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6)
卷第六十二 (6)
1. 治發背寒熱諸方
夫發背寒熱者。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行。乃結成瘡腫。又諸陽氣臻集。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為膿。此皆臟腑壅滯。毒氣不得宣通。故令寒熱也。
白話文:
發背寒熱的人是因為寒氣侵入經絡,阻礙了氣血運行。氣血瘀滯不通,於是形成了瘡腫。同時,體內的陽氣聚集,寒氣轉化為熱氣。熱氣旺盛,就會導致肌肉腐爛化膿。這些都是因為臟腑不通暢,毒氣無法宣散造成的,所以才會導致寒熱交替。
治發背及一切瘡毒。攻衝寒熱。大腸秘澀。宜服除煩熱。解毒。漏蘆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以及各種膿腫毒癥。消除沖擊寒熱。對於大腸便祕有療效。適合服用以消除煩熱、解毒的「漏蘆散」方劑。
漏蘆(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枳實〔二(一)兩麩炒微黃〕,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甘草(三分生銼)
白話文:
漏蘆(50克),白蘞(50克),黃芩(50克),麻黃(50克,去除根莖),知母(50克),枳實(100克,用麩子炒至微黃),川升麻(50克),犀角屑(50克),赤芍藥(50克),川大黃(100克,切碎並微炒),甘草(15克,用生甘草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腫毒。寒熱疼痛。口乾心躁。人參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腫毒、寒熱疼痛、口乾心煩的方子叫做「人參散」。使用方法如下:將藥材搗碎篩製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取中等大小的杯子裝入半杯水,將藥粉放入水中煎煮至剩下六分,然後過濾掉渣滓,不分時辰,溫服即可。
人參(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生乾地黃(二兩),石膏(二兩),甘草(一兩生銼),知母(一兩)黃耆(一兩半銼),黃芩(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芍藥(一兩)枳實(一兩半炒微黃),川升麻(一兩半),柏子仁(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生生地黃(二兩)、石膏(二兩)、甘草(一兩生銼)、知母(一兩)、黃耆(一兩半銼)、黃芩(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芍藥(一兩)、枳實(一兩半炒微黃)、川升麻(一兩半)、柏子仁(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始發於背。便生寒熱。口乾心煩。不得臥。木通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大約 6 克。取水一中茶杯,加入竹葉 27 片,小麥 100 粒。煮沸後,煎煮到水量減少至六分之一。濾去藥渣。不限服用時間,溫熱服用即可。
木通(一兩半銼),知母(一兩半),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生乾地黃(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黃耆(一兩半銼),枳實(一兩麩炒微黃),甘草(一兩生銼),赤茯苓(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分),芎藭(一兩)
白話文:
木通(15克,打碎) 知母(15克) 赤芍藥(10克) 當歸(10克) 生乾地黃(15克) 川升麻(15克) 黃耆(15克,切碎) 枳實(10克,麩皮炒至微黃) 甘草(10克,生品切碎) 赤茯苓(10克) 前胡(15克,去蘆頭) 麥門冬(10克,去心) 黃芩(3克) 芎藭(1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結硬。氣盛。或經一月不已。作苦寒熱。枳實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結塊堅硬,氣血旺盛,或者一個月以上仍無法痊癒,出現苦寒熱等症狀,可以使用以下的「枳實散」方子。
做法:將藥材搗碎篩過後,成為散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盞的水量,加入竹葉二七片,以及一百粒的小麥,煮至剩餘六分的量,過濾掉渣滓,不分時間,在溫熱時服用即可。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芎藭〔三(二)分〕,生乾地黃(三分),赤芍藥(三分),木通(三,分銼),黃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知母(半兩),赤茯苓(半兩),細辛(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生銼),黃耆(半兩銼)
白話文:
枳實(炒麩至微黃,三分) 川芎(二分或三分) 生地黃(三分) 赤芍藥(三分) 木通(三分,切片) 黃芩(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知母(半兩) 赤茯苓(半兩) 細辛(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生甘草(半兩,切片) 黃耆(半兩,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壅盛。作寒熱。疼痛不止。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腫脹,引起寒熱及持續疼痛,使用麥門冬散方。這個方子需要準備以下藥材:
- 搦篩後的藥粉,每次服用四錢。
- 將一中盞的水煎煮,直至剩下六分。
- 去除藥渣後,不分時間,溫熱服用。
麥門冬散方對於治療因發背引起的腫脹、寒熱和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麥門冬(一兩去心),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遠志(一兩去心)黃耆(一兩銼),赤芍藥(一兩),生乾地黃(一兩),栝蔞根(一兩),當歸(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100 克,去掉內核) 前胡(100 克,去掉根部) 黃芩(100 克) 川升麻(100 克) 遠志(100 克,去掉內核) 黃芪(100 克,切片) 赤芍藥(100 克) 生地黃(100 克,新鮮) 栝樓根(100 克) 當歸(5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十片。小麥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熱毒氣盛。作寒熱往來。疼痛不止。黃耆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熱毒氣過盛,導致寒熱交替、疼痛持續不斷的情況,有黃耆散方可用。此方需要將藥物搗碎篩製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接著,準備中等大小的杯子量的水,加入二十片竹葉和一百粒的小麥,一同煎煮至剩下六分的量,然後濾掉渣,不分時間,溫服即可。
這就是「黃耆散」方的使用方法。
黃耆(一兩銼),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赤茯苓(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人參〔三(二)分去蘆頭〕,赤芍藥(三分),生乾地黃(三分),石膏(二兩),藍葉(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藥材:
- 黃耆:1 兩,切碎
- 川升麻:1 兩
- 犀牛角粉:1 兩
- 赤茯苓:3 分
- 麥門冬:3 分,去除中心
- 人參:3 分(或 2 分),去除根部
- 赤芍藥:3 分
- 生乾地黃:3 分
- 石膏:2 兩
- 藍葉:半兩
2. 治發背熱渴諸方
夫發背熱渴者。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氣血澀則不通。乃結成瘡。發於背上。則腑臟皆熱。熱則臟燥。故渴而引冷飲也。
治發背及乳癰。赤腫疼痛。體熱大渴。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長背上痘痘並伴有發燒口渴的人,是由於寒氣侵襲經絡,並阻滯了氣血的運行。氣血不暢,於是形成了傷口。痘痘長在背上,說明體內的臟腑都有熱症。熱症會導致臟腑乾燥,所以患者會口渴而大量飲用冷飲。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黃耆(一兩半銼),黃芩(一兩半銼),川升麻(一兩),知母(二兩)甘草(一兩生銼),玄參(一兩),栝蔞根〔三(二)兩〕,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赤茯苓(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75克,去核),黃耆(75克,切碎),黃芩(75克,切碎),川升麻(50克),知母(100克),甘草(50克,切碎),玄參(50克),栝樓根(150克),赤芍藥(50克),當歸(50克),赤茯苓(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半兩。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兩生地黃和二十七片竹葉,用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後服用。
治發背及一切瘡腫。未穴。攻刺疼痛。或煩熱。渴燥不食。犀角散方。
白話文:
【犀角散】方,用於治療發背和各種膿腫。此方無需穴位,通過針灸刺激疼痛部位,或者對於煩熱、口渴乾燥、不思飲食的情況也有一定的療效。
犀角屑(一兩),人參(三兩去蘆頭),知母(三分),赤茯苓〔一(二)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地骨皮(一兩),黃耆(一兩銼),甘草(一兩生銼),葛根(三分銼),栝蔞根(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蘆根(一兩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6克),人參(18克,去鬚根),知母(1.8克),赤茯苓(0.6或1.2克),麥門冬(6克,去核),地骨皮(6克),黃耆(6克,切片),甘草(6克,生切片),葛根(1.8克,切片),栝樓根(1.8克),川大黃(1.8克,切碎,小火炒),蘆根(6克,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壅熱。煩渴。不思飲食。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壅熱、口渴且無食慾的情況,可服用「生乾地黃散」。此藥方的使用方法如下:將所有藥材搗碎篩過後,製成散劑,每次取四錢。用中盞的水,煎煮至剩下六分,然後過濾掉渣,不分時間,溫服即可。
生乾地黃(二兩),黃耆(一兩銼),甘草(半兩生銼),麥門冬(一兩去心),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石膏(一兩),當歸(三分),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白話文:
生乾地黃(2 兩) 黃耆(1 兩,切成小段) 甘草(半兩,生用,切成小段) 麥門冬(1 兩,去除中間的芯) 赤芍藥(1 兩) 黃芩(1 兩) 人參(1 兩,去除蘆頭) 石膏(1 兩) 當歸(三分) 半夏(半兩,用熱水浸泡 7 次,去除滑性)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熱毒焮腫疼痛。煩熱渴。解毒散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 4 錢。用一中盞水,放入 2-7 片淡竹葉和半片的生薑。煎煮到剩下 6 分之一時,去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喝下。
犀角屑(三分麩炒),川升麻(半兩),梔子仁(二分),木通(一兩銼),麥門冬(三分去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三分生銼),葛根(三分銼),地骨皮(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三分,用麩子炒) 川升麻(半兩) 梔子仁(二分) 木通(一兩,切成小段) 麥門冬(三分,去掉根鬚) 枳殼(三分,用麩子炒至微黃,去掉果瓤) 生甘草(三分,切成小段) 葛根(三分,切成小段) 地骨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豉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熱渴疼痛。宜服黃耆飲子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需要搗碎篩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的瓷杯,加入一分的生地黃和半合的豆豉,加水煎煮至剩餘六分,然後濾掉渣,不分時間,溫服。
此方法適合治療發背所引起的熱渴和疼痛。建議服用「黃耆飲子」方劑。
黃耆(一兩銼),栝蔞根(一兩),赤芍藥(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玄參(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赤茯苓(半兩),川升麻(半兩),當歸(半兩)
白話文:
黃耆(60克,切碎)、栝蔞根(60克)、赤芍藥(30克)、麥門冬(30克,去核)、玄參(30克)、甘草(30克,生用,切碎)、赤茯苓(30克)、川升麻(30克)、當歸(30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一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及乳癰壅毒。熱渴疼痛。升麻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發背以及乳房周圍的腫塊和毒素所引起的熱渴疼痛,使用升麻散。以下是升麻散的配方:
取以下藥材,細銼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
以中盞(約為現代杯子大小)的水加入淡竹葉十七片,煎煮至剩下五分量,然後濾掉渣,不分時間,溫服即可。
川升麻〔三(二)分〕,犀角屑(半兩),木通(三分銼),黃芩(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生乾地黃(一兩),玄參〔三(二)分〕,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葛根(半兩銼),蘆根(三分銼)
白話文:
川升麻 3 錢,犀牛角粉末 15 克,木通 3 錢(切碎),黃芩 3 錢,麥門冬 3 錢(去核),白芍藥 1 兩,玄參 3 錢,赤芍藥 15 克,甘草 15 克(切碎),葛根 15 克(切碎),蘆根 3 錢(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黑豆一百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一切癰癤。身體煩躁。熱渴疼痛。蘆根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粉末,加入一中盞水,再加入一百顆黑豆和二十七片淡竹葉。熬煮至水量剩六分之一,然後過濾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蘆根(一兩銼),連翹(一兩),玄參(一兩),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梔子仁(一兩)赤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寒水石(二兩),甘草(三分生銼),生乾地黃(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蘆根(1 兩,切碎) 連翹(1 兩) 玄參(1 兩) 射干(1 兩) 川升麻(1 兩) 梔子仁(1 兩) 赤芍藥(1 兩) 羚羊角屑(1 兩) 寒水石(2 兩) 甘草(3 分,生切碎) 生乾地黃(2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