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八 (7)
卷第五十八 (7)
1. 治小便數多諸方
夫小便數者。由膀胱與腎俱虛。而有客熱乘之故也。腎與膀胱為表裡。俱主水。腎氣下通於陰。此二經既虛。故受於客熱。虛則不能制水。小便熱則水行澀。澀則小便不快。故令數起也。診其附陽脈數。胃中熱即消穀引食。大便必燥。小便即數也。
治腎虛客熱。小便數多。菝葜散方。
白話文:
頻繁小便是膀胱和腎臟虛弱,又被外來熱邪侵襲所致。腎和膀胱互為表裡,都主導水液。腎氣向下通往陰部。這兩個經脈虛弱,就會受到外來熱邪的侵犯。虛弱不能控制水液。小便有熱,則水液運行不暢。不暢則小便不爽利,所以會頻繁排尿。診脈時發現附陽脈搏較快,說明胃中有熱,會消穀引食,大便必定乾燥,小便則頻繁。
菝葜(一兩銼),土瓜根(一兩),黃耆(一兩銼),地骨皮(一兩),五味子(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石膏(三兩),牡蠣(一兩燒為粉)
白話文:
菝葜 (30 克,切碎),土瓜根 (30 克),黃耆 (30 克,切碎),地骨皮 (30 克),五味子 (30 克),人參 (30 克,去蘆頭),石膏 (90 克),牡蠣 (30 克,燒成粉末)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腎中虛熱。雖能食。小便數多。漸加瘦弱。宜服地骨皮飲子方。
白話文:
治療腎臟中的虛熱症狀,即使有較好的食慾,但小便頻繁,身體逐漸消瘦,適合服用「地骨皮飲子」方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的杯子加水,煮至剩下六分量,然後過濾掉渣滓,於進食前溫熱後服用。
地骨皮〔二(三)兩〕,生乾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二兩去心),白龍骨(一兩),黃耆(一兩銼)
白話文:
地骨皮 30-45 克 生乾地黃 15 克 人參 15 克(去除須根) 麥門冬 30 克(去除中心) 白龍骨 15 克 黃耆 15 克(切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錢(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小麥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小便數。日夜無時。山茱萸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將其磨成細粉並均勻混合。每次服用半錢(兩)。以一大碗水,加入半片生薑、半合小麥。煎煮至剩五分之一。濾去渣滓。每次於飯前溫服。
山茱萸(一兩),赤石脂(二兩),萆薢(一兩銼),牛膝(一兩去苗),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狗脊(一兩),牡蠣(一兩燒為粉),黃耆(一兩銼),土瓜根(一兩)
白話文:
山茱萸(50克) 赤石脂(100克) 附子(50克,切碎) 牛膝(50克,去根) 肉蓯蓉(100克,泡酒一夜,颳去外皮曬乾) 狗脊(50克) 牡蠣(50克,燒成粉末) 黃耆(50克,切碎) 土瓜根(5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下虛。小便滑數。黃耆散方。
白話文:
這味藥需要搗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的水,煎煮至六分,去掉渣滓後,每次在飯前溫熱服用。這個方子用來治療下虛、小便頻繁的問題,主要成分是黃耆。
黃耆(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土瓜根(一兩),苦參(半兩銼),玄參(半兩),栝蔞根(一兩),龍骨(一兩),菝葜(一兩),地骨皮(一兩),牡蠣(一兩燒為粉),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桑螵蛸(一兩微炒),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藥材與分量
- 黃耆:一兩,切碎
- 黃連:一兩,去除根須
- 土瓜根:一兩
- 苦參:半兩,切碎
- 玄參:半兩
- 栝蔞根:一兩
- 龍骨:一兩
- 菝葜:一兩
- 地骨皮:一兩
- 牡蠣:一兩,燒成粉末
- 鹿茸:二兩,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烤製至微黃
- 人參:三分,去除鬚根
- 桑螵蛸:一兩,略微炒過
- 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竹根煎湯下三十丸。
治小便數。飲水多。熟乾地黃丸方。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再搗三百到二百次。將藥粉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前,用竹根煎水,服用三十顆丸藥。
熟乾地黃(一兩),土瓜根(一兩),黃耆(一兩銼),菝葜(一兩銼),漏蘆〔二(一)兩〕,地骨皮(一兩銼),栝蔞根(二兩),桑螵蛸(一兩微炒),龍骨(二兩)
白話文:
熟乾地黃、土瓜根、黃耆、菝葜、漏蘆、地骨皮、栝蔞根、桑螵蛸和龍骨各取適量。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蜜水下三十丸。亦宜常服牛馬乳。妙。
治小便數而多。雞膍胵散方。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搗杵三百至二百次。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前,用蜂蜜水送服三十丸。平時也應經常服用牛馬乳。效果極佳。
雞膍胵(二兩微炙),黃耆(二兩銼),龍骨(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土瓜根(半兩),熟乾地黃(一兩)
白話文:
- 雞肶(兩錢,略烤)
- 黃耆(兩錢,切碎)
- 龍骨(一錢)
- 黃連(半錢,去毛)
- 麥門冬(一錢,去心,焙乾)
- 土瓜根(半錢)
- 熟乾地黃(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龍骨(一兩),桑螵蛸(一兩),熟乾地黃(一兩),栝蔞根(一兩),黃連(一兩去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再用蜂蜜混合搗成三百至兩百杵,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於飯前用粥服用三十丸。
另一方:龍骨、桑螵蛸、熟乾地黃、栝蔞根、黃連(去鬚)各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於飯前用粥調服二錢。
2. 治小便不禁諸方
夫小便不禁者。由腎氣虛。下焦受冷故也。腎主水。其氣下通於陰。腎虛。下焦冷。不能溫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
治小便多。或不禁。菟絲子散方。
白話文:
小便失禁是因為腎氣虛弱,導致下焦受到寒氣侵襲造成的。腎臟主導水液,它的氣往下通達於下陰。如果腎氣虛弱,下焦就會寒冷,無法溫煦水液。因此,就會出現小便失禁的症狀。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牡蠣(一兩燒為粉),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用),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一兩),雞膍胵中黃皮〔二(三)兩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方。
白話文:
菟絲子(150 克,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磨成粉末) 牡蠣(75 克,燒成粉末) 肉蓯蓉(150 克,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粗皮,烤乾後使用) 附子(75 克,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 五味子(75 克) 雞內金(黃衣部分)(150-225 克,略微烘焙)
白茯苓(一兩),熟乾地黃〔一(二)兩〕,龍骨(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兩炮裂銼),桂心(一兩),續斷(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二兩微炒)
白話文:
白茯苓 (100 克) 熟乾地黃 (150-200 克) 龍骨 (100 克) 甘草 (100 克,烤至微紅,切碎) 乾薑 (100 克,炮製後切碎) 桂心 (100 克) 續斷 (100 克) 附子 (100 克,炮製後去皮去臍) 桑螵蛸 (200 克,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小便不禁。陰痿腳弱。鹿茸散方。
白話文:
治療尿失禁、男性性功能障礙和腿力不足的情況,有鹿茸散這個方子。使用鹿茸散的方法如下:將所有藥材搗碎後混合,每次服用四錢。取中等大小的杯子一滿杯的水量,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至剩六分水,然後過濾掉渣。在餐前溫熱後服用。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羊躑躅(一兩酒拌炒令乾),韭子(一兩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澤瀉(一兩)
白話文:
鹿茸(兩百克,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微黃) 羊躑躅(一百克,用酒拌炒至乾燥) 韭菜子(一百克,微炒) 附子(一百克,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 桂心(一百克) 澤瀉(一百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小便不禁。白薇散方。
白話文:
治療尿失禁的情況,可以使用「白薇散」方劑。這個方劑的做法是:準備所需的藥材,並將它們搗碎後細細研磨,製成散劑。每次在用餐前,用粥和飲料調和兩錢的劑量服用。
白薇(一兩),白蘞(一兩),白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白話文:
白薇(50 克),白蘞(50 克),白芍藥(50 克)
柏白皮(三兩銼),石榴〔二(一)顆燒為灰細研〕
白話文:
柏樹白皮(三兩,切成小片) 石榴(二至一顆,燒成灰後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煮柏皮取汁二大盞。去滓。每於食前。以汁一小盞。調石榴灰二錢服之。
又方。
薔薇根(五兩銼),鵲巢中草(燒為灰細研)
上以水三大盞。先煮薔薇根取汁一盞半,去滓。每於食前。取汁一小盞。調下鵲巢灰二錢。
白話文:
先用三大碗水煮柏樹皮,取汁兩碗,去除渣滓。每餐前用一小碗柏樹皮汁,加入兩錢石榴灰服用。
另外一種方法:取五兩薔薇根切碎,再取鵲巢中的草燒成灰,研磨成粉。用三大碗水先煮薔薇根,取汁一碗半,去除渣滓。每餐前用一小碗薔薇根汁,加入兩錢鵲巢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