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3)

1. 治心實瀉心諸方

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盛則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者,是其候也。

治心實熱,驚悸喜笑,心神不安,泄熱安心沙參散方。

沙參(一兩去蘆頭),白薇(一兩),石膏(二兩半),川芒硝(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一兩),梔子仁(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一兩),子芩(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實熱,多驚夢(多)喜,畏懼不安,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石膏(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仁(一兩),赤芍藥(一兩),犀角屑(一兩),茯神(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川芒硝(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生地黃半合,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氣實熱,煩悶不安,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木通(三分銼),川升麻(三分),葳蕤(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菀(三分去苗土),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子芩(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實熱,或欲吐,吐而不出,煩悶,喘急頭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銼),地骨皮(二兩),梔子仁(三十枚),赤茯苓(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小麥與豉各五十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木通(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知母(一兩),子芩(一兩),川芒硝(一兩),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臟實熱,上焦壅滯,口舌生瘡,恆多煩渴,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柴胡(一兩去苗),地骨皮(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葛根(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臟實熱,身體煩疼,口乾多燥,宜服大黃散方。

白話文:

心火旺盛會產生熱症,熱症導致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則衛氣運行不暢,營氣流通受阻,進而導致熱毒滯留,出現心神煩亂、面紅身熱、口舌生瘡、咽喉乾燥頭痛、愛笑、恐懼心悸、手心發熱、全身出汗、流鼻血等症狀,脈象洪大有力,這就是心火旺盛的表現。

治療心火旺盛,伴隨驚悸愛笑、心神不安等症狀,可用沙參散:

沙參(一兩,去蘆頭)、白薇(一兩)、石膏(二兩半)、芒硝(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一兩)、梔子(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羚羊角屑(一兩)、黃芩(一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再煎一沸,飯後溫服。忌食炙烤辛辣食物。

治療心火旺盛,多夢易驚、喜怒無常、畏懼不安等症狀,可用黃連散:

黃連(一兩,去須)、石膏(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知母(一兩)、麥冬(一兩,去心)、梔子(一兩)、赤芍藥(一兩)、犀角屑(一兩)、茯神(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芒硝(二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竹瀝半合、生地黃半合,再煎一沸,飯後溫服。

治療心氣旺盛伴隨煩悶不安等症狀,可用赤茯苓散:

赤茯苓(一兩)、麥冬(一兩,去心)、木通(三分,切碎)、升麻(三分)、葳蕤(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紫菀(三分,去苗土)、大黃(三分,切碎微炒)、黃芩(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入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火旺盛,想吐但吐不出來、煩悶、氣喘頭痛等症狀,可用石膏散:

石膏(四兩)、麥冬(二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葛根(半兩,切碎)、地骨皮(二兩)、梔子(三十枚)、赤茯苓(二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入生薑半分、小麥與豉各五十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火旺盛,口乾煩渴,睡眠不安等症狀,可用茯神散:

茯神(一兩)、木通(一兩,切碎)、黃連(一兩,去須)、麥冬(一兩,去心)、升麻(一兩)、知母(一兩)、黃芩(一兩)、芒硝(一兩)、羚羊角屑(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臟火旺盛,上焦氣滯,口舌生瘡,經常口乾煩渴等症狀,可用犀角散:

犀角屑(一兩)、柴胡(一兩,去苗)、地骨皮(一兩)、麥冬(一兩,去心)、葛根(一兩,切碎)、黃連(一兩,去須)、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臟火旺盛,全身煩躁疼痛,口乾乾燥等症狀,可用大黃散:

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葳蕤(半兩)、秦艽(半兩,去苗)。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臟火旺盛,驚嚇,痰阻導致不思飲食等症狀,可用遠志散:

遠志(一兩,去心)、生地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切碎)、麥冬(一兩半,去心)、半夏(半兩,用水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註:以上劑量單位「兩」、「錢」、「分」、「合」為古代中藥劑量單位,現代應用需參考專業中醫師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