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9)

1. 治癰潰後諸方

夫癰者。由寒氣客於肌肉。血氣結聚。乃成癰也。癰潰之後。有逆順。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服藥而嘔者。二逆也。傷痛渴甚者。三逆也。肩膊中小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脫者。五逆也。除此五者。併為順也。凡發癰疽。則熱流入於內。五臟焦燥者。渴而引飲。

白話文:

癰瘡是寒氣侵襲肌肉,導致氣血凝結成塊形成的。癰瘡潰爛後,分為順逆兩種情況。

逆症:

  1. 眼睛白瞳發青發黑,且眼睛變小。
  2. 服藥後嘔吐。
  3. 疼痛劇烈,口渴難耐。
  4. 肩膀和手臂發涼,小便失禁。
  5. 聲音嘶啞,面色蒼白。

除了以上五種症狀,其他情況都算作順症。一般來說,發癰發疽後,熱氣會向內蔓延,灼傷五臟,導致口渴引飲。

兼多致冷。則腸胃受冷而變下利。利則腸胃俱虛。而冷搏於胃氣。則變嘔逆。氣若不通。遇冷折之。則變噦也。

治癰潰後。補虛去客熱。黃耆散方。

白話文:

"若同時過度寒涼,會導致腸胃受寒,進而引起下痢。下痢會使得腸胃都變得虛弱,再加上寒氣侵入胃部,就可能出現嘔吐的情況。如果氣流通暢受阻,遇上寒涼之氣,則可能會引發噦氣(一種消化不良的症狀)。

對於癰潰後,為了補充體力並消退外來熱邪,可以使用黃耆散這個方子進行治療。"

黃耆(二兩銼),知母(一兩),石膏(二兩),白芍藥(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川升麻(一兩),熟乾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黃耆(兩百公克,切碎),知母(一百公克),石膏(兩百公克),白芍藥(一百公克),麥門冬(一百公克,去除中央心),甘草(五十公克,烤至微紅切碎),白茯苓(一百公克),桂心(一百公克),川升麻(一百公克),熟乾地黃(一百公克),人參(一百公克,去除根鬚)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癰腫已潰後。結強。宜拓白蘞湯方。

白話文:

治療癰腫已經潰瘍後,結硬不易消除的情況,可以使用「白蘞湯」的方子。

請將上等的藥材準備好,然後將它們搗碎成細粉,每劑取四錢。接著,用中等大小的杯子量取半杯的水,將這些藥材放入水中煎煮,直到剩下約三分之一的水量,然後濾掉藥渣,將剩下的藥液溫熱後分三次服用。

白蘞(一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丹參(一兩)

白話文:

白蘞:6 克 黃芩:6 克 赤芍藥:6 克 丹參:6 克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以帛浸拓腫上。頻頻換之。

治癰已潰後。散腫氣。梔子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材,細細研磨。取水三升,煎煮至剩餘一升半。然後用綢布沾浸藥液,敷在腫脹的地方。要經常更換敷料。

這方法適用於治療已經破潰的膿包,以消除腫脹和瘀血。這是梔子散的配方使用方法。

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白芨(一兩),牡蠣(一兩),白蘞(一兩),木通(一兩銼),川升麻(一兩),黃芩(一兩)

白話文:

梔子仁(50克) 川大黃(50克) 黃連(50克,去掉根鬚) 白芨(50克) 牡蠣(50克) 白芷(50克) 木通(50克,切片) 川升麻(50克) 黃芩(5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以雞子白調。塗故帛上貼腫處。燥復易之。

治癰已潰。黃連散方。

白話文:

治療已經潰瘍的傷口,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取上等的藥材,搗碎後細羅成粉末,每次使用時,以雞蛋清調和,塗抹在舊布上,再貼在腫塊的地方。待乾後更換新的。

此法適用於治療已經潰破的癰腫。配方為黃連散,具體用法請參照黃連散的使用說明。

黃連(一兩去須),黃柏(一兩銼),地榆(一兩銼),白芷(一兩)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 黃柏:一兩,切成小碎塊 地榆:一兩,切成小碎塊 白芷: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以雞子白調。塗故細布上貼之。

治癰瘡已潰。白芷散方。

白芷(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地榆(一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以雞子白調。塗布上貼瘡。日三四度換之。

治諸癰潰後。生楸葉貼方。

上取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布緩裹。勿令急也。日三易。止痛消腫。蝕膿血良。

治癰腫潰後。膿不斷。及諸物刺傷。瘡不瘥方。

硫黃(半兩細研)

上以筋一隻。錘令頭碎。溫之。點硫黃刺瘡孔中。日三用之。以瘡瘥為止。

治癰瘡。潰後爛方。

上取陳久醬汁和麵。拓瘡上。日三易之。

治癰腫潰後。膿流不盡。或更移結腫。松脂封方。

上以松脂蠟等分。同溶成汁。蜜封之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用雞蛋清調和,塗在細布上,貼在患處。

治療潰瘍已破的癰瘡,可以使用白芷散:白芷、黃連、地榆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用雞蛋清調和,塗在布上,貼在患處,一天換三到四次。

治療癰瘡潰瘍後,可以使用生楸葉:取十層生楸葉貼在患處,用布輕輕包裹,不要太緊,一天換三次,可以止痛消腫,促進膿血排出。

治療癰腫潰瘍後膿液不斷流出,或者被物體刺傷後傷口癒合不良,可以使用硫黃:將硫黃研磨成細粉,用一根筋錘碎,溫熱後將硫黃點入傷口,一天使用三次,直到傷口癒合。

治療癰瘡潰瘍後潰爛,可以使用陳久醬汁:將陳久醬汁與麵粉混合,塗抹在患處,一天換三次。

治療癰腫潰瘍後膿液流出不止,或者轉移形成新的腫塊,可以使用松脂封住:將松脂和蠟等量混合,溶化成汁,用蜂蜜封住患處。

2. 治熱毒癤諸方

夫癤者。由風濕冷氣搏於血。結聚所生也。人運役勞動。則陽氣發泄。因而汗出。遇冷濕氣搏於經絡。血得冷折。則結澀不通。而生癤。腫結如梅李也。又云。腫一寸二分為癤也。其不消而潰者。即宜熱捻去膿。至清血出。若膿汁未盡。其瘡合者。則更發也。其著耳頷頸腋下。若膿汁不盡。多變成瘻也。

治熱毒生癤。五臟壅滯。大黃散方。

白話文:

癤是由於風邪濕寒氣侵襲血液,凝結聚積而成。當人們勞累過度時,陽氣會散發出來,導致出汗。如果遇到冷濕之氣侵襲經絡,血液受寒凝結,不通暢,就會形成癤。腫脹如梅子李子大小。另說,腫脹一寸二分就是癤。癤如果不能消散而化膿,應熱敷揉搓以排出膿液,直到排出清澈的血液。如果膿液沒有排盡,瘡口癒合,就會復發。如果癤長在耳朵、下巴、脖子、腋下,如果膿液未排盡,大多會轉變成瘻管。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川大黃(四錢,切碎後稍微炒過) 梔子仁(二錢) 黃芩(四錢) 川升麻(四錢) 甘草(二錢,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取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得快利為度。

治熱毒癰癤。漏蘆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材,需經過搗碎篩選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容量的杯子量取六分之水,將藥末加入水中煮沸,直至剩餘六分之一的水量,然後過濾掉藥渣。無論何時,只要溫熱即可飲服。直到達到通暢舒暢的排便效果為止。

這是一個治療熱毒癰癤的方子,名為「漏蘆散」。

漏蘆(一兩),木通(三分銼),川升麻(一兩半),赤芍藥(一兩),桑根白皮(三分銼),黃芩(一兩半),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漏蘆(60 克),木通(15 克,切碎),川升麻(90 克),赤芍藥(60 克),桑根白皮(15 克,切碎),黃芩(90 克),枳殼(60 克,炒至微黃,去瓤),甘草(15 克,炙至稍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熱毒瘡癤腫硬。生乾地黃丸方。

白話文:

治療熱毒導致的瘡癤腫硬,可以使用生乾地黃丸。做法如下:取所需的藥材,進行搗碎篩選,形成粉末狀。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公克)。用中等大小的瓷杯裝入半杯的水,將藥粉加入水中,煮沸後轉小火再煮至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接著過濾掉藥渣,將剩下的藥液溫熱後飲用。一天內可服用三到四次。

生乾地黃〔一(二)兩〕,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赤芍藥,赤茯苓,甘草(生銼),王不留行子,遠志(去心),桂心,川升麻,黃芩,麥門冬(去心焙),人參(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生乾地黃:**一到兩兩

川大黃: 三兩,切碎後炒熟

**赤芍藥:**一兩

**赤茯苓:**一兩

甘草(生): 切碎,一兩

**王不留行子:**一兩

**遠志(去心):**一兩

**桂心:**一兩

**川升麻:**一兩

**黃芩:**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人參(去蘆頭):**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瘡癤初生。熱毒始結。疼痛妨悶。硝石散方。

白話文:

將前述的藥物搗成細末。加入蜂蜜攪拌,再搗三百到四百次。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不限服藥時間。用溫水送服三十顆。

川硝石(三分),紫檀香(半兩),甜葶藶(一分),莽草(一分),白芍藥(一分),川大黃(半兩生用),白蘞

白話文:

硝石(三分之一兩) 紫檀香(半兩) 甜葶藶(三分之一兩) 莽草(三分之一兩) 白芍藥(三分之一兩) 大黃(半兩,生用) 白茯苓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漿水旋調。稀稠得所。塗於腫上。干則易之。以熱退腫消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漿水攪拌均勻。藥膏濃稠度要適宜,塗抹於腫脹處。藥膏乾了就更換一次,持續使用直到腫脹消退為止。

治癰癤。結腫赤熱者方。

上水磨半夏塗之。燥復更塗。

治癰癤無頭者方。

上取鼠黏葉貼上。又用水和雀糞敷之。

又方。

上以狗頭骨灰。蕓薹子末。各等分。醋和封之。

治軟癤。乳香膏方。

白話文:

治療癰疽,如果腫塊結起、紅腫發熱,可以用半夏研磨成漿塗抹,乾燥後再塗抹。

治療沒有膿頭的癰疽,可以用老鼠的粘葉貼在患處,也可以用雀糞和水混合後敷在上面。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狗頭骨灰和芸薹子末等量混合,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治療軟性癰疽,可以用乳香膏。

乳香(半兩細研),膩粉(一分),油(一兩),黃蠟(半兩),松脂(一分),密陀僧(一分細研)

白話文:

  • 乳香(半兩,研磨成細粉)
  • 滑石粉(一分)
  • 植物油(一兩)
  • 黃蠟(半兩)
  • 松脂(一分)
  • 密陀僧(一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先取油煎蠟松脂乳香。烊後。下粉密陀僧調和成膏。看患大小。用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熱毒惡癤。及諸瘡腫。胡粉散方。

白話文:

先將藥物當中的油、煎過的松脂、乳香先取出來。溶解後,加入粉末狀的密陀僧調和均勻,做成膏狀。根據傷口的大小,將膏狀藥物塗抹在布上,敷貼在傷口上。每天更換藥布兩次。

胡粉(一兩),黃連(一兩去須),水銀(一兩與胡粉同研令星盡),糯米(二十粒),赤小豆(十四粒)

白話文:

滑石粉(1 兩),黃連(1 兩,去鬚),水銀(1 兩,與滑石粉一起研磨至完全變細),糯米(20 粒),赤小豆(14 粒)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麻油和諸藥。並水銀調令勻。薄薄塗之。

治軟癤。赤腫疼痛不可忍方。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令微黃),麻鞋底(一隻多年故者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油和塗之。

治軟癤雖出膿水。熱痛不止方。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分),膩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去膿水。後貼藥末。三兩上效。

治軟癤。熱毒不散。疼痛不止方。

食草豬糞,冬瓜皮(等分燒灰)

上件藥。都研為末。先用鹽漿水洗了。以生油調塗。以瘥為度。

又方。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用麻油混合其他藥材,再加入水銀調勻,薄薄地塗抹在患處。

這方用來治療軟癤,症狀是皮膚紅腫疼痛難忍。

天靈蓋一個,用豬油烤到微微發黃;麻鞋底一雙,是多年舊的,燒成灰。

把這些藥材搗碎過篩,用油混合塗抹在患處。

這方用來治療軟癤,即使膿水流出,仍然熱痛不止。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錢,膩粉半兩。

把這些藥材搗碎過篩,先把膿水清理乾淨,再把藥粉敷在患處。三次就能見效。

這方用來治療軟癤,熱毒不散,疼痛不止。

食草豬糞和冬瓜皮等量,燒成灰。

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再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直到痊癒。

還有其他方法。

上以麻油四兩。熬亂髮如雞子大。成膏。入烏貓兒糞末一分。調令勻。塗於緋帛上。貼之。

又方。

鯽魚

上取蒿柴火燒令焦。搗羅為末。入生油調貼於癤上。

白話文:

取芝麻油四兩,把它加熱到泡沫像雞蛋一樣大,變成膏狀。然後加入烏貓糞末一分,攪拌均勻。塗抹在紅色絲綢上面,貼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