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22)
卷第二十六 (22)
1. 治骨極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服。
治骨極。腎臟勞傷。少氣不足。羸瘦無力。肢節痠疼。腰腳多痛。不能久立。宜服填骨髓。地黃煎丸方。
生地黃(八斤淨洗浪干搗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濾取汁),牛髓(一斤),白蜜(二斤),無灰酒(五升),大棗(五十枚煮取肉爛研),生天門冬(一斤搗絞取汁以上七味同於銀鍋中熬成膏入後藥末),鹿角膠(五兩搗碎炒令黃燥),石斛(一兩去根銼),覆盆子(二兩),酸棗仁(一兩微炒),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人參(二兩去蘆頭),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牛膝〔一(二)兩去苗〕,白茯苓(二兩),五味子(二兩),熟乾地黃(三兩),補骨脂(三兩微炒),乾漆(二兩搗碎炒令煙出),肉桂(三兩去皺皮),杜仲(二兩去粗皮炙令黃銼),菟絲子(三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前地黃煎汁。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彈子大。每服。以溫酒化下一丸。空心午前晚後服。若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其藥臘月合彌佳。
治骨極。羸瘦。心神虛煩。腳膝疼痛。久立不得。宜服熟乾地黃丸方。
熟乾地黃(二兩),白茯苓(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羚羊角屑(三分),酸棗仁(一兩微炒),萆薢(三分銼),黃耆(一兩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桂心(三分),石斛(一兩去根銼),薯蕷(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骨極。膝脛痠疼。肢節多痛。服虎脛骨酒方。
虎脛骨(一具塗酥炙令黃)
上件藥。搗碎。用米曲一依常法釀酒。二十日熟。每取一中盞。空心及晚食前。暖過服之。
治骨極實熱。骨髓痠疼。宜服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三升),生天門冬汁(一升),白蜜(半斤)
上件藥。相和令勻。以慢火煎如膏。每於食後。煎竹葉湯調下半匙。
白話文:
[治骨極諸方]
第一個藥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混合,用力搗打三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三十丸,在空腹或晚餐前服用。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骨骼極度虛弱、腎臟勞損而引起的氣短不足、身體消瘦無力、四肢關節痠痛、腰腿疼痛、無法久站等症狀,適合服用填補骨髓的藥丸。
填骨髓地黃煎丸藥方:
取生地黃(八斤,洗淨瀝乾後搗碎榨汁)、大麻仁(半斤,用水研磨過濾取汁)、牛髓(一斤)、白蜜(二斤)、無灰酒(五升)、大棗(五十枚,煮爛去核搗成泥)、生天門冬(一斤,搗碎榨汁),將以上七種材料放入銀鍋中熬煮成膏狀,再加入以下藥材的粉末:鹿角膠(五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石斛(一兩,去根切碎)、覆盆子(二兩)、酸棗仁(一兩,略炒)、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炙乾)、人參(二兩,去除蘆頭)、附子(二兩,炮製至裂開、去除皮臍)、牛膝(一兩或兩兩,去除莖苗)、白茯苓(二兩)、五味子(二兩)、熟地黃(三兩)、補骨脂(三兩,略炒)、乾漆(二兩,搗碎炒至冒煙)、肉桂(三兩,刮去皺皮)、杜仲(二兩,去除粗皮炙黃切碎)、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一晚曬乾後,另外搗成粉末)。
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加入之前熬製的地黃藥汁中,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可以搓成丸子的程度,將其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一丸,在空腹、午飯前或晚飯後服用。如果要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這個藥方在農曆臘月製作效果最佳。
第二個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骨骼極度虛弱引起的身體消瘦、心神煩躁、腳膝疼痛、無法久站等症狀,適合服用熟地黃丸。
熟地黃丸藥方:
取熟地黃(二兩)、白茯苓(一兩)、牛膝(一兩,去除莖苗)、羚羊角屑(三分)、酸棗仁(一兩,略炒)、萆薢(三分,切碎)、黃耆(一兩,切碎)、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炙乾)、桂心(三分)、石斛(一兩,去根切碎)、薯蕷(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混合,用力搗打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在空腹或晚餐前服用,用溫熱的酒送服三十丸。
第三個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骨骼極度虛弱引起的膝蓋小腿痠痛、四肢關節多處疼痛,適合服用虎脛骨酒。
虎脛骨酒藥方:
取虎脛骨一具,塗上酥油烤至黃色。
將虎脛骨搗碎,按照一般的釀酒方法,加入米麴釀酒,二十天後即可飲用。每次取一小杯,在空腹或晚餐前溫熱後服用。
第四個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骨骼極度虛弱引起的實熱症狀、骨髓痠痛,適合服用生地黃煎。
生地黃煎藥方:
取生地黃汁(三升)、生天門冬汁(一升)、白蜜(半斤)。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小火熬煮成膏狀。每次在飯後,用竹葉湯調服半湯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