉:一兩
- 黃耆:半兩,切碎
- 羚羊角屑:半兩
- 阿膠:一兩,搗碎炒至金黃乾燥
- 刺薊:一兩
- 茜根:一兩
- 生乾地黃:一兩
- 麥門冬:三分,去除心部
- 黃芩:三分
- 當歸:三分
- 伏龍肝:三分
- 甘草:半兩,烤至略呈赤色,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治婦人勞熱至甚。吐血不止。心神煩躁。少思飲食。生地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片,淡竹茹一分,煎煮至六分藥液剩餘。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服用。
生地黃汁(一升),生藕汁(三合),青蒿汁(三合),生薑(二兩取汁),蜜(四兩),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雞蘇葉(一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
白話文:
地黃汁(1 升),藕汁(3 合),青蒿汁(3 合),生薑汁(30 克),蜂蜜(60 克),酥油(15 克)柴胡(15 克,去蘆頭),知母(15 克),雞蘇葉(15 克),黃芩(15 克),川升麻(15 克),鹿角膠(30 克,搗碎後炒黃炒乾),杏仁(15 克,用湯浸泡後去皮、去尖頭、去麩,炒至微黃),桑樹白根皮(15 克,切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前藥汁納於銀器中。攪令勻。慢火煎成膏。收瓷盒中。每服不計時候。以溫粥飲調下半匙。
治婦人心熱壅悶。吐血。生乾地黃散方。
白話文:
準備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做成藥粉。將前一個配方煎熬出的藥汁加入銀器中,攪拌均勻。用小火慢煎成膏狀,收納在瓷盒中。每次服用不限時辰,用溫熱的稀飯送服,每次服用半湯匙。
生乾地黃(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薺苨(三分),白茅根(一兩),藍葉(一兩)
白話文:
生乾地黃(75 克),麥門冬(50 克,去除中心),甘草(25 克,烤至微紅並切碎),薺苨(15 克),白茅根(50 克),藍葉(5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頭疼壯熱。心中煩悶。吐血。宜服刺薊散方。
白話文:
治療婦女頭痛且發高燒、心中煩躁、嘔血的情況,可以服用「刺薊散」方。
做法如下:
- 將藥材搗碎並篩選,得到散粉。
- 每次服用量為四錢。
- 取中等大小的湯匙一杯水,加入五分之一的生薑和一百粒的豆豉。
- 將上述材料加熱煮沸,待水剩下六分之一時,濾掉雜質。
- 不論何時,都可服用已加熱過的湯液。
刺薊〔三(二)兩〕,雞蘇葉(二兩),赤芍藥(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赤茯苓(一兩)石膏(三兩),黃芩(一兩),茜根(一兩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二兩)
白話文:
刺薊 150 克 雞蘇葉 90 克 赤芍藥 45 克 麥門冬 90 克(去核) 赤茯苓 45 克 石膏 135 克 黃芩 45 克 茜根 45 克(切片) 甘草 45 克(烤至微紅,切片) 生乾地黃 9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青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心中壅毒。吐血煩悶。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治療婦人心中積聚毒素,引起吐血及煩躁困擾的情況,有以下的藥方:麥門冬散。
做法如下:
-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
- 每次服用量為四錢。
- 取中等大小的杯子,加入一半分量的生薑和一分量的青竹茹。
- 加入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煎至剩餘六分量。
- 溫和地將濾液飲用,無需特定時間限制。
麥門冬散,用於治療婦女心臟積毒、吐血及煩躁不安的症狀。
麥門冬(二兩去心),生乾地黃(二兩),薺苨(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黃芩(一兩),川椒(一兩),白茅根〔一(二)兩半銼〕,藍葉(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麥門冬(兩百公克,去掉中心) 生曬乾的地黃(兩百公克) 薺菜(一百五十公克) 犀牛角粉末(一百公克) 黃芩(一百公克) 川椒(一百公克) 白茅根(兩百五十公克,切碎) 藍葉(兩百公克) 甘草(一百公克,微烤成紅褐色,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香豉一百粒。淡竹茹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雞蘇散方。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取四錢重,放入一碗水中。加入香豉一百粒、淡竹茹三分之一錢、生薑四分之一錢。煎煮至剩六成藥液。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下。
雞蘇葉(一兩),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一兩),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二兩)
白話文:
雞蘇葉(60克),當歸(30克),赤芍藥(30克),黃芩(60克),阿膠(120克,搗碎後炒至黃色乾燥),龍肝(12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吐血。心神煩熱。阿膠散方。
白話文:
治療婦女吐血,心神煩躁發熱的藥方是「阿膠散」。
取所需的藥材,搗碎篩淨後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用中等容量的瓷杯放入半杯水量,煮沸後減小火力再煮至剩下六分之一的量,然後過濾掉藥渣,無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溫和地服用。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三(二)分〕,犀角屑(三分),黃芩(三分),雞蘇葉(二分),羚羊角屑(三分),桂心(二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生乾地黃(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阿膠(二兩,搗碎後炒至變黃乾燥) 當歸(三兩) 犀角屑(三分) 黃芩(三分) 雞蘇葉(二分) 羚羊角屑(三分) 桂心(二分) 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 生乾地黃(二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茹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猝吐血不定。胸心悶痛。紫參散方。
白話文:
治療婦女突然嘔血且不定時,以及胸部和心口感到悶痛的情況,以下是紫參散的配方:
取所需藥材,先進行細碎研磨,再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約為12公克)。將半杯(約為70毫升)的水加入一個中等大小的茶壺中,並加入淡竹茹一分(約為0.3公克)、生薑半分(約為0.15公克),一起煮沸,然後減小火力繼續煮至剩餘約一半的量,即為六分(約為42毫升),過濾掉渣滓,不分時間,溫熱飲用即可。
紫參(一兩),鹿角膠(一兩搗研炒令黃燥),青竹茹(一兩),羚羊角屑(一兩炒令黃燥),生乾地黃(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磨生薑。調下二錢。
治婦人熱毒上衝。吐血不止方。
白話文:
紫參:1 兩 鹿角膠:1 兩(搗碎研磨,炒製至微黃乾燥) 青竹茹:1 兩 羚羊角屑:1 兩(炒製至微黃乾燥) 生曬地黃:2 兩
生藕汁(三合),生地黃汁(三合),白蜜(一合),刺薊汁(三合),生薑汁(半合)
白話文:
生蓮藕汁(300毫升) 生生地黃汁(300毫升) 白蜂蜜(150毫升) 刺薊汁(300毫升) 生薑汁(75毫升)
上件藥相和。煎三兩沸。放溫。不計時候。取一小盞。調下炒麵塵一錢。
治婦人吐血。百治不瘥。宜服此方。
生地黃汁(一大盞),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搗末)
上件藥。煎地黃汁三兩沸。下大黃末調和令勻。分為三服。
又方。
龍骨(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生地黃汁調下二錢。
又方。
青竹茹(一兩),生地黃〔一(二)兩銼〕,羚羊角屑(半兩)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又方。
桂心(一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生乾地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煎竹茹湯調下。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上取伏龍肝細研。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二錢。頻服效。
又方。
上取白茅根新者。長五六寸一握。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治療婦女吐血,百治不癒的方子:
第一種方子:生地黃汁一大盞,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搗末。將生地黃汁煎至三兩沸,加入大黃末調勻,分三次服用。
第二種方子:龍骨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生乾地黃一兩。將藥材搗碎過篩,不計時辰,用生地黃汁調服二錢。
第三種方子:青竹茹一兩,生地黃一兩銼,羚羊角屑半兩。將藥材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渣,不計時辰,分三次服用。
第四種方子:桂心一兩,阿膠半兩搗碎炒至黃燥,生乾地黃半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竹茹湯調服,不計時辰溫服。
第五種方子:取伏龍肝細研,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汲水調服,頻頻服用見效。
第六種方子:取白茅根新者,長五六寸一握,銼碎,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