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八 (11)
卷第二十八 (11)
1. 治虛勞心腹痛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熱)酒下十五丸。生薑湯下亦得。
又方。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木香(二兩),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
乾漆(一兩杵碎炒令煙出),京三稜(一兩炮銼),蓬莪朮(半兩煨),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
白話文:
第一個藥方: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然後搗打三五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溫熱的酒送服十五顆藥丸,也可以用生薑湯送服。
第二個藥方:
青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膜後烘烤),桂心(一兩),木香(二兩),桃仁(一兩,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上述藥材搗成細粉。每次飯前,用熱酒調服一錢。
第三個藥方:
乾漆(一兩,搗碎炒至冒煙),京三稜(一兩,炮製後切碎),蓬莪朮(半兩,煨過),青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膜後烘烤),桃仁(一兩,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桂心(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成細粉。每次飯前,用熱酒調服一錢。
2. 治虛勞積聚諸方
夫虛勞積聚者。臟腑之病也。積者臟病也。陰氣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陽氣所成也。虛勞之人。陰陽氣傷損。血氣凝澀不宣通於經絡。故成積聚於內也。
治虛勞積聚。或心腹疼痛。四肢羸瘦。小便赤。不能飲食。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二(三)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木香(三分),檳榔(三分),神麯(二兩搗碎微炒),京三稜(一兩炮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糵(一兩炒微黃),當歸(半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柴胡〔二(一)兩半去苗〕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莧菜生冷。
治虛勞。積聚結塊。心腹脅肋刺痛。宜服桃仁散方。
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京三稜(一兩炮裂),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當歸(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莧菜生冷。
治虛勞。積聚堅實。腹如鼓。食即卻吐。坐臥不安。喘急。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防葵(一兩),檳榔(二兩),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微利為度。忌莧菜生冷油膩。
治虛勞積聚。心胸壅悶。喘急氣促。不能飲食。四肢瘦弱。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紫菀(三兩(分)洗去苗土),白朮(半兩),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當歸(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三分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桂心(半兩),檳榔(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忌莧菜濕面生冷。
治虛勞積聚。腹中堅硬。氣脹喘急。宜服狼毒丸方。
狼毒(二兩半醋浸炙),肉桂(二兩去皺皮),川烏頭(半兩去皮臍醋拌炒),京三稜(一兩炮銼)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川大黃(二兩半銼碎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檳榔(二兩),甲〔一兩炙(甲上缺字)〕,木香(一兩),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皂莢(三分湯浸去皮塗酥炙黃焦去子),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
白話文:
虛勞積聚,指的是臟腑的疾病。所謂「積」,是指臟器的疾病,是由陰氣所產生的;而「聚」則是指腑的疾病,是由陽氣所造成的。虛勞的人,陰陽之氣都會損傷,導致血氣凝滯,無法順暢地在經絡中運行,因此才會在體內形成積聚。
治療虛勞積聚,伴隨心腹疼痛、四肢消瘦、小便赤黃、食慾不振,適合服用鱉甲散。
藥方組成:鱉甲(二、三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木香(三分)、檳榔(三分)、神麯(二兩,搗碎微炒)、京三稜(一兩,炮製後切碎)、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芎藭(半兩)、青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桃仁(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麥芽(一兩,炒至微黃)、當歸(半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柴胡(二、一兩半,去除根部)。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中,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前稍微加熱後服用。忌食莧菜和生冷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成塊,心腹或脅肋刺痛,適合服用桃仁散。
藥方組成:桃仁(二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訶子(一兩半,煨過後使用皮)、京三稜(一兩,炮製後使其裂開)、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當歸(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中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前稍微加熱後服用。忌食莧菜和生冷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堅硬,腹部脹大如鼓,吃東西就吐,坐臥不安,呼吸急促,適合服用白朮散。
藥方組成:白朮(半兩)、防葵(一兩)、檳榔(二兩)、郁李仁(二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吳茱萸(三分,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桃仁(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訶子(一兩半,煨過後使用皮)。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中,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溫服,以排便順暢為度。忌食莧菜、生冷及油膩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心胸悶塞,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四肢瘦弱,適合服用赤茯苓散。
藥方組成:赤茯苓(一兩)、紫菀(三兩,洗淨去除根部泥土)、白朮(半兩)、吳茱萸(一分,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郁李仁(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微炒)、當歸(半兩)、人參(半兩,去除蘆頭)、鱉甲(三分,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桂心(半兩)、檳榔(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中,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溫服。忌食莧菜、濕麵和生冷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腹部堅硬,腹脹喘急,適合服用狼毒丸。
藥方組成:狼毒(二兩半,用醋浸泡後炙烤)、肉桂(二兩,去除粗皮)、川烏頭(半兩,去除皮臍,用醋拌炒)、京三稜(一兩,炮製後切碎)、紫菀(三分,洗淨去除根部泥土)、附子(一兩,炮製後使其裂開,去除皮臍)、川大黃(二兩半,切碎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甜葶藶(三分,用紙隔開炒至紫色)、檳榔(二兩)、甲(一兩,炙烤)、木香(一兩)、桃仁(二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吳茱萸(一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皂莢(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塗酥炙烤至黃焦,去除子)、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搗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以溫酒送服十丸。忌食莧菜、濕麵和生冷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脅下脹滿,腹脹食不下,以及腹痛,適合服用防葵丸。
藥方組成:防葵(一兩)、柴胡(一兩,去除根部)、木香(三分)、桃仁(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鱉甲(一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當歸(半兩)、京三稜(一兩,炮製後切碎)、赤芍藥(半兩)、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搗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以溫酒送服二十丸。忌食莧菜、生冷和濕麵食物。
治療虛勞,積聚痞塊,腹脅脹滿,適合服用京三稜丸。
藥方組成:京三稜(三兩,炮製後使其裂開切碎)、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製後使其裂開切碎)、訶子(二兩,煨過後使用皮)、檳榔(二兩)、川烏頭(一兩,炮製後使其裂開,去除皮臍)、吳茱萸(一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桃仁(四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熬醋成膠狀,再與藥粉調和,搗三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以溫酒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以排出爛肉和黑膿為度。
治療虛勞積聚,身體瘦弱無力,適合服用鱉甲丸。
藥方組成: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肉桂(二兩,去除粗皮)、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訶子(二兩,煨過後使用皮)、牽牛子(一兩,微炒)、京三稜(一兩,炮製後切碎)、桃仁(二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搗三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以溫酒送服三十丸,可增加至四十丸。忌食莧菜、生冷和濕麵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