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5)

1. 治石癰諸方

夫石癰者。亦是寒氣客於肌肉。折於氣血結聚所成。其腫結確實至牢。有根核。皮肉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堅硬如石。故謂之石癰也。久久熱氣乘之。乃有膿也。

治石癰。腫毒結硬疼痛。口乾煩熱。四肢拘急。不得臥。沉香散方。

白話文:

所謂石癰,是寒氣侵入肌肉,與氣血結合所形成的。腫塊結實牢固,有核,皮膚不很熱,疼痛輕微,熱的時候會自然減輕。這是因為寒氣較多,熱氣較少,硬如石頭,因此稱為石癰。時間久了,熱氣會聚集,然後就會形成膿。

沉香(三分),地骨皮(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當歸(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木香(三分),玄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一兩),獨活(一兩),甘草(一兩生銼),赤芍藥(一兩),防風(三兩去蘆頭)

白話文:

沉香(1.5克) 地骨皮(30克) 麥門冬(30克,去核) 當歸(30克) 川大黃(30克,切碎,微炒) 川升麻(30克) 木香(1.5克) 玄參(30克) 枳殼(30克,炒至微黃,去瓤) 羚羊角屑(30克) 獨活(30克) 甘草(30克,生,切碎) 赤芍藥(30克) 防風(90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石癰。熱毒氣盛。腫硬疼痛。口乾煩悶。犀角散方。

白話文:

治療石癰,熱毒氣過旺導致的腫脹、堅硬和疼痛,以及口乾、煩躁不適的情況,可以使用「犀角散」。

「犀角散」配方如下:

  • 將所有藥材搗碎篩過,製成散劑。
  • 每次服用量為四錢。
  • 用中等大小的瓷杯裝入半杯的水,煮沸後減小火力,繼續煎煮至剩餘約六分水。
  • 去掉藥渣,不分時間段,溫熱時飲用即可。

犀角屑(三分),連翹(一兩),射干(一兩),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當歸(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木香(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生銼)玄參(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三分),連翹(一兩),射干(一兩),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當歸(一兩),川大黃(二兩,切碎後微炒),木香(三分),枳殼(一兩,用麩子炒至微黃,並去除果瓤),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生用並切碎),玄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大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結石癢,腫脹堅硬且伴有疼痛,以及腹部和胸部的煩亂與不舒適,無法順暢排解的情況。這是一個名為「大黃散」的配方。使用藥材後,需將其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取中等大小的瓷杯盛放一中盞的水,煮沸後減小火力,讓水減少至六分滿,然後過濾掉藥渣。在任何時間內,以溫熱的藥湯服用即可。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一分),川芒硝(半兩),黑豆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一分微炒),芎藭(一分),甘草(半兩生銼)

白話文:

川大黃(一兩,切碎並略微炒過) 當歸(一錢) 川芒硝(半兩) 黑豆皮(半兩) 枳殼(半兩,用麩炒至微黃後去除內瓤) 牛蒡子(一錢,略微炒過) 芎藭(一錢) 甘草(半兩,生的,切碎)

上件藥。搗篩分為三服。每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石癰結堅。若已壞。若未壞。或已成癰者。宜服占斯散方。

白話文:

治療礫石結塊,無論已經腐壞還是尚未腐壞,或者已經形成礫石者,應服用「佔斯散」方劑。

「佔斯散」方劑的使用方法如下:將所有藥物混合研磨後,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時,用一大杯水煮沸後減至五分量,然後去除濾渣,於任何時間溫熱服用,直至達到通便的效果為止。

占斯(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生乾地黃(一兩),栝蔞(一兩乾者),敗醬(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桔梗(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細辛(一兩),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又方。

白話文:

黑附子(6克),厚樸(6克,去除粗皮),生地黃(6克),栝樓仁(6克,乾燥),敗醬草(6克),防風(6克,去除蘆頭),桔梗(6克,去除蘆頭),人參(6克,去除蘆頭),細辛(6克),桂心(3克)

鹿角(八兩燒灰),白蘞(三兩),粗理黃石(一斤),醋(一升)

白話文:

鹿角(燒成灰後八兩) 白蘞(三兩) 粗糙的黃石(一斤) 醋(一升)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和如膏塗之。干則又塗。五七度即消。

治石癰。結硬發熱紫赤色。毒氣攻衝未定。日夜疼痛。宜用消腫化毒止痛。黃連散方。

白話文:

治療石癰,其症狀包括結硬、發熱、紫紅色,且有毒素攻擊與衝擊,導致日夜疼痛不息。適宜使用能消腫、化毒、止痛的「黃連散」方劑。

黃連(一兩),川大黃(一兩生用),白蘞(一兩),馬牙硝(一兩),黃柏(一兩銼),青鹽(半兩),麒麟竭(半兩),赤小豆(半合炒熟),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研)

白話文:

黃連(50 克) 川大黃(50 克,生用) 白蘞(50 克) 馬牙硝(50 克) 黃柏(50 克,切碎) 青鹽(25 克) 麒麟竭(25 克) 赤小豆(25 克,炒熟) 杏仁(49 粒,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研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蜜水調塗癰上。干即易之。

治石癰。風毒初結。焮核堅硬。宜塗雄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石癰,風毒初期結聚,腫脹核狀堅硬,應使用「雄黃散」配方進行塗抹。具體方法是將藥材研磨細後混合成散劑,再以蜂蜜水調和後塗於患處,待乾後需更換新的一層。

雄黃(半兩細銼),川大黃(半兩生用),磁石(半兩搗碎細研),白礬(半兩燒令汁盡),細辛(半兩)

白話文:

雄黃(120 克,研成細末),川大黃(120 克,生用),磁石(120 克,搗碎研成細末),白礬(120 克,燒至水分蒸發殆盡),細辛(12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雞子白和生蜜。調塗之。干易之。

又方。

白蘞(半兩),藜蘆(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日三上。以醋和貼。

治石癰。發腫至堅而有根者方。

上用桑根白皮搗末。以酒和敷之。

又方。

上用莨菪子搗為末。以醋調敷之。經宿根出。

又方。

上用蛇皮貼之。經宿自消。

又方。

上用梁上塵葵莖灰等分。醋和塗之。

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

上用商陸根搗爛敷上。燥則易之。

又方。

上用芫花搗為末。水和如膏塗之。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雞蛋清和生蜂蜜調和,塗在患處,待其乾燥後再塗抹。

另一個方法:

取白蘞半兩、藜蘆一分(去除蘆頭),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日三次,用醋調和後貼敷在患處。

治療石癰,腫起堅硬且有根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取桑根白皮搗碎成末,用酒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取莨菪子搗碎成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過夜後,石癰的根就會出來。

另一個方法:

取蛇皮貼在患處,過夜後,石癰就會自行消散。

另一個方法:

取梁上塵葵莖灰,用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治療石癰堅硬如石頭,不化膿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取商陸根搗碎後敷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

另一個方法:

取芫花搗碎成末,用水調和成膏狀,塗抹在患處。

2. 治肺癰諸方

夫肺癰者。由寒傷於肺。其氣結聚所成也。肺主氣。候之皮毛。若勞傷血氣。則腠理開而受風寒。其氣虛者傷肺。寒搏於血。蘊結成癰。寒極生熱。癰積不散。血敗為膿。肺處胸間。肺傷於寒。則微咳。故肺癰之狀。其人咳而胸內滿。隱隱痛。則兩腳腫滿。又寸口脈數而實。

白話文:

肺癰是由寒邪侵犯肺臟造成的,肺臟氣滯鬱結所導致。肺臟掌管氣息,主導皮膚毛髮。如果過度勞累損傷氣血,就會導致腠理鬆弛而受風寒入侵。氣虛體質者容易傷肺,寒邪和血相搏,鬱結成癰。寒邪極盛則化熱,癰腫積聚不散。血敗變為膿液。肺臟位於胸腔內,肺臟受寒,就會引起輕微咳嗽。因此,肺癰的症狀是:患者咳嗽,胸中脹滿,隱隱作痛。兩腳腫脹,寸口脈搏數而有力。

咽乾口燥而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難治也。又肺癰有膿而嘔者。不可治。其嘔膿而止者。自愈。又寸口脈微而數。微為風。數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

白話文:

喉嚨乾澀口渴。偶爾吐出混濁腥臭的唾液。長期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很難治癒。肺部生膿而嘔吐的,無法治癒。嘔出膿液然後停止的,可以自癒。寸口脈搏微弱而頻數。微弱表示有風邪,頻數表示有熱邪。脈搏微弱則會出汗,頻數則會畏寒。風邪侵襲表衛,導致呼氣不入。熱邪侵入血脈,導致吸氣不出。風邪損傷皮毛,熱邪損傷血脈。風邪停留在肺部,患者就會咳嗽,口乾喘滿。

咽燥而渴。多吐濁沫。四肢時顫。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血成癰。始萌可救。膿成即死。又欲知有膿者。其脈微緊而數。膿為未成。其脈緊甚。但數。膿為已成。又肺病當有咳嗽短氣。唾出膿血。其脈當短澀而反浮大者。死。其色當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剋金。為逆不可治也。

白話文:

喉嚨乾渴。經常吐出渾濁的泡沫。四肢偶爾顫抖。寒熱交替時,血液會凝滯。積聚的血液形成膿腫。膿腫剛形成時可以救治。膿腫成熟後就會死亡。對於有膿腫的患者,脈象會細緊而頻繁。膿腫未形成時,脈象會緊而頻繁。膿腫已經形成時,脈象只會頻繁。

此外,肺病患者會有咳嗽和呼吸短促的症狀。咳出的痰液中帶有膿血。脈象會短促澀滯,但反而顯得浮大。這是死亡的徵兆。患者的臉色本來應該蒼白,但卻變得紅潤。這是火克金的逆證,表示病情無法治癒。

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宜服黃耆散方。

白話文:

治療肺癰、心胸氣滯、咳嗽帶有膿血、肩背感到煩悶、小便為紅黃色、大便頻繁且乾結的情況,適合服用「黃耆散」方子。

黃耆(一兩銼),白蒺藜(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紫蘇莖葉(一兩),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天門冬(一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 黃耆(一兩,切片)
  • 白蒺藜(三分)
  • 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
  • 紫蘇莖葉(一兩)
  • 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麩炒至微黃)
  • 赤茯苓(一兩)
  • 桑白皮(一兩,切片)
  • 大黃(一兩,切片並微炒)
  • 天門冬(一兩,去心)
  • 乾地黃(一兩)
  • 當歸(半兩)
  • 甘草(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癰。喘急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咽乾多渴。漢防己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中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碗,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水量,去掉藥渣。不用考慮時間,溫熱服用。

漢防己(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皮),桑根白皮(一兩銼),赤茯苓(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地骨皮(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漢防己(3克) 麥門冬(3克,去心和外皮) 桑樹根白皮(15克,切片) 赤茯苓(15克) 枳殼(3克,用麩皮炒至微黃,並去掉果肉) 地骨皮(3克) 前胡(15克,去掉根鬚) 黃耆(15克,切片) 甘草(7.5克,烤至微紅,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癰煩悶。咳嗽膿血。竹茹散方。

白話文:

治療肺癰引起的煩躁與呼吸困難、咳嗽帶有膿血的情況,使用「竹茹散」配方。此方需要以下藥材搗碎篩過,然後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的瓷杯放入半分的生薑,加入水,煮至六分滿,然後濾掉渣,於任何時間溫熱服用。

【竹茹散】配方內容如下:

苦竹茹(一兩),生乾地黃(一兩),茜根(半兩),百合(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耆(一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苦竹茹(60克),生曬乾的地黃(60克),茜根(30克),百合(30克),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雙仁磨成粉,麩皮炒至微黃),黃耆(90克),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癰。吐膿血方。

薏苡仁(三合)

上搗碎。以水二大盞。煮取一大盞。去滓。分溫二服。當下膿血便愈。

又方。

桔梗〔三分(兩)去蘆頭〕,甘草(一兩銼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

治肺癰。得吐後。宜服補肺排膿散方。

黃耆(二兩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肺癰。喘咳氣急。眠臥不得方。

甜葶藶(二兩半隔紙炒令紫色)

上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癰。咳其聲破嗄。體有微熱。煩滿。胸前皮甲錯者。肺腫也。宜服此方。

夜合白皮(一兩)

上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肺癰,吐膿血的方子。

將薏苡仁搗碎,用兩碗水煮成一碗,去渣,分兩次溫服,即可止住膿血。

另一個方子。

將桔梗(去蘆頭)和甘草(銼碎生用)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如果走八九里路再服用。

治肺癰,吐出膿血後,宜服用補肺排膿散方。

將黃耆銼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肺癰,喘咳氣急,無法安睡的方子。

將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半碗水煎煮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肺癰,咳嗽聲音沙啞,身體微熱,煩躁胸悶,胸前皮膚甲錯,這是肺腫,宜服此方。

將夜合白皮銼碎,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去渣,不限時間,分兩次溫服。

另一個方子。

青葦(二莖銼),薏苡仁(二合),甜瓜子(二合),桃仁(五十枚湯浸去皮尖)

白話文:

青葦(兩根切碎)、薏苡仁(兩合)、甜瓜子(兩合)、桃仁(五十枚,用熱水泡軟後去皮尖)

上件藥。搗碎。先以水三大盞。煎葦至一大盞。去滓。入薏苡仁等三味。同煎至七分。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肺癰。胸中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桔梗丸方。

桔梗(三分去蘆頭),貝母(半兩),巴豆(一分去皮心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先將藥材搗碎,用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再加入薏苡仁等三味藥材,繼續煎煮至七分,不限時間,分兩次溫熱服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強人粥飲下五丸。羸人三丸。若病在膈上者吐出也。若在膈下者利出也。若下多不止者。食冷飯三兩匙即止。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蜂蜜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身體強壯者用粥送服五丸,身體虛弱者用粥送服三丸。如果是因為膈肌以上氣滯不通而生病的人,服後會吐出;如果是因為膈肌以下氣滯不通而生病的人,服後會拉出來。如果拉肚子不止,吃三到兩匙冷飯即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