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 (17)
卷第三十 (17)
1. 治虛勞腰腳疼痛諸方
杜仲(一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遠志(三分去心),熟乾地黃(一兩),桂心(一兩),白茯苓(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一兩半去苗),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羌活(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羸損。腰腳疼痛。不能行步。天雄丸方。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柏子仁(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桂心(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下焦風冷。腰腳疼痛無力。宜服山茱萸散方。
山茱萸(一兩),牛膝(二兩去苗),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暖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治療虛勞導致腰腳疼痛的各種藥方
藥方一: 杜仲(一兩半,去除粗皮後稍微烤黃並切碎)、遠志(三分,去除中心)、熟乾地黃(一兩)、桂心(一兩)、白茯苓(一兩)、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牛膝(一兩半,去除莖苗)、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羌活(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再搗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體弱、腰腳疼痛、無法行走的情況。
藥方二:天雄丸
天雄(一兩,炮製使其裂開,去除皮和臍部)、柏子仁(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去除莖苗)、桂心(一兩)、酸棗仁(一兩,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再搗二三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導致體弱消瘦、腰腳疼痛、無法行走的情況。
藥方三:山茱萸散
山茱萸(一兩)、牛膝(二兩,去除莖苗)、桂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散。每次服用,在飯前用溫熱的酒調和送服二錢。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導致下焦(小腹及以下部位)虛寒、腰腳疼痛無力的情況。
2. 治虛勞膝冷諸方
夫虛勞膝冷者。此由腎氣弱。骨髓虛。為風冷所搏故也。腎居下焦。主於腳腰。其氣榮潤骨髓。令腎氣虛受於風寒。故令膝冷也。
治虛勞。膝冷陰痿。四肢羸弱。宜服川椒丸方。
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桂心(三分),牛膝(一兩半去苗),續斷(一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一兩),蛇床子(一兩),遠志(三分去心),防風(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膝冷疼痛。下元傷憊。宜服補益乾漆丸方。
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續斷(一兩),熟乾地黃(一兩),牛膝(一兩半去苗),桂心(一兩)山茱萸(一兩),澤瀉(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杜仲(一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狗脊(一兩半),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上件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暖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虛勞乏弱。膝冷無力。宜服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去根節),黃耆(三分銼),桂心(三分),白茯苓(一兩),山茱萸(一兩),薯蕷(一兩),牛膝(一兩半去苗),木香(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羌活(三分),巴戟(一兩),桂心(三分),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虛勞傷憊。膝冷無力。小便利。不思食。宜服山茱萸丸方。
山茱萸(一兩),薯蕷(一兩),牛膝(一兩半去苗),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五味子(三分),楮實(一兩水淘去浮者焙乾),萆薢(一兩銼),覆盆子(一兩),桂心(三分),石斛(一兩去根銼),巴戟(一兩),熟乾地黃(一兩半),牡蠣粉(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膝冷。補益氣力。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三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桂心(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蛇床子(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牛膝(一兩半去苗),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一兩),遠志(三分去心),萆薢(一兩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杜仲(一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虛勞膝蓋發冷的各種治療方法
所謂虛勞引起的膝蓋發冷,是因為腎氣虛弱,骨髓空虛,受到風寒侵襲所導致。腎臟位於下焦,主掌腳和腰部的機能,它的氣血滋養潤澤骨髓。如果腎氣虛弱,就容易受到風寒侵擾,所以會導致膝蓋發冷。
治療虛勞、膝蓋發冷、陰莖萎縮、四肢虛弱:適合服用川椒丸
藥材:川椒(一兩,去除籽和閉口,稍微炒過去除汗液),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桂心(三分),牛膝(一兩半,去除莖),續斷(一兩),鹿茸(二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稍微烤黃),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山茱萸(一兩),蛇床子(一兩),遠志(三分,去除心),防風(三分,去除蘆頭)。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到兩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虛勞、膝蓋發冷疼痛、下元虛弱:適合服用補益乾漆丸
藥材:乾漆(一兩,搗碎後炒至冒煙),續斷(一兩),熟地黃(一兩),牛膝(一兩半,去除莖),桂心(一兩),山茱萸(一兩),澤瀉(一兩),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杜仲(一兩半,去除粗皮後稍微烤黃並切碎),狗脊(一兩半),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到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上飯前再服一次。
治療虛勞體力不足、膝蓋發冷無力:適合服用石斛丸
藥材: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和莖節),黃耆(三分,切碎),桂心(三分),白茯苓(一兩),山茱萸(一兩),薯蕷(一兩),牛膝(一兩半,去除莖),木香(三分),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羌活(三分),巴戟天(一兩),桂心(三分),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到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上飯前再服一次。
治療虛勞傷損、膝蓋發冷無力、小便頻繁、食慾不振:適合服用山茱萸丸
藥材:山茱萸(一兩),薯蕷(一兩),牛膝(一兩半,去除莖),天雄(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五味子(三分),楮實子(一兩,用水淘洗後去除浮在水面的雜質,烘乾),萆薢(一兩,切碎),覆盆子(一兩),桂心(三分),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後切碎),巴戟天(一兩),熟地黃(一兩半),牡蠣粉(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五到七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虛勞、膝蓋發冷、補充氣力:適合服用鹿茸丸
藥材:鹿茸(三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稍微烤黃),桂心(一兩),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後切碎),蛇床子(一兩),補骨脂(一兩,稍微炒過),牛膝(一兩半,去除莖),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山茱萸(一兩),遠志(三分,去除心),萆薢(一兩,切碎),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杜仲(一兩半,去除粗皮後稍微烤黃並切碎),熟地黃(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五到七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虛勞、膝蓋發冷:適合服用補益黃耆浸酒
藥材:黃耆(一兩,切碎),萆薢(一兩半,切碎),防風(一兩半,去除蘆頭),牛膝(二兩,去除莖),桂心(一兩),石斛(二兩,去除根部),杜仲(一兩半,去除粗皮後稍微烤黃並切碎),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山茱萸(一兩),石南(一兩),白茯苓(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瓷瓶中,倒入二斗酒浸泡,密封瓶口,三天後即可服用。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溫熱一小杯服用。
治療虛勞損傷、腎腰疼痛、膝蓋發冷無力、滋補養顏:適合服用菟絲子丸
藥材: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車前子(二兩),白朮(二兩),桂心(二兩),杜仲(二兩,去除粗皮後稍微烤黃並切碎),熟地黃(四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五到七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虛勞、膝蓋發冷:適合服用附子丸
藥材:附子(半斤,每天早上用新打的井水浸泡,一天換一次水,浸泡七天後去除黑皮,切成薄片曬乾磨成粉末),石斛(四兩,去除根部後切碎),肉蓯蓉(四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補骨脂(四兩,稍微炒過)。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一千多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虛勞衰弱、陽痿、膝蓋發冷:適合服用鍾乳丸
藥材:鍾乳粉(三兩),蛇床子(三分),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後切碎),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桂心(三分),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到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