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二 (8)
卷第三十二 (8)
1. 治眼胎赤諸方
夫胎赤者。是人初生。洗目不淨。令穢水浸漬於眼眥。使瞼赤爛。漸至長大。終不能瘥。故曰胎赤也。
治眼胎赤。風毒上攻。腫痛。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黃耆(一兩銼),犀角屑(一兩),蕤仁(半兩),玄參(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半兩去須),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毒魚肉。
治眼胎赤腫痛。上焦壅塞。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旋覆花(一兩),川芒硝(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之。
治眼胎赤腫。杏仁膏方。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秦皮(半兩),細辛(半兩),白芷(半兩),黃柏(三分銼),當歸(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先於銀器中。熔豬脂五兩。酥三兩。入藥。煎令藥色赤。以綿濾過。更煎。時時取藥於冷處滴如稠膏。即離火。更研入乳香半兩。膩粉半兩。急用槐木杖攪令勻。入瓷合內盛。三日後。取藥。不計時候。塗於赤處。即瘥。
治眼胎赤腫痛方。
人中白(一分),郁李仁(一分湯浸去皮尖),膩粉(一分),定粉(一分),龍腦(一錢),鹽綠(半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於瓷合子內盛。用蜜少許調勻。先淨洗眼後。藥少許敷一宿。不得洗卻藥。夜敷之。以瘥為度。
治眼胎赤及生瘡。怕見風日。點眼方。
蜜(半斤),曾青(一分),馬牙硝(一兩),石膽(半錢),乳香(一分),蕤仁(一分湯浸去赤皮)龍腦(一錢),麝香(半錢)
上件藥。同研如粉。先將蜜傾在瓷瓶內。便傾入藥末。其瓶口。用干柳木楔子勘定。上便以布子油單裹口。以麻繩緊繫安在湯鍋口上。安一橫木。懸藥瓶子。不令到底。自平明煮至日午。取出候冷。去其布單楔子。以新綿濾過。用龍腦一錢細研。納在瓶中。如有患者。以銅箸少少點在眼兩眥。若有胞瞼。及周迴赤爛。以藥少許塗之。神驗。
治胎眼赤。宜點梨汁煎方。
鵝梨汁(搗絞取汁一大盞),古字錢(二七枚),胡黃連(一兩末),青鹽(半兩),龍腦(半錢)上件藥。先將重重著鹽隔。每一重錢。著一重鹽。疊之填滿錢孔中。入火燒令通赤。去灰塵。投入前梨汁中。浸一復時。去錢。將汁煎三五沸。以新綿濾。入瓷瓶子內。以綿裹胡黃連末。浸七日。去黃連納龍腦末。攪令勻。每用少許。以銅箸點兩目眥頭。
治眼胎赤。有障膜侵睛。不見物。宜點黃連煎方。
白話文:
關於治療新生兒眼疾(胎赤)的各種方子
所謂的「胎赤」,指的是嬰兒剛出生時,眼睛沒有清洗乾淨,導致污穢的水浸泡到眼角,造成眼瞼紅腫潰爛。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持續到長大成人,無法痊癒,所以稱為「胎赤」。
治療眼疾(胎赤),因風邪侵襲導致腫痛的方子:宜服用升麻散。
藥材:川升麻(一兩)、黃耆(一兩,切碎)、犀角屑(一兩)、蕤仁(半兩)、玄參(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甘草(半兩,烤到微紅切碎)、黃連(半兩,去除鬚根)、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竹瀝半合,再次煎煮至沸騰一兩次,在飯後溫服。忌吃燒烤、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有毒的魚肉。
治療眼疾(胎赤)腫痛,因上焦氣血壅塞的方子:宜服用麥門冬散。
藥材: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犀角屑(一兩)、旋覆花(一兩)、川芒硝(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甘草(半兩,烤到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下六成,去除藥渣,在飯後溫服。
治療眼疾(胎赤)紅腫的杏仁膏方子。
藥材: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秦皮(半兩)、細辛(半兩)、白芷(半兩)、黃柏(三分,切碎)、當歸(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先在銀器中融化豬油五兩、酥油三兩,加入藥粉煎煮,直到藥材顏色變紅,用棉布過濾掉藥渣,再次煎煮,隨時取藥滴在冷處,使其凝結成濃稠的膏狀。接著離火,加入乳香半兩、膩粉半兩,立即用槐木棍攪拌均勻,放入瓷器容器中保存。三天後取出藥膏,不限時間,塗抹在紅腫的地方,即可痊癒。
治療眼疾(胎赤)腫痛的方子。
藥材:人中白(一分)、郁李仁(一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膩粉(一分)、定粉(一分)、龍腦(一錢)、鹽綠(半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放入瓷器容器中,加入少許蜂蜜調勻。先將眼睛清洗乾淨,再將少許藥物敷在眼睛上過夜,不要洗掉藥物。晚上敷藥,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眼疾(胎赤)及生瘡,怕風怕光的點眼方子。
藥材:蜂蜜(半斤)、曾青(一分)、馬牙硝(一兩)、石膽(半錢)、乳香(一分)、蕤仁(一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紅皮)、龍腦(一錢)、麝香(半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先將蜂蜜倒入瓷瓶中,再倒入藥末,用乾燥的柳木塞子堵住瓶口,再用油布包裹瓶口,用麻繩緊緊綁住,將瓶子放在熱水鍋口上方,用一根橫木懸掛瓶子,不讓瓶底碰到鍋底。從早晨煮到中午,取出放涼,去除油布和塞子,用新棉布過濾,加入研磨細碎的龍腦一錢,放入瓶中。如有患者,用銅筷子沾取少量藥物點在兩眼角。若有眼瞼及周圍紅腫潰爛,用少量藥物塗抹,效果極佳。
治療眼疾(胎赤)宜用梨汁煎煮的點眼方子。
藥材:鵝梨汁(搗碎榨汁,取一大碗)、古錢幣(二十七枚)、胡黃連(一兩,磨成粉)、青鹽(半兩)、龍腦(半錢)。
先將古錢幣用鹽隔開疊放,每枚錢幣疊一層鹽,填滿錢幣孔,放入火中燒到通紅,去除灰塵,投入先前的梨汁中浸泡一會兒,取出錢幣,將汁液煎煮三五次至沸騰,用新棉布過濾,放入瓷瓶中。用棉布包裹胡黃連粉末,浸泡七日,取出黃連,加入龍腦末,攪拌均勻。每次用少量藥物,用銅筷子點在兩眼角。
治療眼疾(胎赤),有障礙膜侵入眼睛,導致看不見東西的,宜用黃連煎煮的點眼方子。
藥材:黃連(一兩,去除鬚根)、蕤仁(二兩,去紅皮)、地骨皮(一兩)、青鹽(一分)、古錢幣(十枚)、曾青(半兩,研磨細碎)、蜂蜜(一斤)。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蜂蜜浸泡,放入新的瓷瓶中,用熱水隔水加熱煮一會兒,然後用多層棉布過濾掉藥渣,將藥汁倒回瓶中,放在露天兩晚。之後每次用銅筷子沾取少量,點在眼睛中,每天三五次。
治療眼疾(胎赤)宜用龍腦膏的點眼方子。
藥材:白龍腦(一錢,研磨細碎)、蕤仁(一分,去紅皮)、杏仁(七枚,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膏狀,加入母乳調和均勻,放入瓷器容器中。每次用銅筷子沾取少量,點在眼角,每天二三次。
治療胎赤,兼有翳膜疼痛等症狀的,宜用硃砂煎煮的點眼方子。
藥材:硃砂(一兩,研磨細碎)、白蜜(半斤)、黃丹(一兩)。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放入有油的瓷瓶中,用柳木塞子緊緊堵住瓶口,再用生布和雙層油布密實包裹瓶口,防止透氣,將瓶子放入大鍋中,鍋中架一根橫棍,用繩子繫住瓶口懸掛,鍋內加水,水位高度到瓶頸處,用文火煮。鍋內水若耗盡,再慢慢加入熱水,不要加入冷水。從寅時煮到酉時,停止加熱,待冷卻後取出。
用新棉布過濾,加入研磨好的白龍腦一錢,放入新的瓷瓶中保存,常常密封。三天後可以使用。用銅筷子頭沾取如綠豆大小的藥物點在眼睛上,每次使用間隔一段時間,一次只能點一次。
治療眼疾(胎赤)及風邪引起的眼紅,先清洗後點眼的方子。
藥材:濃米漿水(一升)、青鹽(三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熟銅器中盛放米漿水,投入青鹽浸泡七天,鹽會變成綠色,用東西刮入漿水中,多次觀察。再過七天,取水清洗眼睛,將鹽綠點在眼角,就能夠徹底根除病根。
另外一個方子。
藥材:秦皮(一兩)、甘草(一兩,烤到微紅)、細辛(一兩)、黃芩(一兩)、防風(一兩半,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均勻,每次用藥一兩,加入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放溫後清洗眼睛,每日三次。清洗完後注意避風。
另外一個方子。
藥材:馬牙硝(半兩,研磨細碎)。
取臘月豬膽兩個,將硝放入豬膽中浸泡,陰乾,與少量龍腦一起研磨,點在眼睛上即可痊癒。
治療眼疾(胎赤),兼生翳膜、疼痛的「獨聖還睛丸」方子。
藥材:苦葶藶(半斤,去除塵土)。
將以上藥材用木杵臼搗爛如糖稀,取醋泡米飯,用乾淨的布包裹,擰乾水分,一點點加入搗爛的葶藶,一起搗,使之可以搓成藥丸,然後搓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日早晚飯後,用溫水送服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