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七 (14)
卷第二十七 (14)
1. 治虛勞吐血諸方
伏龍肝(二兩),生乾地黃(二兩),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芎藭,當歸,桂心,白芍藥白芷,麥門冬(去心焙),細辛,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補肺氣止吐血。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露蜂房(一兩微炒),川楝子(三分微炒),白蒺藜(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薯蕷(一兩),麝香(二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二錢。
治虛勞吐血不止。宜服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黃芩(一兩),白芍藥(一兩),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一兩),伏龍肝(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二錢。
治虛勞吐血失聲。宜服補肺散方。
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三分),白芍藥(半兩),黃芩〔三分(合)〕,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一兩),白芷(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內傷寒熱。吐血。鹿角膠散方。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白芍藥(一兩),生乾地黃(二兩),羚羊角屑(一兩),柏葉(一兩),黃耆(一兩),刺薊(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砂糖如棗大。更煎三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吐血。短氣欲絕。面無顏色。宜服此方。
黃耆(一兩銼),白茯苓(三分),熟乾地黃(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續斷(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五味子(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吐血。胸膈不利。桂心煎方。
桂心末(二兩),生薑汁(二合),白蜜(十兩),生地黃汁(一升)
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煎桂心取五分。去滓。入生地黃及蜜等。以慢火熬成煎。不計時候。含一茶匙咽津。
治虛勞。肺熱吐血煩悶。咽喉不利。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人參(去蘆頭),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銼以上各一兩),射干,百合,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五味子,紫菀(去苗土),貝母(煨令微黃),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綿裹一丸。含咽津。
白話文:
治虛勞吐血諸方
第一方
伏龍肝(二兩)、生乾地黃(二兩)、鹿角膠(二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川芎、當歸、桂心、白芍藥、白芷、麥門冬(去心,烘焙過)、細辛、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第二方:治虛勞,補肺氣止吐血。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切碎)、露蜂房(一兩,稍微炒過)、川楝子(三分,稍微炒過)、白蒺藜(半兩)、桑根白皮(三分,切碎)、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山藥(一兩)、麝香(二錢,磨成細末)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不拘時間,用糯米粥調服二錢。
第三方:治虛勞吐血不止。宜服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黃芩(一兩)、白芍藥(一兩)、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當歸(一兩)、伏龍肝(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糯米粥調服。
第四方:治虛勞吐血失聲。宜服補肺散方
乾薑(半兩,炮裂切碎)、當歸(三分)、白芍藥(半兩)、黃芩(三分)、阿膠(一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伏龍肝(一兩)、白芷(半兩)、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色,切碎)、桂心(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第五方:治虛勞,內傷寒熱,吐血。鹿角膠散方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白芍藥(一兩)、生乾地黃(二兩)、羚羊角屑(一兩)、柏葉(一兩)、黃耆(一兩)、刺薊(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除藥渣,加入砂糖如棗子大小,再煎煮數次,不拘時間溫服。
第六方:治虛勞吐血,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宜服此方。
黃耆(一兩,切碎)、白茯苓(三分)、熟乾地黃(一兩)、人參(三分,去除蘆頭)、續斷(三分)、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切碎)、桂心(半兩)、五味子(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生薑半分、紅棗兩枚,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第七方:治虛勞吐血,胸膈不適。桂心煎方。
桂心末(二兩)、生薑汁(二合)、蜂蜜(十兩)、生地黃汁(一升)
先用一大碗水煎煮桂心,取五分,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蜂蜜等,用小火熬成膏狀,不拘時間,含一茶匙慢慢吞嚥。
第八方:治虛勞,肺熱吐血煩悶,咽喉不適。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過)、人參(去蘆頭)、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切碎,以上各一兩)、射干、百合、杏仁(用開水浸泡,去皮尖,麩炒至微黃)、五味子、紫菀(去除苗土)、貝母(煨至微黃)、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以上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藥末搗在一起,搗一百多下,製成如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薄綿布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