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二 (1)

1. 卷第三十二

2. 眼論

夫六識之中。雙眸為上。所以稱為日月。喻若驪珠。託二曜而辨玄黃。藏四氣而通瞻視。故得身安名達。規矩全軀。莫不貴乎斯也。上士明哲。自調五臟。而能養神。神安則臟和。臟和則眼目清潔。時偶失治。療之有憑。縱有微痾。必易驅遣。中士之類。由明動靜。自曉節宣。

設使乖違。亦易除愈。下俚之輩。損益既昧。寒暄失宜。凡有疾纏。不能早療。遂有所傷也。只如眼者。惟輕膜裹水。水性清澄。不耐纖埃。易致其損。皎潔瑩淨。無不鑑明。貴若寶珠。故號為眼珠也。凡舉動瞻視。要假三光。外昧則內視不明。則外視而明。故眼為五臟之候也。

瞳仁黑水。腎之主也。血輪如環。心之主也。白睛應肺。總管於肝。眼帶雖繫於肝。明孔遍通五臟。臟氣若亂。目患即生。諸臟既安。何輒有損。是以花衰枝病。根朽葉凋。若內有所傷。則外生疾矣。又曰:目者精氣之餘。心之主。肝之官也。五臟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骨之精為瞳人。

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脈。氣之精為白睛。肉之精為鉤束。是以筋骨氣血之精。共成其目也。夫意思慮皆會於心。心藏神。肝藏魂。腎藏志。肝為中將。取決於膽。會氣於心。而主於目。目者五臟之精氣也。五臟有病。皆形於目。目色赤病在心。目色白病在肺。目色青病在肝。

目色黃病在脾。目色黑病在腎。不可名者。病在胸中。陽氣失則目瞑。陰氣絕則目盲。肝氣通於目。肝氣通和。則辨五色。肝有病則目奪精而眩。肝中寒則目昏而瞳子痛。邪傷肝則目青黑。瞻視不明。肝實熱則目痛如刺。肝虛寒則目䀮䀮諦視生花。肝勞寒則目澀閉不開。肝氣不足則目昏暗風淚。

視物不明。肝熱沖睛。目眥赤痛生息肉。及目睛黃。膽與肝合。膽虛為陰邪所傷。目中生花。肝熱目中多赤痛淚出。肝不利則目昏。肝熱中風則目欲脫而淚出。又曰目熱則內外眥爛。肝久熱實則目赤而生淫膚息肉。故目者五臟之精氣所成也。又曰:眼有五輪。風輪、血輪、氣輪、水輪、肉輪。

五輪應於五臟。隨氣之主也。肝者在臟為肝。其色青。其味酸。屬東方甲乙木也。王於春。肝氣通於目。左目屬甲為陽。右目屬乙為陰。肝生風。眼有風輪也。雖有其名。形狀難曉。與水輪相輔也。心者在臟為心。其色赤。其味苦。屬南方丙丁火也。王於夏。心生血。眼有血輪也。

血輪與肉輪相連。赤黑色是也。此輪忌針。脾者在臟為脾。其色黃。其味甘。屬中央戊己土也。王於四季十八日。脾生肉。眼有肉輪也。肉輪在外。鬱郁黃白色。今俗為白睛也。肺者在臟為肺。其色白。其味辛。屬西方庚辛金也。王於秋。肺生氣。眼有氣輪也。氣輪在肉輪之下。

白話文:

在所有六種感官中,眼睛最為重要,因此被稱為日月,如同珍貴的驪珠。它們藉由日月的運行來辨別顏色,並藉由四時的變化來觀察事物。所以,能夠擁有健康的眼睛,才能使身體安穩、名聲遠播,眼睛就像是全身的規矩,沒有什麼比它更可貴的了。

上等聰明之人,能夠自行調養五臟,進而養護精神。精神安定,五臟就會協和。五臟協和,眼睛就會清澈明亮。即使偶爾疏忽照顧,只要及時治療,就能很快痊癒。就算有輕微的疾病,也容易驅除。中等之人,明白動靜的道理,懂得自我節制。即使偶爾犯錯,也容易治好。下等愚昧之人,不懂得保養身體,對寒暖變化也不注意,一旦生病,不能及早治療,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眼睛就像一層薄膜包覆著水液,水液的特性是清澈透明,不能容忍細微的塵埃,容易受到損害。眼睛潔白透亮,能夠清晰地照見一切事物,如同珍貴的寶珠,所以被稱為眼珠。所有動作和觀察事物,都要依靠陽光、月光、星光。如果外界昏暗,內部視線就模糊不清;而外部明亮,才能看清楚。因此,眼睛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

瞳孔內的黑色液體,是腎臟所主的。眼白的紅色環狀部分,是心臟所主的。眼白則與肺臟相對應,而肝臟則總管眼睛的功能。眼帶雖然與肝臟相連,但眼睛的明亮之處卻能與五臟相通。如果臟腑之氣紊亂,眼睛就會生病。如果各臟腑都安和,眼睛怎麼會生病呢?就像花朵凋謝,是因為枝幹生病;根部腐爛,則導致葉子枯萎。如果身體內部受到損傷,外在就會產生疾病。

還有說,眼睛是精氣的餘留,是心臟所主導,肝臟所管理的器官。五臟的精氣都會向上注入眼睛,骨頭的精華形成瞳孔,筋的精華形成黑睛,血液的精華形成絡脈,氣的精華形成白睛,肌肉的精華形成眼皮的束縛。因此,筋骨氣血的精華共同構成了眼睛。人的思維意念都匯聚在心,心藏精神,肝藏魂魄,腎藏意志。肝臟如同將軍,決策取決於膽,將氣匯聚於心,並主導眼睛的功能。眼睛是五臟精氣所匯集之處,五臟有病,都會在眼睛上顯現出來。眼睛發紅,表示心臟有病;眼睛發白,表示肺臟有病;眼睛發青,表示肝臟有病;眼睛發黃,表示脾臟有病;眼睛發黑,表示腎臟有病;而無法確切形容的,則表示胸中有病。陽氣衰敗,眼睛就會昏暗;陰氣衰竭,眼睛就會失明。肝氣與眼睛相通,肝氣和暢,就能分辨五色;肝臟有病,眼睛就會失去精氣而頭暈;肝中寒冷,眼睛就會昏暗且瞳孔疼痛;外邪侵襲肝臟,眼睛就會呈現青黑色,視物模糊不清;肝臟實熱,眼睛就會刺痛;肝臟虛寒,眼睛就會昏花,看東西會出現重影;肝臟勞累寒冷,眼睛就會澀痛而睜不開;肝氣不足,眼睛就會昏暗,迎風流淚,視物不清;肝熱上衝眼睛,眼角就會紅腫疼痛,長出贅肉,眼睛發黃。膽和肝臟相互配合,膽虛受到陰邪侵擾,眼睛就會出現幻影;肝熱時,眼睛會紅腫疼痛,流淚不止;肝功能失調,眼睛就會昏暗;肝熱生風,眼睛就會有要脫落的感覺,並流淚。

還說,眼睛發熱,內外眼角就會潰爛;肝臟長期積熱,眼睛就會發紅,長出增生的肉膜和息肉。所以,眼睛是五臟精氣所構成的。又說,眼睛有五個輪狀區域,分別是風輪、血輪、氣輪、水輪、肉輪。五輪對應著五臟,並隨氣機的主導而變化。肝臟,在體內為肝,其色青,味酸,屬於東方甲乙木,主掌春天。肝氣通於眼睛,左眼屬甲為陽,右眼屬乙為陰。肝臟生風,因此眼睛有風輪。雖然有這個名稱,但形狀難以分辨,它與水輪相互輔助。心臟,在體內為心,其色赤,味苦,屬於南方丙丁火,主掌夏季。心臟生血,因此眼睛有血輪。血輪與肉輪相連,呈赤黑色。這個區域不宜針刺。脾臟,在體內為脾,其色黃,味甘,屬於中央戊己土,主掌四季的最後十八天。脾臟生肉,因此眼睛有肉輪。肉輪在外,呈黃白色,現在俗稱眼白。肺臟,在體內為肺,其色白,味辛,屬於西方庚辛金,主掌秋季。肺臟生氣,因此眼睛有氣輪。氣輪在肉輪之下,隱藏而不顯現。腎臟,在體內為腎,其色黑,味鹹,屬於北方壬癸水,主掌冬季。眼睛有水輪。水輪在四輪之內,是四輪的根基,能夠發射光芒,能夠觀察萬物,現在稱為瞳孔。

肝臟有病,會表現在風輪上。風輪有病,就會迎風流淚,看東西像有煙霧,夜晚減輕,白天加重,感覺刺痛,怕見陽光,或者有青色影子拂過,有時像飛蚊在眼前飛舞。這是肝臟的疾病,應該治療肝臟。心臟有病,會表現在血輪上。血輪有病,就會出現飛花亂舞,散亂無章,眼內肉膜逐漸長到眼球上,兩側眼角流淚、紅腫潰爛。這是心臟的疾病,應該治療心臟。脾臟有病,會表現在肉輪上。肉輪有病,就會感到眼皮內腫痛,眼角澀痛,看見絲狀物體在眼前繚繞,又像毛髮橫在眼前,半夜比傍晚更加嚴重,日落比清晨更加嚴重。這是脾臟的疾病,應該治療脾臟。肺臟有病,會表現在氣輪上。氣輪有病,就會突然像雲遮住太陽,慢慢又逐漸清晰,或者像雪花中的花影,或者像飛蠅在眼前追逐。這是肺臟的疾病,應該治療肺臟。腎臟有病,會表現在水輪上。水輪有病,就會出現黑色的斑點,像霧氣一般昏沉,看一個物體像看兩個,看太陽如同在水底。這是腎臟的疾病,應該治療腎臟。

眼睛的構造,效法於天地日月。天地清明,日月就光明;天地昏暗,日月也跟著昏暗。

經書上說,眼睛對應肝臟,主掌春季的三個月,是魂魄寄居的宮殿。眼睛就像是門窗,可以觀察萬事萬物,好的、壞的、對的、錯的,自然能夠分辨。從幼年到長大,疾病的種類繁多,都是因為保養不當,導致眼睛生病。人們大多喜歡吃熱性食物,或者嗜好辛辣食物,喜怒無常,縱慾無度,不注意保暖,冒著暑熱,坐在潮濕的地方,迎著風,隨意大聲叫喊,任情號哭,長時間熬夜,整日不睡,極目遠望,登高觀景,或長期處在煙火之中,或長時間下棋玩牌,抄寫多年,雕刻刺繡,在燈下看書,月下讀書,過度使用眼力,都會導致視力下降。還有那些奔波狩獵,冒著雪霜,迎著太陽,頂著風,晝夜不停的人,也都是導致眼睛失明的因素。貪圖一時的快樂,卻是百病之源,因此疾病就產生在眼睛上。所以,所有注重養生的人,必須謹慎小心。如果能夠終生愛惜眼睛,就可以使晚年沒有眼疾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