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11)

1. 治虛勞口舌乾燥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瓤並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綿裹一丸含咽津。日四五服。

治虛勞煩熱。口乾舌燥。煩渴。宜服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烏梅肉(微炒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入少許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日四五服。

又方。

酪(三合),酥(三合),蜜(三合),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搗羅為末)

上件藥相和。於銀鍋內。以慢火煎如稀餳。不計時候。含咽一茶匙。

又方。

石膏(半斤搗碎綿裹),蜜〔半升(斤)〕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先煮石膏。取汁一盞半。去石膏。次下蜜相和。煎取一盞。放冷。不計時候。含咽一茶匙。

又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棗(三十枚擘碎)

上用蜜和拌蒸之。候飯熟為度。不計時候。取三兩枚服之。

又方。

羊頭髓(如雞子大)

上用溫酒調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然後將紅棗肉和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爛,搗三、四百下,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棉布包一顆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每天服用四、五次。

治療虛勞引起的煩熱、口乾舌燥、煩渴,適合服用栝蔞根丸。

栝蔞根、炙甘草(稍微烤過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烏梅肉(稍微炒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煮熟的棗肉,加入少許蜂蜜一起製成藥丸,如彈珠大小。每次用棉布包一顆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口水,每天服用四、五次。

另一個方子:

酪(三合),酥油(三合),蜂蜜(三合),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用銀鍋以小火慢熬,熬至像稀麥芽糖一樣的濃稠度。不限時間,每次含一茶匙慢慢吞嚥。

另一個方子:

石膏(半斤,搗碎後用棉布包裹),蜂蜜(半斤)。

將以上藥材,加入三大碗水,先煮石膏,取出一碗半的汁液,去除石膏。然後加入蜂蜜混合,煎煮至剩下一碗。放涼後,不限時間,每次含一茶匙慢慢吞嚥。

另一個方子:

麥門冬(二兩,去心),紅棗(三十枚,剝開)。

將以上藥材用蜂蜜拌勻蒸煮,等飯煮熟時取出。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三、四枚。

另一個方子:

羊腦髓(雞蛋大小)。

用溫酒調和後服用。

2. 治虛勞渴諸方

夫五臟六腑。皆取津液。若勞損之人。虛實不調。臟腑生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多渴也。

治虛勞多渴。四肢羸乏。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石斛(去根銼),栝蔞根,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黃),知母,人參(去蘆頭),白茯苓(以上各一兩),五味子(半兩),黃連(三分去須),丹參(半兩),當歸(半兩),麥糵(三分微炒),葳蕤(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渴。四體虛乏。羸瘦。宜服栝蔞煎方。

栝蔞根〔一(二)兩〕,茯神(一兩),石斛(一兩去根節),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一兩),黃連(半兩去須),當歸(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丹參(半兩以上並搗羅為末),地骨皮(二兩),葳蕤(二兩),胡麻(一兩)蜜(五合),生地黃汁(一升),牛髓(一合),淡竹葉(五十片),生麥門冬汁(五合),生薑汁(一合)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葉四味。去滓。取汁一升。和地黃汁麥門冬牛髓蜜薑汁等。入前藥末。攪令勻。又煎成膏。入於銅器中。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匙。

治虛勞。止渴助氣力。牡蠣粉散方。

牡蠣粉,五味子,桂心,牡丹,地骨皮,知母,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皺皮炙令乾),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三分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續斷(三分),白茯苓(一兩),石斛(三分去根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口乾煩渴。腰疼胯痛。小便白濁。宜服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半銼),栝蔞根(二兩),苦參(二兩半銼),羚羊角屑(一兩半),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二兩),雞肶脛黃皮(五枚炙黃),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虛勞乾渴。羸瘦少力。宜服填骨髓煎方。

白茯苓(二兩),山茱萸,當歸,巴戟,五味子,人參(去蘆頭),遠志,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三日焙乾別搗),大豆黃卷,天門冬(去心焙以上各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石斛(半兩去根銼),石葦(半兩去毛)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取生地黃汁二升。生栝蔞根汁一升。白蜜三合。牛髓二合。都入銀鍋中內前藥。攪令勻。以慢火熬成膏。收於瓷閤中。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半匙。

白話文:

治虛勞渴諸方

人體五臟六腑都需要津液滋養。如果勞損過度,導致陰陽失調,臟腑產生熱邪,氣機鬱滯於內,則津液耗損減少,因此才會口渴。

治療虛勞導致的多渴、四肢無力、消瘦,宜服用茯神散:茯神、石斛(去根切片)、栝蔞根、肉蓯蓉(酒浸一夜,刮去皺皮,炙黃)、知母、人參(去蘆頭)、白茯苓(以上各一兩)、五味子(半兩)、黃連(三分,去須)、丹參(半兩)、當歸(半兩)、麥芽(三分,微炒)、葳蕤(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片)。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虛勞導致的口渴、全身乏力、消瘦,宜服用栝蔞煎:栝蔞根(一至二兩)、茯神(一兩)、石斛(一兩,去根節)、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夜,刮去皺皮,炙黃)、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片)、知母(一兩)、黃連(半兩,去須)、當歸(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丹參(半兩,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地骨皮(二兩)、葳蕤(二兩)、胡麻(一兩)、蜂蜜(五合)、生地黃汁(一升)、牛髓(一合)、淡竹葉(五十片)、生麥門冬汁(五合)、生薑汁(一合)。先用三升水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葉四味藥,去渣取汁一升,再加入生地黃汁、麥門冬汁、牛髓、蜂蜜、薑汁,拌入前面藥粉,攪拌均勻,煎成膏狀,盛入銅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不拘時辰,用粥調服半匙。

治療虛勞,止渴,增強體力,宜服用牡蠣粉散:牡蠣粉、五味子、桂枝、牡丹皮、地骨皮、知母、肉蓯蓉(酒浸一夜,去皺皮,炙乾)、甘草(炙微赤,切片,以上各半兩)、黃耆(一兩,切片)、麥門冬(三分,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續斷(三分)、白茯苓(一兩)、石斛(三分,去根切片)。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虛勞,口乾煩渴,腰痛胯痛,小便白濁,宜服用黃耆丸:黃耆(一兩半,切片)、栝蔞根(二兩)、苦參(二兩半,切片)、羚羊角屑(一兩半)、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二兩)、雞脛骨黃皮(五枚,炙黃)、甘草(一兩半,炙微赤,切片)。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拌和,用力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辰,用粥送服。

治療虛勞,口乾渴,消瘦乏力,宜服用填骨髓煎:白茯苓(二兩)、山茱萸、當歸、巴戟天、五味子、人參(去蘆頭)、遠志、桂枝、附子(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三日,烘乾,另搗碎)、大豆黃卷、天門冬(去心,烘乾,以上各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夜,刮去皺皮,炙乾)、石斛(半兩,去根切片)、石葦(半兩,去毛)。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取生地黃汁二升,生栝蔞根汁一升,白蜜三合,牛髓二合,都放入銀鍋中,加入藥粉,攪拌均勻,用慢火熬成膏狀,盛入瓷器中保存。每次飯前用粥調服半匙。

治療虛勞,煩渴,津液枯竭,宜服用含化生地黃丸:生乾地黃、知母、栝蔞根、烏梅肉(微炒)、麥門冬(去心,烘乾)、土瓜根、五味子(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片)。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拌和,用力搗三百下,製成小彈子大小的丸藥。飯後及睡前,用棉花包裹一丸,含於口中,嚥下津液。

治療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疼痛,宜服用地骨皮散:地骨皮(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片)。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一百粒小麥,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虛勞煩渴,鎮靜心神,宜服用玉飲:真玉(約十兩)、粟米(一升)。用一斗水煮粟米,取汁五升,去渣過濾。用此汁煮玉至三升,分次服用,效果神奇。

治療虛勞苦渴,宜服用此方:栝蔞根(五兩,切片)。用五升水煮取二升半,去渣,慢慢分次服用。

另一方:取白羊肺一具,除去肥膩,放在柳木砧板上,用竹刀細切,再放入砂盆中,用柳木槌研磨,倒入乾淨瓷器中,用三升冷開水浸泡一日一夜,取汁服用,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