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6)

1. 治腸癰諸方

夫腸癰者。由寒溫不適。喜怒無常。使邪氣與榮衛相干在於腸內。遇熱加之。血氣蘊積。結聚成癰。熱積不散。血肉腐壞。化而為膿。其病之狀。腸重而微強。抑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時時汗復惡寒。其身皮皆甲錯。腸皮急如腫狀。診其脈洪數者。必已有膿也。其脈遲緊者。

白話文:

所謂腸癰,是由於寒熱不適,情緒忽喜忽怒,導致邪氣與氣血在腸道內交結。遇熱加劇,氣血瘀積,結聚成癰。熱量累積不散,導致血肉腐壞化膿。

患病時,腸道感到沉重微脹,按壓疼痛。小便頻繁有灼熱感,時而發汗又畏寒。患者全身皮膚甲錯,腸皮繃緊腫脹。

診脈時,脈象洪數的,表明已經化膿。脈象遲緩緊澀的,

未有膿也。甚者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而穿膿出。或自臍中膿出。或大便去膿血。唯宜急治之。又云。大便膿血。似赤白下者。是腸癰也。卒得腸癰。而不曉治之。錯者不少。寸口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下降。榮上升。遇熱則榮衛相干。

白話文:

沒有膿液。嚴重者肚子脹大。轉動身體時,會聽到水聲。或者肚臍周圍生出瘡,潰爛化膿流出。或者從肚臍流出膿液。或者大便帶有膿血。這時候需要緊急治療。還有記載說,大便中有膿血,類似於赤白帶下的症狀,這是腸癰。突然得了腸癰,卻不知道如何治療,這樣的錯誤並不少見。寸口脈搏滑而數。滑脈表示實證,數脈表示熱證。滑脈表示氣血充實,數脈表示衛氣亢盛。衛氣下降,氣血上升。遇熱則氣血相互影響。

血為獨憊。小腹痞滿。小便或難。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聚為瘀血。血下則愈。膿成引白。又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淅淅惡寒。若有痛處者。當積有膿。脈滑澀相搏。腸癰唾膿者也。

白話文:

血獨自運作,小腹脹滿疼痛。小便有時困難。出汗後又復發惡寒。膿腫已經形成。如果發現脈搏時而遲緩時而緊張。瘀血聚集在一起。血往下走就能痊癒。膿腫形成時,膿液呈白色。此外,如果出現浮數脈象。應該發熱,但卻反而是發冷惡寒。如果有疼痛的地方。應該是膿液積聚。脈搏滑澀相互搏動,是腸癰吐膿的表現。

治腸內生癰腫。令人心膈間氣滯。急痛。肚熱。嘔逆。小便黃赤焮。表發腫。腸中夜間如湯沸聲。速須救療。宜服當歸煎方。

白話文:

治療腸道內部生成癥瘤或腫塊。讓人的心肺間氣血阻塞,急劇疼痛,腹部發熱,嘔吐不適,小便呈黃色且混有赤色,出現表皮腫脹的情況。晚上腸內會發出如同湯水沸騰的聲音。必須盡快進行救治。適合服用「當歸煎」藥方。

當歸(一兩),沒藥(三分),麝香(半兩細研),乳香(半兩),桂心(半兩),硃砂(半兩細研),黃耆(三分),漏蘆(半兩),自然銅(半兩),丁香(半兩),木香(三分),芎藭(半兩),麒麟竭(三分),檳榔(半兩),雲母粉(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白蘞(半兩),白芷(半兩),密陀僧(半兩),赤芍藥(三分),野駝脂(三分),黃犬脂〔三分(兩)〕,生地黃(半斤絞取汁)

白話文:

  • 當歸 60 克
  • 沒藥 18 克
  • 麝香 30 克(研磨細緻)
  • 乳香 30 克
  • 桂心 30 克
  • 硃砂 30 克(研磨細緻)
  • 黃耆 18 克
  • 漏蘆 30 克
  • 自然銅 30 克
  • 丁香 30 克
  • 木香 18 克
  • 芎藭 30 克
  • 麒麟竭 18 克
  • 檳榔 30 克
  • 雲母粉 30 克
  • 沉香 30 克
  • 甘草 30 克
  • 白蘞 30 克
  • 白芷 30 克
  • 密陀僧 30 克
  • 赤芍藥 18 克
  • 野駝脂 18 克
  • 黃犬脂 54 克(或 18 克)
  • 生地黃(取汁)300 克

上件藥。除脂。並搗羅為末。銀鍋內。先用好酒五升。以慢火煎去二升。即下地黃汁。更煎漸濃。次入野駝脂。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如膏。即下藥末。更攪令勻。以瓷盒盛。每日空心午時晚間。以甘草酒調下一彈丸大服。外取塗貼患處。亦良。

治腸癰。占斯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能化脂。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放入銀鍋中。先用五升好酒,以文火煎煮,將其煎煮至剩兩升。接著加入地黃汁,繼續煎煮,逐漸使其濃稠。再加入野駝脂,不停地用柳木棍攪拌,使其成為膏狀。然後加入藥末,繼續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中保存。每天空腹時,中午和晚上,用甘草酒送服一粒彈丸大小。外用塗於患處,同樣有效。

占斯(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細辛(一兩),栝蔞根(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生用),人參(一兩去蘆頭),桔梗(一兩去蘆頭),敗醬(一兩)

白話文:

  • 佔絲:1 兩
  • 甘草:1 兩,炙烤微赤後切碎
  • 細辛:1 兩
  • 栝蔞根:1 兩
  • 厚朴:1 兩,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 防風:1 兩,去掉蘆頭
  • 川大黃:1 兩,生用
  • 人參:1 兩,去掉蘆頭
  • 桔梗:1 兩,去掉蘆頭
  • 敗醬:1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二錢。

治腸癰未成膿。腹中痛不可忍。牡丹散方。

(此處有缺文。按原本缺一頁。計二十六行)

刀刺痛。及背胛疼。腸中已成腫。或大便有膿。宜服此方。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在飯前,用溫熱的粥湯調服兩錢。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腸癰尚未化膿、腹痛難忍的狀況,也適用於刀刺痛、背部疼痛、腸內已形成腫塊或大便帶膿的情況。

甜瓜子〔二分(一合)〕,蛇蛻皮(一尺),當歸(一兩銼微炒)

白話文:

甜瓜子:兩分(一合) 蛇蛻皮:一尺 當歸:一兩,切碎後微炒

上件藥。搗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以利下惡物為效。

治腸癰。腹脹皮急。微汗。小腹重。強按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未有膿方。

牛蒡根汁(五合),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相和。煎三(一二)沸。分為三(二)服。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過篩,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前溫服兩次,能幫助排泄惡物。

治療腸癰,腹部脹滿、皮膚繃緊、微微出汗、小腹沉重、按壓疼痛、小便頻繁似淋漓,尚未化膿的情況。

用牛蒡根汁五合,川芒硝一兩,混合在一起煎煮三次(或兩次),分三次(或兩次)服用,空腹和晚飯前溫服。

2. 治癰有膿諸方

夫癰有膿者。由寒氣搏於肌肉。致血氣結聚。乃成癰也。凡癰不瘥。不復可消者。若按之都牢強者。未有膿也。按之半強半軟者。有膿也。又手掩上不熱者為無膿。若熱甚者有膿也。凡覺有膿。宜急破之。不爾侵蝕筋骨也。

治癰疽一切瘡腫。托裡排膿散方。

白話文:

如果癰疽有膿,是因為寒氣入侵肌肉,導致血氣聚集,形成癰疽。所有癰疽若無法癒合,即使再不可消退,按壓時若感到堅硬,表示還沒有膿。按壓時半硬半軟,表示有膿了。另外,用手覆蓋在上面,不感到熱的表示沒有膿。如果感覺很熱,表示有膿。只要覺得有膿,就應該立即將它破開。如果不破開,就會侵蝕筋骨。

木香(一分),黃耆(三分銼),白蘞(一分),占斯(一分),芎藭(一分),當歸(一分銼微炒),細辛(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赤芍藥(一分),檳榔(一分),敗醬(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分),羌活(一分),白芷(一分)

白話文:

木香(1份) 黃耆(3份,切碎) 白芍(1份) 川芎(1份) 當歸(1份,切碎並微炒) 細辛(1份) 桔梗(1份,去掉蘆頭) 赤芍藥(1份) 檳榔(1份) 敗醬草(1份) 甘草(1份,烤至微紅並切碎) 桂心(1份) 羌活(1份) 白芷(1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甘草酒下一錢。

治癰腫。消膿占斯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需要將其打碎並細緻地研磨成粉末。在用餐前,使用甘草酒調服一錢的藥粉。

這是一個治療癰腫、消除膿包的藥方,叫做佔斯散。

占斯(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敗醬(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風(半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微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諸癰腫。瘡中疼痛。膿血不絕。蘧麥散方。

白話文:

  • 炙山楂(半兩)
  • 桂心(半兩)
  •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 細辛(半兩)
  • 敗醬(半兩)
  • 乾薑(半兩,烤裂後研磨)
  • 甘草(半兩,烘焙微赤後研磨)
  • 防風(半兩,去掉蘆頭)
  • 桔梗(半兩,去掉蘆頭)
  • 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微烤至香味濃鬱)

蘧麥(一兩),白芷(一兩),黃耆(二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芎藭(一兩),赤小豆(一兩搗末以酒浸銅器中熬令乾),薏苡仁(一兩)

白話文:

  • 蘧麥:1 兩
  • 白芷:1 兩
  • 黃耆:2 兩(切碎)
  • 當歸:1 兩(切碎,略微炒過)
  • 細辛:1 兩
  • 赤芍藥:1 兩
  • 芎藭:1 兩
  • 赤小豆:1 兩(搗成末,用酒浸泡在銅器中熬至乾燥)
  • 薏苡仁:1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漸生肌肉。

治癰疽赤腫疼痛。未得膿潰。貼成膿雄黃散方。

白話文:

上文中提到的是關於治療癰疽(一種皮膚疾病)的方子,名為「雄黃散」。這個方子包含以下步驟:

  1. 將藥材搗碎,然後細羅成粉末。
  2. 粉末沒有特定服用時間限制,可以隨時服用。
  3. 用溫熱的酒調和兩錢(約6克)的粉末。
  4. 服用後,可以逐漸長出肌肉組織。

「雄黃散」主要用於治療尚未形成膿包的癰疽,其特點是紅腫且疼痛。在使用此方子時,請確保按照上述方法正確操作,並根據個人情況適量服用。

雄黃(三分細研),麝香(一兩細研),木香(半兩),川大黃(三分),黃連(一兩),白芷(三分),桂心(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黃柏(三分銼),檳榔(三分),芎藭(半兩),麒麟竭(三分)

白話文:

雄黃:三分,研成細粉 麝香:一兩,研成細粉 木香:半兩 川大黃:三分 黃連:一兩 白芷:三分 桂心:半兩 當歸:三分,切碎,略微炒過 黃柏:三分,切碎 檳榔:三分 芎藭:半兩 麒麟竭: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臘月豬脂調令勻。塗於絹上。貼腫處。候膿潰後。即用膏藥搜膿生肌。

治癰疽赤腫。未得膿潰。化膿止痛龍骨散方。

白話文:

上級藥材,需研磨細碎,再進行混和,使用臘月的豬油調製至均勻,敷於紗布上,貼在腫脹的地方。待膿液流出後,則使用藥膏來吸出膿液並促進組織再生。

這是一個治療癰疽紅腫的方子,對於還未出現膿液破出的情況,通過此方法可以幫助膿液形成,並減輕疼痛。方名為「龍骨散」。

龍骨(一兩),川大黃(半兩生用),白蘞(半兩),黃耆(半兩銼),黃芩(半兩),白芨(半兩),牡蠣(半兩燒為粉),雌黃(半兩細研),甘草(半兩),芎藭(半兩)

白話文:

龍骨一兩,川大黃半兩生用,白蘞半兩,黃耆半兩銼,黃芩半兩,白芨半兩,牡蠣半兩燒為粉,雌黃半兩細研,甘草半兩,芎藭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豬膽調令如膏。攤於帛上塗貼。取穴為度。

治癰腫疽瘡等。熱毒熾盛不散。已成膿潰。疼痛不可忍。止痛搜膿當歸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要研磨成細粉,再混和成散劑。使用豬膽調製,使其狀如膏狀。將此膏狀物敷在布料上,並貼於患處,需按照穴位敷貼。

此方法適用於治療癰腫、疽瘡等病症,特別是當熱毒旺盛,已經形成膿包破潰,疼痛難忍的情況下。為了緩解疼痛,清除膿液,可以使用「當歸散」方劑。

當歸(一兩),羊桃根(一兩銼),桂心(半兩),白蘞〔半(一)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榆白皮(一兩銼),漢防己(一兩)

白話文:

**當歸:**一兩

羊桃根: 一兩(切片)

**桂心:**半兩

**白茯苓:**半兩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榆白皮: 一兩(切片)

**漢防已:**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醋漿水調如膏。貼於腫上。干即易之。

治癰腫已作膿。宜服大黃散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要研磨成細粉,然後用醋和漿水調製成膏狀,貼在腫脹的地方。膏狀物乾了後就要更換新的。

此方法適用於已經形成膿包的癰腫治療。建議服用「大黃散」方劑。

川大黃(一兩),當歸(一兩),細辛(半兩),木通(一兩銼),芎藭(一兩),黃連(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耆(一兩銼),白芨(一兩)

白話文:

川大黃、當歸、細辛、木通、芎藭、黃連、赤芍藥、黃耆、白芨各一兩,其中木通、黃耆要切成薄片。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雞子白和。塗於故細布上。以貼腫處。燥復易之。

治癰腫惡瘡。排膿黃耆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癰腫惡瘡,排出膿液的黃耆散方:

取這些藥材。搗碎後研磨成細末,做成散劑。每次使用雞子白調和,敷在舊的細布上,貼在腫塊處。乾了後就更換新的。

這方法專門用於治療癰腫惡瘡,並能排出膿液。

黃耆(一兩半銼),白蘞(一兩),赤芍藥(一兩),芎藭(一兩),赤小豆(一兩),附子(半兩),羊桃根(半兩銼),䕡茹(半兩),牡蒙(半兩)

白話文:

黃耆(75 克,切碎),白芍(50 克),赤芍藥(50 克),川芎(50 克),赤小豆(50 克),烏頭(25 克),羊桃根(25 克,切碎),白朮(25 克),牡蒙(25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雞子白調貼之。干即易之。

治癰腫惡瘡。生肌後。用力勞動。努傷。出血不止。麒麟竭散方。

麒麟竭(半兩),黃連(三分),檳榔(半兩),黃柏(半兩銼),白芨(半兩),訶黎勒皮(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雞子白調塗瘡口上。以白薄紙貼定。藥乾落即換。勿用力。忌著水。

治癰腫惡瘡中膿水。及新瘡口未乾。宜用此散令乾方。

黃丹(二兩),定粉(二兩),白礬(二兩)

上件藥。研入瓷瓶子內。納鹽泥固濟。慢火熁令乾。後即用大火煅通赤。候冷將出。細研敷瘡。

治癰腫穴後。惡瘡膿水雖減。肌肉不生。宜用此方。

密陀僧(一兩半),黃連(一兩去須),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日三貼之。

治癰腫惡瘡。內膿不止方。

上用蝟皮燒灰細研。納瘡孔中。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乾燥後即換藥。

此方用於治療癰腫惡瘡,傷口癒合後,如果用力勞動或用力過猛造成傷口出血不止,可用麒麟竭散。

取麒麟竭、黃連、檳榔、黃柏、白芨、訶黎勒皮,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瘡口,用白紙貼住固定,藥粉乾燥後即換藥。不要用力,忌水。

此方用於治療癰腫惡瘡,瘡內有膿水,或新傷口未癒合,可用此散藥令其乾燥。

取黃丹、定粉、白礬,研磨後放入瓷瓶內,用鹽泥封好瓶口,以慢火烘乾,再用大火煅燒至通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粉,敷於瘡口。

此方用於治療癰腫潰瘍後,雖然膿水減少,但肌肉不生長,可用此方。

取密陀僧、黃連、檳榔,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天敷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癰腫惡瘡,瘡內膿水不斷流出。

取刺蝟皮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放入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