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一 (15)
卷第三十一 (15)
1. 治骨蒸口舌乾渴諸方
夫勞傷氣血。陰陽不和。津液減少。上焦生熱。故令口舌乾燥而渴也。
治骨蒸。口舌乾燥。欲得飲水。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黃耆(三分銼),黃芩(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地骨皮〔二(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羸瘦少力。熱燥。背膊痠疼。小便赤黃。口舌乾燥煩渴。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二分),赤芍藥(一兩),桑根白皮(一兩),茅根(一兩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柴胡(二兩去苗)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煩熱。口舌乾燥。多渴。少思飲食。四肢羸瘦。日晚頰赤。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柴胡(二兩去苗),地骨皮(三分),犀角屑(三分),白蘚皮(三分),龍齒(三分)川芒硝〔二(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煩熱。四肢痠疼。日晚頰赤。口舌乾燥。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三分),黃連(三分去須),赤芍藥(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知母(三分),柴胡(一兩半去苗),犀角屑(三分),葳蕤(三分),子芩(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鱉甲〔一(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治骨蒸口舌乾渴諸方
勞累損傷氣血,陰陽失衡,津液減少,上焦產生熱邪,所以導致口舌乾燥、口渴。
麥門冬散方 (治骨蒸、口乾舌燥、想喝水)
藥材: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黃耆(三分,切碎)、黃芩(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一兩,炙烤微紅,切碎)、地骨皮(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竹葉二七片,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地骨皮散方 (治骨蒸、消瘦乏力、燥熱、背部酸痛、小便黃赤、口乾舌燥煩渴)
藥材:地骨皮(二分)、赤芍藥(一兩)、桑根白皮(一兩)、茅根(一兩,切碎)、甘草(一兩,炙烤微紅,切碎)、柴胡(二兩,去苗)。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知母散方 (治骨蒸煩熱、口乾舌燥、口渴、少思飲食、四肢消瘦、傍晚面頰發紅)
藥材:知母(一兩)、柴胡(二兩,去苗)、地骨皮(三分)、犀角屑(三分)、白蘚皮(三分)、龍齒(三分)、芒硝(三分)、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切碎)、黃芩(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升麻丸方 (治骨蒸煩熱、四肢酸痛、傍晚面頰發紅、口乾舌燥)
藥材:川升麻(三分)、黃連(三分,去鬚)、赤芍藥(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知母(三分)、柴胡(一兩半,去苗)、犀角屑(三分)、葳蕤(三分)、子芩(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鱉甲(二兩,塗醋炙烤微黃,去裙襴)、芒硝(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溫開水送服三十丸。
2. 治骨蒸勞咳嗽諸方
夫骨蒸咳嗽者。是臟腑氣衰。熱傷於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徹痛。或驚悸煩滿。或喘息上氣。或咳逆唾血。然肺主於氣。氣之通行。榮於腑臟。今肺氣壅滯。為熱毒所乘。故令咳嗽也。
治骨蒸勞熱。咳嗽。涕唾稠黏。吃食不得。漸加困乏。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半兩去苗土),柴胡(一兩半去苗),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三分),生乾地黃〔二(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治骨蒸勞。煩熱。肩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宜服百部散方。
百部(三分),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百合(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木通(三分銼),赤芍藥(三分),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熱。痰唾咳嗽。四肢少力。疼痛。宜服此方。
紫菀(三分去苗土),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柴胡(一兩去苗),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三分),大腹皮(三分銼),赤茯苓(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一(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熱。咳嗽損肺。宜服百合散方。
百合(三分),柴胡(一兩去苗),桑根白皮(三分銼),杏仁〔一分(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麻黃(三分去根節),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煩熱。胸背疼痛。咳嗽氣促。小便赤黃。不思飲食。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茯苓(一兩),川升麻(半兩),木通(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貝母(半兩煨炙微黃),大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咳嗽。胸背煩熱。宜服前胡散方。
白話文:
【治療骨蒸勞嗽各種處方】
骨蒸勞嗽,是由於臟腑功能減退,肺部受到熱毒侵襲所致。若不治療,會導致胸部及背部劇烈疼痛,或出現驚悸、煩躁、呼吸困難、咳嗽帶血等症狀。肺部主管氣的運行,氣在臟腑間流通。現在肺氣受阻,被熱毒影響,因而產生咳嗽。
【紫菀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咳嗽,鼻涕與痰液粘稠,食慾不振,身體逐漸虛弱。所需材料包括:紫菀(去根去土)、柴胡(去根)、鱉甲(醋塗微烤)、知母、桑根白皮、甘草、款冬花、生乾地黃。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適量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忌食莧菜。
【百部散】適用於骨蒸勞熱,身體煩熱,肩背疼痛,四肢無力,咳嗽。所需材料有:百部、赤茯苓、柴胡(去根)、百合、麥門冬(去心烘乾)、木通、赤芍藥、郁李仁(去皮微炒)、甘草、枳殼(微炒)。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治療骨蒸勞熱】適用於骨蒸勞熱,咳嗽,痰多,四肢無力,疼痛。所需材料有:紫菀(去根去土)、人參(去蘆頭)、枳殼(微炒)、柴胡(去根)、陳皮(去白烘乾)、甘草、紫蘇莖葉、大腹皮、赤茯苓、杏仁(去皮微炒)、桑根白皮、半夏(去滑)。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百合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咳嗽傷肺。所需材料包括:百合、柴胡(去根)、桑根白皮、杏仁(去皮微炒)、陳皮(去白烘乾)、麻黃(去根)、赤茯苓、甘草、紫蘇莖葉。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鱉甲散】適用於骨蒸勞熱,胸背疼痛,咳嗽氣短,小便色深,食慾不佳。所需材料有:鱉甲(醋塗微烤)、杏仁(去皮微炒)、柴胡(去根)、麥門冬(去心烘乾)、赤茯苓、升麻、木通、前胡(去蘆頭)、貝母(微烤)、大腹、甘草、黃芩。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前胡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咳嗽,胸背煩熱。所需材料包括: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地骨皮、桔梗(去蘆頭)、木通、甘草、杏仁(去皮微炒)、麥門冬(去心烘乾)、赤茯苓。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木乳散】適用於骨蒸勞熱,咳嗽,鼻涕與痰液粘稠。所需材料有:木乳(塗酥微烤)、麻黃(去根)、梔子仁、甘草、貝母(微烤)、百合、杏仁(去皮微炒)、桑根白皮、款冬花、紫菀(去根去土)。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桑白皮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喘息咳嗽。所需材料包括:桑根白皮、赤茯苓、麻黃(去根)、杏仁(去皮微炒)、紫菀(去根去土)、澤漆、柴胡(去根)、大腹皮。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加入生薑煮開,待藥液剩六分時濾掉渣滓,隨時可溫服。
【天門冬丸】適用於骨蒸勞熱,咳嗽,用以滋養心肺。所需材料有:天門冬(去心烘乾)、貝母(微烤)、白茯苓、杏仁(去皮微炒)、甘草。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揉製數百次,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含一丸慢慢吞服其津液。
【檳榔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咳嗽伴高燒。所需材料包括:檳榔、豆豉、蔥白、桃仁(去皮微炒)、青蒿汁。將這些藥材混合,加入童子尿煎煮至剩八分,濾掉渣滓,不分時間,分兩次溫服。
【皁莢煎】適用於骨蒸勞熱,咳嗽不止且帶膿血。所需材料有:皁莢(塗酥去皮籽)、黑糖、地黃汁、生薑汁、棗泥、蜂蜜、酥油。將這些藥材放入銀器中,用小火熬成膏狀,去除皁莢,放入瓷器保存。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粥飲調服一小茶匙。
【獺肝丸】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咳嗽上氣,痰喘,寒熱交加,四肢瘦弱。所需材料包括:獺肝(微烤)、珍珠米、檳榔、旋覆花、茯神、貝母(微烤)、柴胡(去根)、龍膽(去蘆頭)、黃連(去鬚)、赤芍藥、大黃(微炒)。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揉製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餐後,每次服用三十丸。
【蛤蚧丸】適用於骨蒸勞熱,咳嗽,痰液粘稠。所需材料有:蛤蚧(塗酥微烤)、人參(去蘆頭)、白前、杏仁(去皮微炒)、豬牙皁(去黑皮塗酥微烤)、漢防己、紫菀(去根去土)、甘草、羚羊角屑、檳榔、貝母(微烤)、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郁李仁(去皮微炒)。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桃仁湯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