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5)

1. 治骨蒸勞諸方

夫骨蒸病者五種。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則體涼。日晚則熱躁。四肢不安。飲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喘促無力。腰背多疼。兩足逆冷。手足常熱蒸盛過傷。則內變為疳。蝕人五臟。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多唾白沫。睡即浪言。驚恐不安。

其脈浮數。蒸盛之時。或變為疳。臍下脹痛。或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大喘短氣。鼻口俱干。衣上色白。小便如血。蒸盛之時。胸滿注熱。兩脅下脹。咳嗽。胸背疼痛。眠臥不安。蒸毒傷肺即血也。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更。煩躁無汗。心腹鼓脹。食即欲嘔。

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或身腫目赤。眠臥不安。五曰內蒸。亦名血蒸。所名內蒸者。必外寒而內熱。以手附骨。而內熱者。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因熱病後得之。骨肉漸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四肢無力。足趺腫起。又有二十三蒸者。一胞蒸。

小便黃赤。二房蒸。男則遺瀝漏精。女則月候不調。三腦蒸。頭眩悶熱。四髓蒸。體沸熱心昏。五骨蒸。齒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發焦落。八脈蒸。脈不調。或急或縱。九肝蒸。眼黑。十心蒸。舌乾。十一脾蒸。唇焦。十二肺蒸。鼻乾。十三腎蒸。兩耳乾焦。十四膀胱蒸。

右耳偏焦。十五膽蒸。眼白失色。無故常驚。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下焦熱。尿即痛。十八大腸蒸。鼻右孔痛。十九三焦蒸。生病乍熱乍寒。二十肉蒸。肌肉消瘦。二十一氣蒸。即喘息急。二十二皮蒸。即筋皮攣縮。二十三偏身蒸。體氣熱。

凡諸蒸患。多因熱病後。食牛羊肉油膩。或酒或房。觸犯而成。此病久蒸不除。多致危篤。必須早療也。

治骨蒸勞煩熱。心神不寧。及小便赤澀。時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三分),百合(三分),黃耆(三分),赤茯苓(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三分銼),柴胡(一兩半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犀角屑(三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白前(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治骨蒸勞。心膈煩滿。身體壯熱。唇口乾。小便赤。頭痛羸瘦。宜服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兩塗酥炙微黃),柴胡(一兩去苗),桑根白皮(一兩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青蒿(一握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治骨蒸勞諸方

骨蒸病分五種:

一、骨蒸:病根在腎臟。早晨身體涼,傍晚則燥熱不安,四肢不適,食慾不振,小便黃赤,心煩意亂,呼吸急促無力,腰背疼痛,腳掌冰冷,手腳卻經常燥熱。若病情嚴重,會轉變成疳疾,損傷五臟六腑。

二、脈蒸:病根在心臟。整天煩悶,坐立不安,口乾想喝水,流口水,睡覺時胡言亂語,驚恐不安,脈搏浮數。嚴重時也會轉變成疳疾,伴隨臍下脹痛或腹瀉不止。

三、皮蒸:病根在肺臟。呼吸困難,口鼻乾燥,汗衫變白,小便如血。病情嚴重時,胸部滿悶,兩脅疼痛,咳嗽,胸背疼痛,難以入睡。蒸毒傷肺則會出血。

四、肉蒸:病根在脾臟。身體燥熱,煩躁不安卻不流汗,心腹脹滿,進食想吐,小便如血,便秘。病情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浮腫、眼睛紅腫,難以入睡。

五、內蒸(也稱血蒸):是指外感寒邪,內有熱邪。用手觸摸骨頭,感覺到內熱。病根在五臟六腑,通常是熱病之後引起的。骨肉日漸消瘦,食慾不振,皮膚乾燥無光澤。病情嚴重時,四肢無力,腳背腫脹。

此外,還有二十三種蒸症:

一、胞蒸:小便黃赤。 二、房蒸:男性則遺精、尿頻,女性則月經不調。 三、腦蒸:頭暈目眩,頭部燥熱。 四、髓蒸:全身發熱,神志不清。 五、骨蒸:牙齒變黑。 六、筋蒸:指甲焦黃。 七、血蒸:頭髮焦枯脫落。 八、脈蒸:脈象紊亂,忽快忽慢。 九、肝蒸:眼睛發黑。 十、心蒸:舌頭乾燥。 十一、脾蒸:嘴唇乾燥。 十二、肺蒸:鼻子乾燥。 十三、腎蒸:耳朵乾燥焦黃。 十四、膀胱蒸:右耳乾燥焦黃。 十五、膽蒸:眼白顏色變差,無緣無故驚恐。 十六、胃蒸:舌下疼痛。 十七、小腸蒸:下焦燥熱,排尿疼痛。 十八、大腸蒸:鼻孔右側疼痛。 十九、三焦蒸:發病時忽冷忽熱。 二十、肉蒸:肌肉消瘦。 二十一、氣蒸:呼吸急促。 二十二、皮蒸:筋皮攣縮。 二十三、偏身蒸:身體一邊燥熱。

各種蒸症大多因熱病之後,食用牛羊肉、油膩食物,或飲酒、房事過度而誘發。此病若久治不愈,則危及生命,必須及早治療。

治骨蒸勞煩熱,心神不安,小便赤澀,偶爾咳嗽,四肢消瘦疼痛,宜服地骨皮散:

地骨皮(三分),百合(三分),黃耆(三分),赤茯苓(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三分,切碎),柴胡(一兩半,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犀角屑(三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白前(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入半片生薑,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忌食莧菜。

治骨蒸勞,心膈煩悶,身體燥熱,口唇乾燥,小便赤,頭痛消瘦,宜服天靈蓋散:

天靈蓋(一兩,塗酥炙微黃),柴胡(一兩,去苗),桑根白皮(一兩,切碎),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青蒿(一把,切碎),甘草(三分,炙微赤,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