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6)
卷第六十四 (6)
1. 治身體風毒瘡諸方
夫風毒瘡者。由內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生瘡也。所以然者。肺主氣。候於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開。為風濕所乘。內熱相搏。故身體皆生瘡也。
治身體生風毒瘡。或癢痛不止。苦參散方。
白話文:
所謂風毒瘡,是由於體內有熱,體外虛弱,被風濕侵入而產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肺主導氣,作用於皮膚和毛髮,脾主導肌肉。氣虛時,皮膚毛孔就會張開,被風濕侵入,與體內熱氣相交搏,所以身體就會長出瘡。
苦參(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丹參(一兩),黃連(三分去須),沙參(一兩去蘆頭),玄參(一兩),秦艽(三分去苗),白蘚皮(一兩),川升麻(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梔子仁(三分),犀角屑(一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防風(一兩去蘆頭),白花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身體生風毒瘡不瘥。宜服此方。
白話文:
- 苦參(60克,切片)
- 人參(60克,去鬚根)
- 丹參(60克)
- 黃連(18克,去鬚根)
- 沙參(60克,去鬚根)
- 玄參(60克)
- 秦艽(18克,去芽)
- 白蘚皮(60克)
- 川升麻(60克)
- 枳殼(60克,麩炒微黃,去瓤)
- 梔子仁(18克)
- 犀角屑(60克)
- 黃芩(60克)
- 赤芍藥(60克)
- 當歸(60克)
- 白蒺藜(60克,微炒去刺)
- 防風(60克,去鬚根)
- 白花蛇(120克,用酒浸泡,烤至微黃,去皮去骨)
白鴿糞(四兩燒為灰),天麻(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 白鴿糞:4 兩,燒成灰燼
- 天麻:1 兩
- 麻黃:1 兩,去除根和節
- 防風:1 兩,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用溫酒調下一錢。
治風毒攻身體生瘡。或時發癢腫痛。白花蛇煎方。
白話文:
上件藥材,需研磨細碎,再混合作成散劑。每於進食後,使用溫熱的米酒調一錢服用。
治療風毒侵襲身體導致生長瘡疹,或是時常出現癢痛腫脹的情況。白花蛇煎方。
白花蛇(一條去皮骨),海桐皮,白芷,防風(去蘆頭),獨活,羌活,白朮,附子(去皮臍),天南星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前胡(去蘆頭),細辛,乾蠍,桂心,漢椒(去目),木鱉子(去殼),當歸,吳茱萸,蒼朮(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白花蛇(去除皮和骨)一條 海桐皮一兩 白芷一兩 防風(去除蘆葦頭)一兩 獨活一兩 羌活一兩 白朮一兩 附子(去除皮殼)一兩 天南星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以去除黏滑性)一兩 前胡(去除蘆葦頭)一兩 細辛一兩 乾蠍一兩 桂心一兩 漢椒(去除蒂)一兩 木鱉子(去除外殼)一兩 當歸一兩 吳茱萸一兩 蒼朮一兩
上件藥。並銼。以米醋二升。煎三二沸。勻拌藥一宿。用臘月豬脂煉了者三斤。於鐺內煎令沸。漸漸下藥。候白芷色赤黃。用綿濾過。瓷盒盛。先以苦參湯淋浴。後以暖酒調下半匙。外以膏塗在瘡上。令熱為度。日三遍服用。
治身體生風毒瘡。赤腫疼痛。宜塗豉心散方。
白話文:
上面的藥物一起磨碎。用米醋兩升煎沸三次或兩次。均勻拌入藥物,浸泡一夜。用臘月豬脂煉製的豬油三斤,倒入鍋中煎至沸騰。逐漸加入藥物。等到白芷的顏色變為赤黃,用棉布過濾。用瓷盒盛放。先用苦參湯沖洗患處。然後用溫酒送服半湯匙。另外,將藥膏塗抹在傷口上,以感覺溫熱為佳。每天服用三次。
豉心(一合炒令煙絕),黃連(一兩半去須),赤小豆(一合),胡粉(一兩細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
白話文:
材料:
- 豉心(1 合,炒至冒煙停止)
- 黃連(15 克,去除毛須)
- 赤小豆(1 合)
- 胡粉(10 克,細研磨)
- 杏仁(10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後研磨,取 2 顆仁)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胡粉杏仁令勻。以酥和塗之。
治風毒身體生瘡。水銀膏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導致身體長出疹子的藥方: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與胡粉和杏仁混合均勻。然後用酥油調和後敷於患處。
【水銀膏】配方。
水銀(一兩以尖熟棗瓤研令星盡),松脂(一兩),硃砂(一兩細研),土蜂窠(二兩),黃柏(一兩銼),川大黃〔二(一)兩〕
白話文:
水銀(一兩,用尖形的熟棗子研磨到顆粒消失) 松脂(一兩) 硃砂(一兩,研磨成細粉) 土蜂窩(二兩) 黃柏(一兩,切碎) 川大黃(二兩)
上件藥。除水銀硃砂外。搗羅為末。以煉成豬脂二斤。煎為膏。放令冷。取水銀硃砂入膏中相和。攪令勻。用塗瘡上。日再換之。
治身體生風毒瘡。茅膽膏方。
白話文:
上面列出的藥材中,除了水銀和硃砂之外。將其餘的藥材搗碎成粉,用澄清的豬油二斤。煎煉成膏狀。讓它冷卻。將水銀和硃砂加入膏中混合。攪拌均勻。用來塗抹在傷口上。每天更換兩次。
茅膽(一兩茅針裡面瓤是也),梔子仁(一兩),苦參(一兩銼),黃蠟(二兩),清麻油(七斤),膩粉(半兩)
白話文:
**茅膽:**一兩茅針內部果實的瓤
**梔子仁:**一兩
苦參: 一兩,切成碎片
**黃蠟:**二兩
**清麻油:**七斤
**膩粉:**半兩
上件藥。茅膽等三味。搗羅為末。先以油蠟慢火熬。令蠟消。入前藥末。並膩粉。不住手攪令勻。瓷盒內盛。每取少許塗瘡。日四五度用之。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茅膽等三味藥。搗碎成粉末。先用油和蠟在文火上慢慢熬煮。等到蠟融化了,加入前面的藥末和膩粉。不停地攪拌,直到均勻。裝在瓷盒裡。每次取少量塗抹在傷口上。每天使用四五次。
又方。
水銀(二兩並胡粉入少水研令星盡),黃連末(二兩),胡粉(二兩熬令黃)
上件藥同研令勻。用敷瘡上。如瘡無汁者。以面油調塗。日二三上用之。
治風毒攻身體生瘡。赤焮腫痛。清涼散方。
黃連(去須),檳榔,枳殼(去瓤),黃芩,貝母,赤小豆(炒熟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又一個方子。
取水銀二兩,加入少量水和胡粉研磨至完全混合,然後加入黃連末二兩和胡粉二兩,並用火熬至胡粉變成黃色。
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研磨至均勻,敷於患處。如果瘡瘍沒有分泌物,可以用麵油調和塗抹。每天塗抹兩到三次。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風毒入侵身體,導致瘡瘍生長,出現發紅、腫脹、疼痛的症狀。
取黃連(去除鬚根)、檳榔、枳殼(去除果肉)、黃芩、貝母、赤小豆(炒熟)各等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白礬蔥白煎湯洗瘡。拭乾後。用生油調塗。日三上用之。
又方。
白話文:
使用上文的藥物,搗成細末。先用白礬和蔥白煎煮成湯,用來清洗傷口。清洗後拭乾,再用生油調和藥末塗抹。每天三次,持續使用。
膩粉(半兩),洛粉(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研),黃柏(半兩銼),黃丹(半兩),麝香(一錢細研),黃連(半兩去須)
白話文:
- 滑石粉(半兩)
- 白土粉(半兩)
- 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研磨成粉)
- 黃柏(半兩,切碎)
- 黃丹(半兩)
- 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
- 黃連(半兩,去除鬚狀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等研令勻。日二三上。用油調塗之。
治身體生風毒瘡。臭穢不可近者。黃連散方。
白話文:
使用這些藥材,將它們打成粉末。然後加入麝香一同研磨至均勻。每天使用兩到三次。將調和好的膏狀物塗抹於患處。
此方法適用於治療身體上生長的風毒瘡,這種瘡病臭味難聞,不願接近。這是黃連散的配方。
黃連(去須),胡粉,密陀僧,白芷,白蘞(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掉須根):半兩 胡粉:半兩 密陀僧:半兩 白芷:半兩 白蘞: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鹽湯洗瘡。用生油調藥。以羽毛敷之。甚者。每日只可兩上。
治身體生風毒瘡。赤爛頭白。出膿汁方。
晚蠶砂(三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相和。於銚子內。炒令杏仁焦黑。搗羅為末。旋取摻於瘡上。
治身體生風毒瘡。膏藥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先用鹽水清洗傷口,再用生油調和藥粉,用羽毛敷在傷口上。嚴重的情況,每天只能敷兩次。
治療身體生風毒瘡,赤爛頭白,流膿的方子:
取蠶砂三兩,杏仁一兩(用溫水浸泡去皮尖)。
將上述藥材混合,放在銚子中炒至杏仁焦黑,搗碎成粉末,隨時取粉末撒在傷口上。
治療身體生風毒瘡,膏藥方:
白蠟(一兩),麻油(五兩),桑根白皮(一兩銼),黃耆(一兩銼),木鱉子仁(一兩),乳香(一分細研),膩粉(一分),胡粉(一兩細研)
白話文:
白蠟(40 克),芝麻油(200 克),桑樹根部白皮(40 克,銼碎),黃耆(40 克,銼碎),木鱉果仁(40 克),乳香(0.4 克,研細),滑石粉(0.4 克),貝殼粉(40 克,研細)
上件藥。先煎麻油。然下桑白皮黃耆木鱉子。煎令焦。去滓。然後入白蠟候熔。即離火。次下膩粉乳香等。以柳木篦攪令勻。即膏成。納瓷器中盛。日二三度塗之。
治風毒攻身體生瘡。或時發癢疼痛。久不瘥者。熏浴方。
白話文:
準備以下藥材。先煎麻油。然後加入桑白皮、黃耆、木鱉子。煎到藥材焦黑。濾去渣滓。接著加入白蠟,加熱使其融化。藥膏離開火源後,加入膩粉、乳香等藥材。用柳木棒攪拌均勻。藥膏即完成。將藥膏裝入瓷器中。每天塗抹兩到三次。
黃櫨,苦參,細辛,黃柏,麻油,半夏,藁本,藜蘆(去蘆頭),吳茱萸,枳殼,狼牙,桃枝,槐枝,桑根,柳枝,白礬(以上各三兩)
白話文:
黃櫨、苦參、細辛、黃柏、麻油、半夏、藁本、藜蘆(去除蘆頭)、吳茱萸、枳殼、狼牙、桃枝、槐枝、桑根、柳枝、白礬(以上各 90 克)
上件藥。銼碎和勻。分為三分。每度用藥一分。以水五斗。於釜中煎取三斗。布濾去滓。及熱入在盆內。於上面坐熏。令汗出後。連身即淋浴。湯冷即住。以熱衣拭乾避風。
治遍身熱毒風瘡。及疥癬瘙癢。澡浴方。
白話文:
上述的藥物,將其研碎並攪拌均勻,分成三份。每次用一份藥材,加入五斗水於鍋中煎煮,取三鬥湯液。過濾掉渣滓,等湯液熱了之後倒入盆中,坐在上面燻蒸,讓汗液排出。出汗後,立刻用淋浴沖洗全身。湯液冷了就停止,用熱毛巾擦乾身體,避免著涼。
防風(一兩去蘆頭),白芷(一兩),細辛(一兩),苦參(一兩),吳茱萸(一兩),苦楝子(一兩),藜蘆(一兩去蘆頭),莽草(一兩),麻黃根(一兩),川椒(半兩去目),鹽(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五斗。煎取三斗。去滓。乘熱洗浴。以水冷為度。余滓重煎。如前法用。
又方。
白話文:
防風(6 克,去除蘆頭) 白芷(6 克) 細辛(6 克) 苦參(6 克) 吳茱萸(6 克) 苦楝子(6 克) 藜蘆(6 克,去除蘆頭) 莽草(6 克) 麻黃根(6 克) 川椒(3 克,去除果莢) 鹽(12 克)
茵芋(三兩),石南(三兩),莽草(三兩),蛇床子(二兩),羊躑躅(一兩),白礬(二兩)
上件藥。細銼。分為五貼。每度取一貼。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看冷暖洗浴。日再用之。
白話文:
茵芋(150克),石南(150克),莽草(150克),蛇牀子(100克),羊躑躅(50克),白礬(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