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五 (8)
卷第六十五 (8)
1. 治無名瘡諸方
夫無名瘡者。非癰非疽非疥。狀如惡瘡。或瘥或劇。人不能名。故為無名瘡也。此亦是風熱搏於血氣所生也。
治無名瘡立驗。蓼葉散方。
白話文:
"無名瘡"是指那些既不是癰、也不是疽、疥疹,其外觀看起來像是惡性潰瘍的病症,會時而好轉、時而惡化,人們無法明確描述其特徵,因此稱之為"無名瘡"。這種情況通常是因風熱與血氣相搏所致。
治療無名瘡立竿見影的方法是使用"蓼葉散"配方。
蓼葉,柏葉,黃丹,胡粉,附子,粟米,石膽,川大黃,白礬,蛇蛻皮,乾蟾,晚蠶蛾密陀僧(以上各一兩),榠楂
白話文:
蓼葉、柏葉、黃丹、胡粉、附子、粟米、石膽、川大黃、白礬、蛇蛻皮、乾蟾蜍、晚蠶蛾(以上各一兩)、榠楂
上件藥。細銼。入瓷瓶中固濟。燒令熟。取出搗羅為末。入龍腦麝香各半分。更研令勻細。先以溫湯淋洗。後敷貼。日二用之。
治一切惡瘡。丁腫毒瘡人不識者。地丁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放入瓷瓶中封好。加熱燒製至熟透。取出後搗碎成粉末。再加入龍腦和麝香,各佔一半。研磨均勻。先用溫水清洗患處,然後敷上藥粉。每天使用兩次。
地丁,䗪蟲,倒鉤棘針,露蜂窠,蛇蛻皮,粟米,黍米,大麻仁,黑豆,赤小豆,亂髮折牛弮,射生前,熟紅帛,蠶紙(以上各半兩),朝生花(秋夏滯雨後糞堆或煙水上生如小茵子者及時收之半兩)
白話文:
- 地丁
- 䗪蟲(一種昆蟲)
- 倒鉤刺針
- 露出的蜂巢
- 蛇皮
- 粟米
- 黍米
- 大麻仁
- 黑豆
- 赤小豆
- 混亂的頭髮,用牛角弓折斷
- 射擊的箭頭
- 煮熟的紅布
- 蠶繭紙(以上每種半兩)
- 朝生花(在秋天或夏天雨後,糞堆或水面上生長的像小草一樣的植物,及時收取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蠶紙裹纏。水浸良久時。方濾出候乾。於淨地上。以炭火燒令煙絕。入新盆中。以盆子合之。候冷。細研羅為散。如患已成頭。有膿水者。以散敷之即愈。如未成頭。便以酒調一錢服之。
治惡瘡不識名者。宜貼薔薇膏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細粉。用蠶絲紙包裹成團,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再過濾出來,晾乾後,在乾淨的地方用炭火燒製直至沒有煙霧產生。把燒製後的藥粉放入新的容器中,再蓋上蓋子,等冷卻後研磨成細粉。如果已經形成瘡頭,有膿水流出,就用藥粉敷在患處即可治癒。如果還沒有形成瘡頭,可以用酒調和一錢藥粉服用。
薔薇(銼一升春夏用枝秋冬用根),鉛丹(十五兩炒令紫色),松脂(十兩煉成者)
白話文:
薔薇:一升,春季和夏季使用枝,秋季和冬季使用根。
鉛丹:十五兩,炒製成紫色。
松脂:十兩,煉製好的。
上件藥。用油三升。先煎薔薇待黑。即去滓。下松脂候消。綿濾過。下鉛丹。文火煎攪勿停手。待色變凝成膏。以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諸惡瘡及腫。人不識者。可用此白龍膏方。
白話文:
上方藥物:取三升油,先煎煮薔薇花至變黑後,將滓去除。加入松脂,等它融化後,用棉過濾。然後加入鉛丹,以小火不停煎煮攪拌,待顏色改變並凝結為膏狀。用布將膏藥攤開貼上,每日更換兩次。
膩粉(一分),乳香(半兩細研),濕百合根(一兩爛研)
白話文:
- 膩粉:1 分
- 乳香:半兩,研成細粉
- 百合根:1 兩,用水煮爛後研爛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熟。每用。先以鹽漿水淨洗瘡。以厚紙塗藥於上。日二貼之。
白話文:
上述藥配好,把藥研磨成細粉並充分混合均勻。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傷口。然後用厚紙塗上藥膏,一天貼兩次。
又方。
麝香(一錢細研),狗糞(一兩),穀精草(一兩燒灰),蟾(一兩燒灰),膩粉(一錢)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以津調貼之。取瘥為度。
治應不識惡瘡。或濈狀者。蛇床散方。
白話文:
將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狗糞(一兩)、穀精草(一兩,燒成灰)、蟾蜍(一兩,燒成灰)、膩粉(一錢)這些藥材,搗碎過篩,研磨均勻,用唾液調和,敷在患處,直至病癒為止。
此方可用於治療不明原因的惡瘡,或呈潰瘍狀的瘡瘍。若為蛇床散方所治者,則可參照蛇床散方。
蛇床子(半兩末),硫黃(半兩細研),水銀(半兩以少熟棗瓤研令星盡)
白話文:
蛇牀子(半兩,磨成細粉) 硫磺(半兩,研磨成細粉) 水銀(半兩,用少量熟棗肉研磨,直到水銀消失)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臘月煉成豬脂調如面脂。先以楮根濃煎湯洗瘡。裛干塗之。
白話文:
把上方所列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在臘月時煉製的豬油,調和成膏狀,如敷面粉的膏體。先用楮樹根煎成濃湯清洗傷口。待傷口變乾後,塗抹藥膏。
又方。
臘月豬脂(一斤),亂髮(如鴨子大),生鯽魚(一頭長五寸者)
白話文:
【又方】
十二月豬油(一斤),亂髮(如鴨蛋般大小),生鯽魚(一條長五寸)。
上件藥。合煎令消盡。綿濾去滓。入雄黃苦參末各半兩。大附子一枚末攪令勻。候凝。日二上塗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混合煎煮,直到藥液完全蒸發。用綿布過濾去除渣滓。加入半兩雄黃和半兩苦參粉末,並加入一顆大附子研磨成粉後攪拌均勻。等藥液凝固後,每天塗抹兩次。
又方。
蛇床子(三兩),黃連(二兩去須)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脂和塗。日再用之。
又方。
白話文:
【又一方法】
蛇牀子(三兩),黃連(二兩去根)
以上這兩種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與豬油混合後敷用,每日使用兩次。
【又一方法】
上取鯽魚一頭不除洗。用亂髮雞子大。塞口中。用紙裹。炭火燒為灰。細研。別覓鯽魚膽調塗之。
白話文:
選擇一條不剖洗的鯽魚。用一根姆指大小的亂髮雞毛塞進魚嘴中。用紙包起來,放在炭火上燒成灰。細細研磨。另取鯽魚膽調製(磨碎的鯽魚灰),塗抹於灰上。
2. 治反花瘡諸方
夫反花瘡者。由風毒相搏所為也。初生如飯粒。其頭破則血出。便生惡狀。漸大有根。膿汁出。肉反散如花狀。因以為名反花瘡也。
白話文:
反花瘡這種病,是風毒兩種邪氣相互搏鬥造成的。剛開始發病時,像一粒米粒。它的頭破了就會流出血液。接著會長出惡性的東西。逐漸長大,長出根,流出膿汁。肉向外翻,像花瓣一樣,因此稱之為反花瘡。
治反花瘡。胭脂散方。
胭脂(一兩),胡粉(一兩)
上件藥。同研令細。先以溫漿水洗瘡。候乾。然後以藥敷之。
又方。
馬齒莧(一斤)
上燒為灰。細研。以豬脂調塗之。
又方。
柳枝(半斤細銼)
上以清麻油一斤。煎令黃焦。去滓。候冷。旋旋塗之。
治反花瘡。及諸惡瘡久不瘥方。
鼠尾草根(細切曬乾)
上搗羅為末。用豬脂調塗之。
又方。
燕糞(一兩),胡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以溫漿水洗瘡後。以藥敷之。
又方。
鵓鴿糞(三兩炒黃)
上搗細羅為散。先以溫漿水洗瘡後。以藥敷之。
治反花瘡。並積年諸瘡方。
上用鼠黏草根曬乾。搗羅為末。以臘月豬脂調塗。
又方。
上取蜘蛛網貼瘡。數易之神效。
又方。
上取馬齒莧。爛搗封之。
白話文:
治療反花瘡,可以使用胭脂散:將胭脂和胡粉各一兩研磨成細粉,先用溫漿水洗淨患處,待乾後敷上藥粉。
其他治療反花瘡的方法還有:將馬齒莧燒成灰,研磨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將柳枝切碎,用麻油煎至黃色,去渣,冷卻後塗抹。
治療反花瘡以及其他頑固的瘡疾,可以用鼠尾草根曬乾,研磨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
其他治療反花瘡的藥方還包括:將燕糞和胡粉各一兩搗碎成粉,先用溫漿水洗淨患處,然後敷上藥粉;將鵓鴿糞炒至黃色,搗碎成粉,先用溫漿水洗淨患處,然後敷上藥粉。
治療反花瘡以及多年未癒的瘡疾,可以用鼠黏草根曬乾,研磨成粉,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
其他治療反花瘡的藥方還包括:用蜘蛛網貼在患處,多次更換,效果顯著;將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
3. 治浸淫瘡諸方
夫浸淫瘡者。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也。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侵潰肌肉。浸淫漸闊。乃至遍身。其瘡若從口出。流散四肢者則輕。若從四肢生。然後入口者則重。以其漸漸增長。故名浸淫也。
治浸淫瘡多汁。胡粉散方。
白話文:
浸淫瘡這種病,是心臟有風熱,發作在皮膚上。一開始很小,先發癢,然後疼痛,最後形成瘡。瘡口流出的膿血侵蝕肌肉,逐漸擴散,甚至遍佈全身。如果瘡從口部開始,流散到四肢,則病情較輕。如果從四肢開始,再流到口部,則病情較重。因為這種瘡會逐漸擴散,所以稱為「浸淫瘡」。
胡粉(研炒黃),甘草,䕡茹,黃連(去須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胡粉(炒製過的黃色胡粉),甘草,薏苡仁,黃連(去除根鬚,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日三四上以敷之。
又方。
鯽魚(一枚長五寸者去骨取肉),豉(一百粒)
上件藥。相和搗令極爛。敷於瘡上。
又方。
白話文:
【上方藥方】
將藥物研磨細,再篩成粉末,每天使用三次或四次,敷在傷口上。
【另外一個方子】
鯽魚(一條長五寸,去除內臟,保留魚肉)與豉(一百粒)
以上藥物,混合後攪拌至完全軟爛,敷在傷口上。
【另外一個方子】
苦瓠(一兩),蛇蛻皮(半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炙),梁上塵(一合)
白話文:
- 苦瓜(一兩,約 50 克)
- 蛇蛻殼(半兩,約 25 克,焚燒成灰)
- 蜂巢(半兩,約 25 克,稍加烘烤)
- 房樑上的灰塵(一合,約 250 毫升)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米粉為粥。調塗紙上貼之。數數易之。
又方。
戎鹽(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䕡茹(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酒和塗之。
又方。
苦楝樹枝並皮
上燒為灰細研。如瘡濕。即干敷之。如瘡干。以豬脂調塗之。兼治小兒禿瘡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用米粉熬成粥,調和後塗在紙上,貼在患處。要經常更換。
另一種方法:
將戎鹽、川大黃(切碎)、䕡茹研磨成細粉過篩,用酒調和後塗在患處。
還有一種方法:
將苦楝樹枝連同樹皮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如果患處潮濕,就用乾粉敷在上面;如果患處乾燥,就用豬油調和後塗在上面。這個方法也適用於治療小兒禿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