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七 (10)
卷第二十七 (10)
1. 治虛勞口舌乾燥諸方
夫虛勞口舌乾者。皆由勞損。血氣斷膈。津液減少。榮衛不行。下焦虛寒。上焦生熱。故令口舌乾燥也。
治虛勞口舌乾燥。腿膝無力。下焦虛乏。宜服黃羊腎湯方。
羊腎(一對去膜切作八片),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黃耆(一兩銼),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熟乾地黃(二兩),五味子(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白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先以水一大盞半。煎羊腎至一盞。去腎及水上浮脂。後入散一兩。棗五枚。煎至七分。去滓。放溫二服。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治虛勞。四肢煩疼。口舌乾燥。面色萎黃。食物無味。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口舌乾燥。升麻散方。
川升麻(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射干〔一(二)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二兩),蘆根(三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葳蕤(一兩),黃連(半兩去須),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口舌乾燥。心神煩渴。不得睡臥。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人參(去蘆頭),黃耆(銼),烏梅肉(微炒),麥門冬(去心),白茯苓(以上各一兩),覆盆子,栝蔞,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羸瘦。煩熱。口舌乾燥。不欲飲食。黃耆丸方。
黃耆(銼),葛根(銼),烏梅肉(微炒),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天門冬(去心焙以上各一兩),酸棗仁(微炒),甘草(炙微赤銼),覆盆子(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綿裹一丸含咽津。盡即更含咽之。
又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烏梅肉(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天門冬(去心焙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更入少煉成蜜。丸如彈子大。不計時候。綿裹一丸含咽之。
治虛勞。口乾舌燥。宜服甘草丸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生乾地黃〔一(二)兩〕,烏梅肉(一兩微炒)
白話文:
治虛勞口舌乾燥諸方
虛勞導致口舌乾燥,都是因為勞損傷身,導致氣血阻塞,津液減少,氣血運行不暢,下焦虛寒,上焦則生熱,因此造成口舌乾燥。
治虛勞口舌乾燥、腿膝無力、下焦虛乏:黃羊腎湯方
羊腎一對(去膜切成八片)、磁石二兩(搗碎,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黃耆一兩(切碎)、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熟乾地黃二兩、五味子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白茯苓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先用一大盞半的水煎煮羊腎,至剩下一盞,去掉羊腎和浮在水面上的油脂,然後加入藥粉一兩、大棗五枚,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放溫,分兩次服用。空腹和晚飯前服用。
治虛勞、四肢煩疼、口舌乾燥、面色萎黃、食物無味: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乾)、甘草三分(炙微赤,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粗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虛勞、口舌乾燥:升麻散方
川升麻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射干一兩(或二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二兩、蘆根三兩(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又一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乾)、葳蕤一兩、黃連半兩(去鬚)、杏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粗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盞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虛勞、口舌乾燥、心神煩渴、不得睡臥: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人參(去蘆頭)、黃耆(切碎)、烏梅肉(微炒)、麥門冬(去心)、白茯苓(以上各一兩)、覆盆子、栝蔞、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虛勞羸瘦、煩熱、口舌乾燥、不欲飲食:黃耆丸方
黃耆(切碎)、葛根(切碎)、烏梅肉(微炒)、麥門冬(去心,焙乾)、栝蔞根、天門冬(去心,焙乾,以上各一兩)、酸棗仁(微炒)、甘草(炙微赤,切碎)、覆盆子(以上各三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捶打三百到二百下,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含服,唾液咽下後,再換一丸繼續含服。
又一方
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烏梅肉(微炒)、甘草(炙微赤,切碎)、天門冬(去心,焙乾,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煮熟的大棗肉和少許煉蜜調和,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棉花包裹一丸含服,唾液咽下。
治虛勞、口乾舌燥:甘草丸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生乾地黃一兩(或二兩)、烏梅肉一兩(微炒)。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大棗肉和煉蜜調和,反覆捶打三百到二百下,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含服,唾液咽下,每日四到五次。
治虛勞煩熱、口乾舌燥、煩渴: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甘草(炙微赤,切碎)、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烏梅肉(微炒,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煮熟的大棗肉和少許蜜調和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含服,唾液咽下,每日四到五次。
又一方
酪三合、酥三合、蜜三合、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搗碎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物混合,放在銀鍋內,用小火煎煮成稀稠狀。不限時間,每次含服一茶匙。
又一方
石膏半斤(搗碎,用棉花包裹)、蜜半升(或半斤)。
用三盞水,先煮石膏,取汁一盞半,去掉石膏,再加入蜂蜜混合,煎煮至一盞,放涼,不限時間,每次含服一茶匙。
又一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三十枚(掰碎)。
用蜂蜜拌勻,蒸熟至飯熟的程度,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三到五枚。
又一方
羊頭髓(如雞蛋大小)。
用溫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