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二 (2)

1. 眼論

隱而不見也。腎者在臟為腎。其色黑。其味鹹。屬北方壬癸水也。王於冬。眼有水輪也。水輪在四輪之內。為四輪之母。能射光明。能視萬物。今呼為瞳人也。肝臟病者應於風輪。風輪病即望風淚出。睹物煙生。夜退晝增。磣痛畏日。或如青衣拂拂。時似飛蠅聯聯。此是肝臟之疾。

宜治肝也。心臟病者應於血。血輪病即飛花競起。散亂縱橫。胬肉漸漸沾睛。兩眥淚淹赤爛。此是心臟之疾。宜治心也。脾臟病者應於肉輪。肉輪病即瞼內腫疼。眥頭澀痛。眼見飛絲繚亂。又如毛髮縱橫。夜半甚於昏黃。日沒增於早起。此是脾臟之疾。宜治脾也。肺臟病者應於氣輪。

病即忽如雲飛遮日。逡巡卻漸分明。或如雪影中花。或似飛蠅相趁。此是肺臟之病。宜治肺也。腎臟病者應於水輪。水輪病即黑花蔟蔟。霧氣昏昏。視一物而見兩般。睹太陽如同水底。此是腎臟之疾。宜治腎也。夫眼目者。法天地日月也。天地清淨。日月光明。天地晦瞑。日月昏暗。

經云眼應於肝。王春三月。作魂神宮。眼為戶牖。所通萬事。無不視之。好惡是非。自然分別。自少及長。疾狀多般。皆是攝養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餐熱食。或嗜五辛。喜怒不時。淫欲不節。凌寒冒暑。坐濕當風。恣意叫呼。任情號泣。長夜不寐。永日不眠。極目視山。

登高望遠。或久處煙火。或博奕經時。抄寫多年。雕鏤繡畫。燈下看字。月中讀書。用其眼力。皆失光明也。更有馳騁畋獵。冒涉雪霜。向日迎風。晝夜不息。皆是喪目之因也。恣一時之快意。為百疾之深源。所以疾生眼目也。諸有養性之士。必須慎焉。若能終身保惜。可使白首無患。

白話文:

眼睛的狀況,有時候是隱藏而看不見的。腎臟在身體內部稱為腎,它的顏色是黑色,味道是鹹的,在五行中屬於北方的壬癸水,在四季中主掌冬季。眼睛有像水一樣的結構,這水輪在眼睛四個結構的內側,是其他三個結構的根本,它能夠發出光芒,能夠看見萬物,現在我們稱它為瞳孔。

肝臟有病的人,眼睛會表現在風輪這個部分,風輪有病就會迎風流淚,看東西時像有煙霧產生,夜晚會減輕,白天會加重,眼睛會感到刺痛,怕光,有時候會覺得眼前有像青色衣物在晃動,有時候又像蒼蠅在飛,這些都是肝臟生病的表現,應該要治療肝臟。

心臟有病的人,眼睛會表現在血輪這個部分,血輪有病就會看到眼前像飛花一樣的東西不斷出現,散亂且縱橫交錯,眼翳(眼球上的異常增生物)會慢慢長到眼睛上,眼角會因為淚水過多而紅腫潰爛,這些都是心臟生病的表現,應該要治療心臟。

脾臟有病的人,眼睛會表現在肉輪這個部分,肉輪有病就會眼瞼內腫痛,眼角澀痛,眼睛看到像絲線纏繞的東西,又像毛髮散亂,半夜會比黃昏時更嚴重,日落時會比早晨時更嚴重,這些都是脾臟生病的表現,應該要治療脾臟。

肺臟有病的人,眼睛會表現在氣輪這個部分,氣輪有病就會突然覺得眼前像有雲遮住太陽一樣,然後慢慢又會變得清楚,或者像雪影中的花朵,或者像蒼蠅在追逐,這些都是肺臟生病的表現,應該要治療肺臟。

腎臟有病的人,眼睛會表現在水輪這個部分,水輪有病就會看到眼前像黑色的花朵叢生,眼前霧氣濛濛,看一個東西會覺得看到兩個,看到太陽就像在水底看一樣,這些都是腎臟生病的表現,應該要治療腎臟。

眼睛,就像天地和日月一樣,天地清澈乾淨,日月就會光明;天地昏暗不明,日月也會跟著昏暗。

經典說,眼睛對應於肝臟,肝臟在春天三月最旺盛,是魂魄居住的地方。眼睛就像門窗一樣,能夠看到外面的所有事物,無論好壞對錯,都能夠自然分辨。從年少到年長,眼睛會產生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沒有好好保養的緣故,才導致眼睛生病。

一般人大多喜歡吃熱性食物,或者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情緒容易激動,性生活不節制,冬天不注意保暖,夏天不注意防暑,坐在潮濕的地方,吹到冷風,隨意大吼大叫,放縱地哭泣,長時間熬夜,整天都不睡覺,長時間盯著遠山看,或者登高遠望,或者長時間處在煙火之中,或者長時間下棋、玩牌,或者長時間抄寫、繪畫、刺繡,或者在燈下看書,或者在月光下看書,這些過度使用眼睛的方式,都會使眼睛失去光明。

還有,騎馬奔馳打獵、冒著雪霜、迎著太陽、頂著風,整天不休息,這些都是傷害眼睛的原因。貪圖一時的快樂,會造成百病的根源,這就是眼睛生病的由來。所有注重養生的人,都必須謹慎注意。如果能夠終身好好愛護眼睛,就可以使到老都能保持眼睛健康。

2. 眼鉤刺針鐮法

夫眼。若兩眥頭有赤脈。及息肉者。宜鉤起。以鈹針割取令盡。如未全盡。重取之。以盡為度。或以縫衣細針。以線穿取。口銜線頭牽起。別以鈹針折起。令離烏珠。向日中割之。割了以火針熨令斷其勢。即不再生。不爾。三二年間准前發動重生者。黏睛不落。剝之極難。須審細療之。

絕厚者入水輪。即以曲頭篦子折起。勿使掣損瞳人。切須穩審。不得粗心。瞳人甚薄。不宜傷損。凡鉤割及用針不得在旦。旦則腹空。五臟皆虛。即暈悶便倒。亦須著人扶頭。若有此候。皆是虛弱之人。切宜緩緩調理。大凡鉤割。不得一時急速取之。唯在斟量。漸次鐮洗。免有暈悶之慮也。

若有赤脈胬肉。宜針鐮者。並可依此法矣。

白話文:

眼睛如果眼角長有紅色的血管或息肉,應該用鉤子把它勾起來,再用鈹針割除乾淨。如果沒有完全割乾淨,就再割一次,直到完全清除乾淨為止。或者可以用縫衣服的細針,穿線勾取,用嘴含著線頭拉起,再用鈹針把息肉挑起來,使其離開黑眼珠,然後在太陽光下割除。割除後,用火針燒灼,使其徹底斷根,這樣就不會再生長了。否則,在一兩年內,它很可能再次發作,長出新的息肉,粘在眼球上,很難剝離。必須仔細治療。

如果息肉很厚,深入到眼白,就用彎頭的篦子把它挑起來,注意不要傷到瞳孔。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能粗心大意,因為瞳孔非常薄弱,受傷後不容易恢復。凡是使用鉤子、刀子或針灸,都不要在早晨進行。早晨空腹,五臟虛弱,容易頭暈昏倒。施術時也需要有人扶著頭。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身體虛弱,應當慢慢調理。總之,鉤割手術不能操之過急,要根據情況,一點一點地清除,以免發生頭暈昏倒的情況。

如果眼部有紅色的血管或胬肉,需要用針或鐮刀治療的,都可以參考這種方法。

3. 治眼赤諸方

夫眼目者。一身之精明。五臟之日月。若肝氣通和。則諸疾不生也。若臟腑壅滯。不能宣通。風邪積熱。在於肝膽。上衝於目。故令眼赤痛也。

治肝臟久積風熱。兩眼赤痛。上焦壅滯。頭重心煩。四肢不利。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茯神(三分),車前子(三分),甘菊花(三分),決明子(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羌活(三分),赤芍藥(三分),蔓荊子(三分),黃芩(三分),川升麻(三分),梔子仁(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柴胡(三分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油膩。

治眼赤。風淚出。癢及胎赤障。翳瞼急痛。梔子散方。

梔子仁(半兩),秦皮(三分),蔓荊子(三分),白芷(三分),細辛(三分),玄參(三分),決明子(三分),菥蓂子(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車前子(三分),赤茯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蕤仁(三分湯浸去赤皮),甘菊花(三分),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煎竹葉湯調下一錢。忌炙爆油膩生果熱面。

治肝臟熱極。目赤。澀痛淚不止。風濕癢。心膈壅滯。頭目常疼。宜服石決明丸方。

石決明(一兩搗細研水飛過),黃連(三分去須),玄參(三分),地骨皮(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梔子仁(三分),子芩(三分),獨活(三分),茯神(三分),甘菊花(三分),車前子(三分),青葙子(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秦艽(三分去苗),五加皮(三分),決明子(三分微炒),葳蕤(三分),沙參(三分去蘆頭),蕤仁(三分湯浸去赤皮),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茺蔚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二十丸。

治眼赤澀痛方。

蜜(四兩),黃丹(二兩),黃連(一兩去須別搗羅為末),膩粉(半兩),蕤仁(半兩湯浸去皮細研),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龍腦(一分細研),銅綠(二兩水一茶碗浸七日用絹濾過用水去滓),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除龍腦麝香外拌和令勻。入瓷瓶中。用油單密封。以重湯煮一日。入麝香龍腦。以銅箸子攪令勻後。滴在水碗內如琥珀色。藥成。並令如常法點服。

治眼赤及風赤眼腫痛方。

黃連(一兩去須別搗羅為末),杏仁(二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膽子礬(半分細研),膩粉(一錢),黃丹(半分羅過)

上件藥。都研令勻。入少許粟米粥和稀稠得所。塗於瓷合子中。別用艾一兩。燒令煙出。合合子於上面熏之。候煙盡為度。丸如雞頭實大。每用一丸。以綿裹。用井華水少許。浸點眼中。

白話文:

治眼赤諸方

眼睛是人體精氣神明聚合之處,猶如五臟的太陽和月亮,肝氣平和則百病不生。若臟腑阻塞不通,風邪積熱停滯在肝膽,向上衝擊眼睛,就會導致眼紅疼痛。

治療肝臟久積風熱,雙眼紅痛,上焦阻塞,頭重心煩,四肢無力,宜服用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茯神、車前子、甘菊花、決明子、防風(去蘆頭)、羌活、赤芍藥、蔓荊子、黃芩、川升麻、梔子仁、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苗)、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枳殼一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濾渣服用,溫服,飯後服用。忌食炙烤、辛辣、油膩食物。

治療眼紅,風淚,眼癢及胎赤障、眼瞼腫痛,宜用梔子散方:

梔子仁半兩,秦皮、蔓荊子、白芷、細辛、玄參、決明子、菥蓂子、防風(去蘆頭)、車前子、赤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蕤仁(湯浸去赤皮)、甘菊花、黃芩,各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飯後用竹葉湯調服一錢。忌食炙烤、油膩、生冷水果及熱食。

治療肝臟熱盛,眼紅澀痛流淚不止,風濕瘙癢,心膈阻塞,頭昏目痛,宜服石決明丸方:

石決明(一兩,搗碎研磨,水飛過),黃連(去須),玄參、地骨皮、防風(去蘆頭)、梔子仁、子芩、獨活、茯神、甘菊花、車前子、青葙子、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秦艽(去苗)、五加皮、決明子(微炒)、葳蕤、沙參(去蘆頭)、蕤仁(湯浸去赤皮)、川大黃(銼碎微炒)、茺蔚子,各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和,充分攪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服用,每次用薄荷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眼紅澀痛:

蜂蜜四兩,黃丹二兩,黃連(去須,另研磨成細粉)一兩,膩粉半兩,蕤仁(湯浸去皮,細研)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半兩,龍腦一分(細研),銅綠(水浸七日,用絹布過濾,用水去渣)二兩,麝香一分(細研)。除龍腦、麝香外,將其餘藥物混合均勻,放入瓷瓶中,用油封好,隔水煮一日,再加入龍腦、麝香,用銅箸攪拌均勻,滴入水中,呈琥珀色即可。按常規方法點眼。

治療眼紅及風赤眼腫痛:

黃連(去須,另研磨成細粉)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二十七枚,膽礬半分(細研),膩粉一錢,黃丹半分(過篩)。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加入少量粟米粥調成糊狀,塗於瓷器中,另取艾草一兩,燃燒使其冒煙,將瓷器放在艾草煙上熏之,待煙盡為度。製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取一丸,用棉花包裹,用井水少許浸濕後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