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1)
卷第七 (1)
1. 腎臟論
論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在臭為腐。在液為唾。在蟲為鱗。在性為智。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在神精與志。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
北方屬寒。寒氣能生水。水能化生鹹味。鹹味又對應腎臟。腎臟生髓。髓又會生肝。腎臟主宰耳朵。在自然界中,寒氣對應寒冷的天氣;在地球上,寒氣對應水;在人體中,寒氣對應骨頭;在臟腑中,寒氣對應腎臟;在顏色上,寒氣對應黑色;在音階中,寒氣對應羽調;在聲音中,寒氣對應呻吟;在身體反應中,寒氣對應發抖;在身體竅穴中,寒氣對應耳朵;在味道中,寒氣對應鹹味;在精神世界中,寒氣對應恐懼;在氣味中,寒氣對應腐臭;在液體中,寒氣對應唾液;在昆蟲中,寒氣對應有鱗片的昆蟲;在性格特質上,寒氣對應智慧。寒氣的華髮在外表的頭髮中表現出來;它的充盛在骨頭中表現出來;它的神氣、精神與意識在意志力中表現出來。
骨髓之液謂之精。意有所存謂之志。生性之本。元氣之根。神精所舍。故曰精志也。夫腎者水也。主於冬。足少陰是其經。與膀胱足太陽合。膀胱為腑主表。腎為臟主裡。腎氣盛為志有餘。則病腹脹發泄。體重脛腫。喘咳汗出。惡風。面目黑。小便黃。是為腎氣之實也。則宜瀉之。
白話文:
骨髓裡的液體稱為「精」。心神有所寄託稱為「志」。它們是生命本源,元氣的根基,神明的居所,因此合稱「精志」。
腎臟屬水,主冬令。足少陰經是它的經絡,與膀胱足太陽經相合。膀胱為腑,主表;腎臟為臟,主裡。
腎氣旺盛,志氣就會過剩,容易出現腹脹、腹瀉、身體沉重、小腿浮腫、氣喘、咳嗽、出汗、怕風、面部發黑、小便發黃等症狀。這便是腎氣過盛的表現,宜瀉之。
腎氣不足則腰背冷。胸內痛。耳鳴或聾。足冷厥。小腹痛。是為腎氣之虛也。則宜補之。冬腎脈來沉濡而滑者。是平脈也。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剋水。為大逆不可治。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腎。母之克子。雖病可治。反得弦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克母。
白話文:
古文:
腎氣不足則腰背冷。胸內痛。耳鳴或聾。足冷厥。小腹痛。是為腎氣之虛也。則宜補之。冬腎脈來沉濡而滑者。是平脈也。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剋水。為大逆不可治。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腎。母之克子。雖病可治。反得弦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克母。
腎氣不足,就會腰背發冷,胸口疼痛,耳朵嗡嗡作響甚至失聰,腳趾腳掌冰冷麻木,小腹疼痛。這些都是腎氣虛弱的表現,需要及時補腎。冬季,腎經之脈搏平穩深沈、柔滑流利,這纔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搏出現又大又緩,說明脾氣過旺,侵犯了腎臟(土克水),病情較重,難以治癒。
如果脈搏浮浮澀澀、短促無力,說明肺氣過盛,侵犯了腎臟(母克子),雖然有病,但可以治療。如果脈搏弦緊而細長,說明肝氣過旺,侵犯了腎臟(子克母)。
雖病自愈。反得浮而洪者。是心之乘腎。火之剋水。其病可治。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真腎脈至堅而沉。如彈石辟辟然。其色黃黑不澤毛折者。乃死矣。
白話文:
雖然病情不治而愈,但脈象反而浮大而洪盛。這是心臟侵犯腎臟,火氣剋制水氣。這種情況可以治療。腎脈來的時候,感覺像拉著葛藤。按壓時更加堅硬。這是腎臟有病。真正的腎脈非常堅固而沉穩,就像彈動的石頭一樣,聲音響亮。如果脈象黃黑、沒有光澤,而且體毛折斷,那就無法治療了。
2. 治腎虛補腎諸方
夫腎臟者。足少陰之經也。左則為腎。上為命門。腎與命門者。神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繫也。若腎虛則腰背切痛。不能俯仰。足脛小弱。多惡風寒。手足厥冷。呼吸少氣。骨節煩疼。臍腹結痛。面色黧黑。兩耳虛鳴。肌骨乾枯。小便滑數。診其脈浮細而數者。是腎虛之候也。
治腎虛。兩脅下脹。小腹急痛。胸中短氣。宜服補腎磁石散方。
白話文:
腎臟屬於足少陰經。左邊的是腎臟,上面的是命門。腎臟和命門是神靈精氣的住所,也是元氣寄託的地方。如果腎臟虛弱,就會出現以下症狀:腰背痠痛,無法彎腰和仰頭;足部和小腿虛弱;容易受寒,手腳冰冷;呼吸急促,氣短;關節疼痛;腹部絞痛;面色黝黑;耳鳴;肌肉和骨頭乾枯;小便頻繁且滑利。診脈時,脈象浮細而快,這是腎虛的症狀。
磁石〔一(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當歸(一兩銼微炒),黃耆(一兩銼),五味子(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白茯苓(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半),石斛(一兩去苗)白芍藥(一兩),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沉香(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 **磁石:**兩(或一兩)搗碎,加水清洗掉紅色雜質。
- **當歸:**一兩,切碎後稍微炒一下。
- **黃耆:**一兩,切碎。
- **五味子:**一兩。
- **牛膝:**一兩,去除莖尖。
- **白茯苓:**一兩。
- **陳橘皮:**三分,用水浸泡去白瓤後烘烤。
- **桂心:**一兩半。
- **石斛:**一兩,去除莖尖。
- **白芍藥:**一兩。
- **附子:**三兩,炮製使其破裂後去皮和胚芽。
- **川椒:**半兩,去除頂部和閉合的果實,稍炒去除汗水。
- **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 **沉香:**一兩。
-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上面的藥物,研磨成粗末藥粉。每次服用四錢(約 6 克)。加水約一碗。放入生薑半錢(約 1.5 克)和紅棗三枚。煎煮至剩六分之四。過濾掉渣滓。不論時間,稍熱後服用。
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宜服補腎熟乾地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腎虛和氣短。症狀包括腹部脹滿、腰痛、小腹急痛、手腳冰冷、食慾不振、面色蒼白暗沈、全身關節酸痛、日漸無力。建議服用補腎熟乾地黃散。
熟乾地黃〔一(二)兩〕,五味子(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白芍藥(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一兩去根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一兩),蓽澄茄(三分),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一兩),沉香(一兩)
白話文:
熟乾地黃(30-60 克) 五味子 (30 克) 桂心 (30 克) 當歸 (30 克,切碎並稍炒) 白芍藥 (30 克) 牛膝 (30 克,去除根須) 杜仲 (30 克,去厚皮,烤至微黃,切碎) 石斛 (30 克,去根,切碎) 人參 (30 克,去掉根須) 附子 (30 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 白茯苓 (30 克) 蓽澄茄 (9 克) 厚朴 (30 克,去厚皮,塗抹生薑汁後烤製至香熟) 白朮 (30 克) 沉香 (3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腎氣虛。腰胯腳膝無力。小腹急痛。四肢痠疼。手足逆冷。面色萎黑。虛弱不足。宜服補腎石斛散方。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半片生薑和三個大棗,煎煮至藥液剩六分,去渣,不限時間,稍微溫熱服用。
這個藥方適用於腎氣虛弱,腰胯腳膝無力、小腹劇痛、四肢酸痛、手足發冷、面色暗黑、身體虛弱等症狀。
石斛(一兩去根銼),當歸(半兩銼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杜仲(一兩去粗皮微炙銼)五味子(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一兩),白茯苓(三分),沉香(一兩),黃耆(半兩銼),白芍藥(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棘刺(半兩),桂心(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萆薢(一兩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磁石(三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白話文:
石斛(一兩,去掉根部後搗碎) 當歸(半兩,搗碎後稍炒) 人參(半兩,去掉根部) 杜仲(一兩,去掉粗皮後稍微烤過再搗碎) 五味子(半兩)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掉皮和臍) 熟乾地黃(一兩) 白茯苓(三分) 沉香(一兩) 黃耆(半兩,搗碎) 白芍藥(三分) 牛膝(三分,去掉苗) 棘刺(半兩) 桂心(半兩) 防風(半兩,去掉根部) 萆薢(一兩,搗碎)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掉外皮,烤乾) 磁石(三兩,搗碎,用水淘洗掉紅色液體)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春季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再放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到剩六分量的湯汁,然後去掉渣滓。不拘時間,稍微放涼後即可服用。
牛膝(一兩去苗),人參(三分去蘆頭),五味子(三分),白茯苓(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一兩),續斷(三分),覆盆子(三分),狗脊(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磁石(一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絹包之),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牛膝(50 克去葉尖) 人參(15 克去蘆根) 五味子(15 克) 白茯苓(15 克) 附子(50 克,炮裂後去皮臍) 熟乾地黃(50 克) 續斷(15 克) 覆盆子(15 克) 狗脊(15 克) 防風(15 克去蘆根) 磁石(50 克,搗碎後用水淘洗去赤汁,用布包好) 甘草(5 克,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夏季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 5 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一對羊腎,切除脂肪膜。放入生薑半個、棗三枚。每次與磁石一起煎煮至剩五分之一。去掉渣滓。在吃飯前溫熱服用。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半),白茯苓(一兩),石南(三分),山茱萸(三分),石斛(三分去根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當歸(一兩銼微炒),五味子(一兩),熟乾地黃(二兩),澤瀉(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絹包之)
白話文:
附子(一兩,用火炮製,去除表面皮和肚臍),桂皮(一兩半),茯苓(一兩),石南(三分),山茱萸(三分),石斛(三分,去除根部,切成細條),人參(一兩,去除蘆頭),杜仲(三分,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成條狀),當歸(一兩,切成條狀,小火炒製),五味子(一兩),熟乾地黃(二兩),澤瀉(一兩),肉蓯蓉(一兩,浸泡在酒中過夜,刮掉皺皮,炙烤至乾),磁石(二兩,搗碎,用清水淘洗去除赤色汁液,用布包起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秋季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藥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放入一對羊腎,切除脂肪膜,加入生薑半塊,紅棗三枚,與磁石包子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在飯前服用,趁熱服用。
黃耆(三分銼),牛膝(三分去苗),五味子(三分),桂心(三分),白茯苓(半兩),白芍藥(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五加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三分銼微炒),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白話文:
黃耆(3分,切碎) 牛膝(3分,去掉嫩芽) 五味子(3分) 桂心(3分) 白茯苓(半兩) 白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根) 五加皮(半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當歸(3分,切碎,稍稍炒過) 磁石(2兩,搗碎,用水淘洗掉紅色的汁液,用布包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冬季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藥材,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 5 錢。加入一大碗水,再加入一對羊腎,切除脂肪膜,生薑半片,棗子 3 枚。將這些材料與磁石小袋同時煎煮,直到剩餘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在餐前溫熱服用。
石斛(一兩去根),五味子(三分),黃耆(三分銼),熟乾地黃(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桑螵蛸(半兩微炙),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白龍骨(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絹包之),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石斛(50克,去根) 五味子(15克) 黃耆(15克,切片) 熟乾地黃(50克) 人參(15克,去蘆頭) 桑螵蛸(25克,微炙) 附子(50克,炮裂去皮臍) 防風(25克,去蘆頭) 白龍骨(50克) 肉蓯蓉(50克,用酒浸泡,去皴皮,微炙) 磁石(100克,搗碎,用水淘去赤汁,用布帛包起來) 川椒(25克,去蒂,閉嘴的微炒去汗) 桂心(25克) 甘草(25克,炙微赤,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棗三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切開一對羊腎,去除脂肪膜,放入半塊生薑和三顆紅棗。將藥材與磁石包裹在一起煎煮,至水量剩六分之四。過濾去除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疼。腰痛足冷。視聽不利。食少無力。宜服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治療長期腎虛導致的體型消瘦、骨骼疼痛、腰痛、腳冷、視力和聽力下降、食慾不振及無力等症狀,應該服用補腎腎瀝湯。
磁石(五兩燒醋淬七遍搗碎以帛包之),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芎藭(一兩),肉桂(一兩去皴皮),菖蒲(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熟乾地黃(一兩),石斛(一兩去根),覆盆子(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磁石(250克,用醋淬火7次,搗碎用布包好) 肉蓯蓉(50克,用酒浸泡去除皺皮,微烤) 黃耆(50克,切片) 人參(50克,去除蘆頭) 茯苓(50克) 川芎(50克) 肉桂(50克,去除皺皮) 菖蒲(50克) 當歸(50克,切片,微炒) 熟地黃(50克) 石斛(50克,去除根) 覆盆子(50克) 乾薑(50克,炮裂,切片) 附子(50克,炮裂,去除皮和臍) 五味子(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以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搗碎篩細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重,加一大碗水。切開一對羊腎,去除脂肪膜。與磁石研磨成塊,一起煎煮至只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在空腹時和晚飯前溫熱服用。
治腎虛勞損。咳逆短氣。四肢煩疼。腰背相引痛。色黧黑。骨間多疼。小便赤黃。耳目不聰。虛乏羸瘦。宜服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腎虛和勞損,症狀包括咳嗽、呼吸短促、四肢疼痛、腰背牽引痛、面色暗黑、骨骼間疼痛、小便色黃赤、聽力視力不佳、體虛乏力消瘦。建議服用補腎的腎瀝湯。
白茯苓(一兩),澤瀉(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五味子(一兩),芎藭(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杜仲(一兩去粗皮微炙銼),桂心(一兩半),石斛(一兩去根銼),熟乾地黃(二兩),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磁石(三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白話文:
白茯苓(60 克) 澤瀉(60 克) 人參(60 克,去除根尖) 五味子(60 克) 川芎(60 克) 甘草(30 克,烤至微紅,切碎) 黃耆(60 克,切碎) 當歸(60 克,切碎,微炒) 杜仲(60 克,去除外皮,微烤,切碎) 桂心(90 克) 石斛(60 克,去除根部,切碎) 熟乾地黃(120 克) 肉蓯蓉(60 克,用酒浸泡後去除皺皮,微烤) 磁石(180 克,搗碎,用清水淘洗去除赤色,用布包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水二大盞。以羊腎一對。細切去脂膜。入生薑一分。棗五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腎虛。噓吸短氣。腰背疼痛。體重無力。食少羸瘦。宜服補腎腎瀝湯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半兩。加兩大碗水,放入切碎去除脂肪膜的羊腎一對,以及生薑一錢、紅棗五枚。與磁石包子一同煎煮至剩一大碗,濾去渣滓。於餐前分兩次服用,每次溫服。
黃耆(一兩銼),五味子(一兩),沉香(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巴戟(一兩),人(一兩去蘆頭),澤瀉(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牛膝(一兩去苗),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桂心(一兩半),石南(一兩),丹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棘刺(一兩半銼),茯神(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磁石(五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白話文:
- 黃耆(100克,切碎)
- 五味子(100克)
- 沉香(100克)
- 附子(100克,炮製後剝去外皮和臍部)
- 巴戟(100克)
- 人參(100克,去蘆頭)
- 澤瀉(100克)
- 石斛(100克,去根,切碎)
- 牛膝(100克,去苗)
- 杜仲(100克,去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碎)
- 桂心(150克)
- 石楠(100克)
- 丹參(100克)
- 當歸(100克,切碎,微炒)
- 棘刺(150克,切碎)
- 茯苓(100克)
- 肉蓯蓉(100克,浸泡一晚白酒,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燥)
- 磁石(500克,搗碎,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用布包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水二大盞。以羊腎一對。細切去脂膜。入生薑一分。棗五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兩,用兩大盞水煎煮。加入一對羊腎,切細並去除脂肪膜,再加入生薑一分、紅棗五枚。和磁石丸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大盞,過濾掉渣滓。在飯前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腎臟久虛。面色萎黑。足冷耳鳴。四肢羸瘦。腳膝緩弱。小便滑數。宜服補腎肉蓯蓉丸方。
白話文:
治療長期腎虛的症狀,如臉色蒼白無華、腳冷耳鳴、四肢消瘦無力、膝蓋和腳部軟弱、小便頻繁不自主等情況,適合服用補腎肉蓯蓉丸。
肉蓯蓉(二兩酒浸去皴皮微炒炙),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熟乾地黃(二兩)山茱萸(三分),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牛膝(一兩去苗),石南(三分),白茯苓(三分),澤瀉(三分),黃耆(三分銼),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五味子(三分),石斛(一兩去根銼),覆盆子(三分),遠志(三分去心),補骨脂(一兩微炒),萆薢(三分),巴戟(三分),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菟絲子(二兩酒浸三分曝乾別杵為末)白龍骨(一兩)
白話文:
肉蓯蓉(100 克,用酒浸泡後去除粗糙的皮,微炒並烘烤) 磁石(100 克,用醋灼燒淬火 7 次,搗碎研成細粉,用清水過濾) 熟地黃(100 克) 山茱萸(15 克) 桂心(50 克) 附子(50 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薯蕷(15 克) 牛膝(50 克,去除根須) 石南(15 克) 白茯苓(15 克) 澤瀉(15 克) 黃耆(15 克,切碎) 鹿茸(100 克,去除毛髮,塗上酥油烘烤至微黃) 五味子(15 克) 石斛(50 克,去除根鬚,切碎) 覆盆子(15 克) 遠志(15 克,去除心) 補骨脂(50 克,微炒) 萆薢(15 克) 巴戟(15 克) 杜仲(50 克,去除粗糙的皮,烘烤至微黃,切碎) 菟絲子(100 克,用酒浸泡,三分之一晾乾,磨成粉) 白龍骨(5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並加入蜂蜜,再研磨三到五百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餐前再服用一次。
治腎臟氣虛。肌膚羸瘦。面色黧黑。腳膝無力。小便滑數。宜服補腎膃肭臍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臟氣虛,肌膚消瘦,面色暗黑,腳膝無力,小便頻繁且失控的症狀,適合服用補腎膃肭臍丸。
膃肭臍(一兩微炙),補骨脂(一兩微炒),牛膝(三分去苗),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一兩),桑螵蛸(一兩微炙),楮實(一兩半水淘去浮者曝乾微炒),五味子(一兩),石斛(一兩去根),覆盆子(一兩),桂心(一兩半),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三分曝乾別杵為末),鹿(麋)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巴戟(一兩),熟乾地黃(一兩半),肉蓯蓉(二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磁石(一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補腎壯骨丸
- 巴戟肉(1兩)
- 補骨脂(1兩,炒過)
- 牛膝(3錢,去苗)
- 天雄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
- 白茯苓(1兩)
- 桑螵蛸(1兩,微炙)
- 楮實(1兩半,水淘去浮者,曬乾後微炒)
- 五味子(1兩)
- 石斛(1兩,去根)
- 覆盆子(1兩)
- 桂心(1兩半)
- 菟絲子(1兩半,浸酒3分,曬乾後搗碎)
- 鹿茸或麋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 熟乾地黃(1兩半)
- 肉蓯蓉(2兩半,浸酒過夜後颳去皺皮,炙乾)
- 磁石(1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用過水飛)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氣虛。胸中短氣。腹脅腰腳疼痛。心(志)意不樂。視聽不明。肌膚消瘦。體重無力。宜服補腎巴戟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混合,反覆研磨三百至五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早晨空腹和晚飯前各服一次,溫酒送服。
巴戟(一兩),石斛(半兩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當歸(三分銼微炒),白石英(三分細研水飛過),石葦(三分去毛),石長生(三分),桂心(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遠志(三分去心),菟絲子(一兩酒浸三宿曝乾),白茯苓(三分),鍾乳粉(一兩),肉蓯蓉〔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五味子(三分),牛膝(三分去苗),蛇床子(三分),牡蠣(一兩燒為粉),柏子仁(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補骨脂(一兩微炒),薯蕷(三分),沉香(一兩),蓽澄茄(三分),熟乾地黃〔二(一)兩〕,黃耆(三分銼),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巴戟天(1 兩),石斛(半兩,去根搗碎),鹿茸(1 兩,去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當歸(3 分,切碎,微炒),白石英(3 分,研磨成細粉,用水沖洗沉澱後使用),石葦(3 分,去毛),石長生(3 分),桂皮(1 兩),遠志(3 分,去心),菟絲子(1 兩,用酒浸泡 3 晚後曬乾),白茯苓(3 分),鍾乳粉(1 兩),肉蓯蓉(3 両,用酒浸泡 1 晚,刮掉皺皮,烤乾),五味子(3 分),牛膝(3 分,去苗),蛇牀子(3 分),牡蠣(1 両,燒成粉末),柏子仁(3 分),附子(1 両,炮製後去皮臍),補骨脂(1 両,微炒),山藥(3 分),沉香(1 両),蓽澄茄(3 分),熟地黃(2 両),黃耆(3 分,切碎),川椒(3 分,去皮,微炒去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