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四 (5)

1. 治魚臍丁瘡諸方

夫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似魚臍。故謂之魚臍丁瘡也。

治魚臍丁瘡。疼痛不可忍。宜用此神效方。

白話文:

"若患處呈現黑色且深入,當其破裂時,會有黃色的水流出來;周圍會產生泡沫狀物質,形狀狹長類似魚的腹部,因此稱為魚臍丁瘡。

對於魚臍丁瘡引起的疼痛難忍的情況,適合使用這個被稱為神效方的治療方法。"

淘河舌(一枚),天南星(一分),肉桂(一分去粗皮),砒黃(半錢),硃砂(一分),巴豆(五枚去皮),麝香(半錢),硇砂(一分)

白話文:

  • 淘洗過的牛舌(一片)
  • 天南星(10克)
  • 肉桂(10克,去除外皮)
  • 砒霜(2.5克)
  • 硃砂(10克)
  • 巴豆(五粒,去除外皮)
  • 麝香(2.5克)
  • 輕粉(10克)

上件藥。搗羅及細研為散。用黃蠟並豬膽汁相和。消熔為丸。如綠豆大。一丸於瘡上取穴為度。其藥卻收取。每一丸可醫五六人效。

治魚臍丁瘡。久療不瘥。宜貼芫花根膏方。

白話文:

上面這味藥方,把它搗碎研細成粉末。加入黃蠟和豬膽汁一起融合。融化後製成小丸子,每個像綠豆大小。在傷口上開個孔,放入一顆丸藥即可。製作時,將多餘的藥粉收起來。每一顆丸藥可以治療五六個人的傷口,效果很好。

芫花根(二兩),豬牙皂莢(五挺),白礬(三兩燒令汁盡細研),黑豆(三合)

白話文:

芫花根(120 克),豬牙皁莢(5 枚),白礬(180 克,燒過後將汁液烤乾,再研磨成細粉),黑豆(3 合,合為一種古代容量單位)

上件藥。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莢黑豆三日。於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後。卻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末搗令勻。去火成膏。但是魚臍丹惡瘡。攤於帛上貼。日二易之。

白話文:

上述藥方:

使用一斗醋。先將芫花根、皁莢和黑豆浸泡三天。將它們放入鍋中,以火煎煮至剩兩升。過濾掉渣滓後,再倒入小鍋中。煎煮至剩一升。加入研磨成粉末的白礬,攪拌均勻。離火後成膏狀。

如果患有惡瘡,將此膏塗抹在布條上並貼敷在患處。一天更換兩次。

治魚臍丁瘡如黑豆色者。以大針刺瘡四邊。兼中央。後宜此方。

臘月豬頭(一枚燒灰)

上搗細羅為散。以雞子清調令勻。敷瘡上。日三易之。

又方。

上以寒食干餳糖。燒為灰敷之。即瘥。

治魚臍丁瘡。其頭似白。腫痛不可忍方。

白苣(絞取汁)

上以針刺瘡上四畔。塗汁於瘡中。即瘥。

又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雞子(一枚取清)

白話文:

治療魚臍丁瘡,若瘡如黑豆色,可用大針刺穿瘡口四邊及中央,之後再使用以下方法:將臘月豬頭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勻,敷在瘡口上,每日更換三次。

另一種方法是將寒食干餳糖燒成灰,敷在瘡口上,即可痊癒。

治療魚臍丁瘡,若瘡頭似白色,腫痛難忍,可用以下方法:將白苣絞汁,用針刺穿瘡口四邊,將汁塗在瘡口內,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將蛇蛻皮炙至微黃,取雞蛋清,......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六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頓服立愈。或以蛇皮灰。用雞子清調塗之。

白話文:

以上藥材,用一大碗水煎煮蛇皮,煎至藥液剩下六分之一。濾掉藥渣,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繼續煮沸三兩次,一次服下即可痊癒。或者,也可以用蛇皮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患處。

2. 治惡肉諸方

夫惡肉者。身里忽有肉如小豆突出。細長乃如牛馬乳。亦如雞冠之狀。不癢不痛。久不治。長不已。由春冬被惡風所傷。風入肌肉。結瘀血積而生也。

治惡肉。漏蘆散方。

白話文:

所謂惡肉,就是身上突然長出像小豆子一樣突出的肉贅。細長的就好像牛馬的乳頭,也有像雞冠一樣的形狀。不痛不癢,時間久了也不消退,繼續長大。這是因為在冬天或春天被邪風所傷,邪風入侵肌肉,瘀血積聚形成的。

漏蘆(半兩),白蘞(半兩),黃芩(半兩),白薇(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麻黃(半兩去根節)

白話文:

漏蘆(10克),白蘞(10克),黃芩(10克),白薇(10克),枳實(10克,麩炒至微黃),川升麻(10克),生甘草(10克,切碎),赤芍藥(10克),川大黃(10克,切碎,微炒),麻黃(10克,去掉根和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惡肉不瘥方。

白話文:

治療難癒合的肉癥的方法。

取該種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中等大小的杯子盛放半杯水,煮沸後減小火力繼續煮至剩餘五分量。過濾掉渣滓,不分固定時間,溫熱時服用即可。

䕡茹(半兩末),白礬(三分燒令汁盡),雄黃(三分細研)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用敷肉上。

蝕惡肉散方。

白話文:

半兩白果,研成細末。 三分白礬,燒製至液體蒸發。 三分雄黃,研磨成細粉。

硫黃(細研),馬齒莧,白礬(燒令汁盡),䕡茹,丹參(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 硫磺(研成細粉)
  • 馬齒莧
  • 白礬(燒盡水分)
  • 地骨皮
  • 丹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塗敷惡肉上。

治惡肉久不瘥。宜用大黃膏方。

白話文:

治療長久未癒的惡肉,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取上等的藥材,搗碎後細羅成粉末,然後塗抹在惡肉上。

若要治療長久未癒的惡肉,建議使用「大黃膏」方劑。

川大黃(一兩生用),附子(一兩生去皮臍),芎藭(一兩),黃芩(二兩),白蘞(二兩),雄黃(一兩細研),真珠末(一兩),䕡茹(二兩別搗為末),白礬(二兩燒令汁盡細研)

白話文:

大黃(一兩,鮮用),烏頭(一兩,生用,去除外皮和根部),川芎(一兩),黃芩(二兩),白芍(二兩),雄黃(一兩,研磨成細粉),珍珠粉(一兩),石斛(二兩,研磨成細粉),白礬(二兩,燒至脫水,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大黃等五味並銼。先以豬脂一斤半。煎十餘沸。濾去滓。納雄黃真珠䕡茹白礬等末。攪令勻。塗於惡肉上即消。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中的大黃等五味藥材研成粗末。首先,取一斤半的豬油,煎煮十幾次。將油渣過濾去除。然後,加入雄黃、真珠、輕粉、白礬等研磨成的細末。攪拌均勻。將藥膏塗抹於患處的惡肉上,即可消散惡肉。

治瘡中惡肉出方。

烏梅(一七顆燒為灰末之)

上以敷瘡中惡肉。立效。

白話文:

【治療膿瘍內惡肉外露的方子。】

【烏梅】(使用十七顆,燒成粉末)

上層用此粉末敷於膿瘍中的惡肉。立刻見效。

3. 治惡核腫諸方

夫惡核者。為肉裡忽有核。累如梅李。或如小豆粒。皮肉磣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此風邪挾熱毒所成。亦似射工毒。初得無常處。多側側痛。不即治之。毒入腹臟。悶煩惡寒。即煞人。久不瘥。則變作瘻也。

治惡核風結腫毒。四肢煩熱。拘急獨活散方。

白話文:

惡核這種病,是指肉裡面突然出現核狀物,堆積如梅子或李子,或者像小豆子一樣大,皮肉僵硬疼痛,在身體內部左右遊走,突然發作。這是風邪夾雜熱毒造成的,也類似於毒箭的毒性。初期時沒有固定的位置,多半感到一側疼痛。如果不馬上治療,毒性會進入腹臟,引起煩悶、怕冷,很快就會致人於死。如果長期不癒,就會變成瘻管。

獨活(一兩),木香(一兩),射干(一兩),連翹(一兩),甘草(一兩生銼),桑寄生(一兩)川升麻(一兩),沉香(一兩),川大黃(一兩生用)

白話文:

獨活(10 克),木香(10 克),射干(10 克),連翹(10 克),甘草(10 克,生用,切薄片),桑寄生(10 克),川升麻(10 克),沉香(10 克),川大黃(10 克,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二沸。放溫服之。日三服。得快利為度。

治項上惡核焮腫。連翹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四錢重。加水一中碗煎煮。煎至藥液剩六分。過濾雜質。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一至兩次沸騰。待溫度適中後服下。每日三次。以達到暢快的排便為準。

連翹(一兩),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獨活(一兩),桑寄生(半兩),丁香(半兩),木通(一兩銼),木香(一兩),沉香(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連翹(60 克),射干(60 克),川升麻(60 克),獨活(60 克),桑寄生(30 克),丁香(30 克),木通(60 克,切碎),木香(60 克),沉香(60 克),川大黃(120 克,切碎後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清粥飲調下二錢。日三服。

治惡核焮腫不消。宜貼白蘞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需研磨成細粉,製成散劑。每次服用時,以清粥和飲水調和,每次用量約為二錢。每日服三次。

此方法適用於治療惡核焮腫不退的病症。適合使用「白蘞散」的配方進行治療。

白蘞(一兩),川大黃(一兩),赤石脂(一兩),赤芍藥(一兩),莽草(一兩),黃芩(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吳茱萸(一兩)

白話文:

白蘞、川大黃、赤石脂、赤芍、莽草、黃芩、黃連(去須)、吳茱萸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清和如泥。塗布上貼於腫處。干即易之。

治惡核焮腫疼痛。宜貼黃耆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材,要研磨成粉末。使用雞蛋清調和至狀似泥膏。將調好的膏狀物塗抹在患處,待乾後需更換新的藥膏。

此方法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紅腫且伴有疼痛的症狀。適合貼敷黃耆散方劑。

黃耆(一兩半銼),黃芩(一兩),芎藭(一兩),黃連(一兩去須),白芷(一兩),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

白話文:

黃耆(1.5 兩,切碎),黃芩(1 兩),川芎(1 兩),黃連(1 兩,去除須根),白芷(1 兩),赤芍藥(1 兩),當歸(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清調如泥。塗於布上。貼腫處。干即易之。

治肉中忽有惡核生。腫硬不消。惡肉惡脈。瘰癧。風結腫氣。五香散方。

白話文:

使用這些藥材,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雞蛋清調和,使其成為糊狀。在布上塗抹此糊狀物,貼在腫脹的地方。等乾了後就更換新的一層。

這是一種治療方法,用於處理突然在肌肉中出現的惡性腫塊,這些腫塊既硬又不會自行消散,可能包含壞死組織或惡性血管。適用於治療淋巴腺炎、風疹所引起的腫脹和氣體積聚等問題。這是五香散的配方。

木香(一兩),沉香(一兩),雞舌香(一兩),麝香(一分細研),薰陸香(一兩),射干(二兩),紫葛(二兩銼),川升麻(二兩),獨活(二兩),桑寄生(二兩),甘草(二兩生銼),連翹〔二(三)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木香(1 兩) 沉香(1 兩) 雞舌香(1 兩) 麝香(1 分,研磨細緻) 薰陸香(1 兩) 射干(2 兩) 紫葛(2 兩,切碎) 川升麻(2 兩) 獨活(2 兩) 桑寄生(2 兩) 甘草(2 兩,生切碎) 連翹(2-3 兩) 川大黃(2 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研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一二)沸。放溫服之。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的水。煮沸後煮至還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加入半合竹瀝。繼續煮沸三(或二)次。放溫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治惡核。腫結不散方。

吳茱萸(一兩末),小蒜(二兩)

上合搗敷之。日三換。以瘥為度。

白話文:

【治療惡核。腫塊不消散的方子。】

吳茱萸(一兩,研磨成粉),小蒜(二兩)

以上材料混合後搗碎,敷於患處。每日更換三次,直到病情痊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