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21)

1. 治骨極諸方

夫骨極者。主腎病也。腎應骨。骨與腎合。以冬遇風為骨痹。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耳鳴見黑色。是其候也。以冬壬癸。中邪傷風為腎風。風歷骨。故曰骨極。若氣陰。陰則虛。虛則寒。寒則面腫。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其氣衰則發墮齒槁。腰背引痛。痛甚則咳唾甚。

若陽氣盛則熱。色炲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痛。手足疼痛。耳聾色黑。是骨極之候也。足少陰氣絕即骨枯。少陰者腎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故齒長而發枯。無潤澤。發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土勝水不可治也。

治骨極。頭熱。肢節疼痛。不得睡臥。兼不思飲食。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白茯苓(一兩),當歸(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車前子(三分),黃耆(一兩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酸棗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極。腎虛。腳膝骨髓痠痛。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八兩微炒),虎脛骨(八兩塗酥炙令黃),熟乾地黃(八兩),杜仲(三兩去粗皮炙令黃)桂心〔三(兩)分〕,牛膝(三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以清酒一斗五升。浸經三日。曝乾後入酒又浸三日。曝乾。如此浸令酒盡。

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骨極。宜服強骨髓。令人充健。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三升),防風(二兩去蘆頭),黃耆(二兩銼),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二兩),丹參(二兩),桑寄生(二兩),狗脊(二兩),牛膝(二兩),羊髓(一升)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煎地黃汁。減一升。內前藥末入汁中。次入髓。攪令勻。慢火煎如餳。收瓷閤中。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治骨極。肢節痠疼。腳脛無力。兩耳虛鳴。宜服附子丸方。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補骨脂(一兩微炒),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黃銼),黃耆(一兩半銼),五味子(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薯蕷(一兩),山茱萸(一兩),酸棗仁(一兩),芎藭(三分),柏子仁(一兩),肉桂(一兩半去皺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骨極。肌體羸瘦。腎臟虛弱。腰腳無力。肢節煩疼。宜服鹿角膠丸方。

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補骨脂(一兩微炒),石斛(一兩去根銼),熟乾地黃(一兩),薯蕷(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為末),白茯苓(一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柏子仁(一兩),山茱萸(一兩),酸棗仁(一兩),虎脛骨(一兩塗酥炙令黃),牛膝(一兩去苗),五味子(一兩),巴戟(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白話文:

標題:[治療骨極的各種方法]

內容: 骨極病主要關聯到腎臟問題。腎與骨相應,兩者相互配合。在冬季遇到風邪侵襲,就會引發骨痹;如果骨痹未能及時治癒,再次受到邪氣侵擾,病邪就會進入腎臟,出現耳鳴、看到黑色的現象,這些都是骨極病的症狀。在冬季的壬癸之日,受到風邪傷害,形成腎風。風邪會侵襲骨頭,因此稱爲骨極。如果體內陰氣過重,陰氣重則體虛,體虛則易受寒,受寒則面部腫脹、腰背疼痛,難以長時間站立,關節活動受限。體質虛弱時,頭髮脫落,牙齒乾燥,腰背持續疼痛,嚴重時咳嗽和吐痰加劇。

如果陽氣旺盛,則身體發熱,膚色暗沉,小便不通暢,牙齒和腦髓疼痛,手腳疼痛,耳聾,皮膚變黑,這些也是骨極病的症狀。足少陰經氣絕則骨骼枯萎。足少陰經是腎脈,它在體內潛行,溫暖骨髓。所以,如果骨髓得不到溫暖,肌肉就會萎縮。肌肉和骨骼分離,肌肉變得鬆弛。因此,牙齒變長,頭髮枯黃無光澤。頭髮無光澤,表示骨骼已死亡。病情在戊日加重,在己日可能致命,因爲土克水,無法治癒。

治療骨極病,頭部發熱,肢體關節疼痛,難以入睡,同時沒有食慾,建議服用生乾地黃散。藥方包括:生乾地黃、白茯苓、當歸、麥門冬、人參、車前子、黃芪、枳殼、白芍藥、甘草、酸棗仁等藥材,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滿,去渣,不論時間隨時溫服。

治療骨極病,腎虛,腳膝骨髓痠痛,建議服用酸棗仁散。藥方包括:酸棗仁、虎脛骨、熟乾地黃、杜仲、桂心、牛膝等藥材,將藥材切細,用清酒浸泡三天,曬乾後再次浸泡三天,曬乾,重複浸泡直到酒完全被吸收。將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

治療骨極病,推薦服用強骨髓,使人體充滿活力的地黃煎。藥方包括:生地黃汁、防風、黃芪、鹿角膠、當歸、丹參、桑寄生、狗脊、牛膝、羊髓等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先煎地黃汁,減少一升,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末和羊髓,攪拌均勻,慢慢熬煮至粘稠狀,裝入瓷器中儲存。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半匙。

治療骨極病,肢體關節疼痛,腳無力,兩耳虛鳴,建議服用附子丸。藥方包括:附子、肉蓯蓉、補骨脂、鹿茸、杜仲、黃芪、五味子、牛膝、山藥、山茱萸、酸棗仁、川芎、柏子仁、肉桂等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混合,搗打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治療骨極病,身體消瘦,腎臟虛弱,腰腳無力,肢體關節疼痛,建議服用鹿角膠丸。藥方包括:鹿角膠、補骨脂、石斛、熟乾地黃、山藥、人參、附子、菟絲子、白茯苓、杜仲、柏子仁、山茱萸、酸棗仁、虎脛骨、牛膝、五味子、巴戟、肉蓯蓉等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混合,搗打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十粒,空腹或晚餐前服用。

治療骨極病,腎臟勞損,氣短不足,消瘦無力,肢體關節疼痛,腰腳多痛,不能長時間站立,建議服用填骨髓的地黃煎丸。藥方包括:生地黃、大麻仁、牛髓、白蜜、無灰酒、紅棗、生天門冬、鹿角膠、石斛、覆盆子、酸棗仁、肉蓯蓉、人參、附子、牛膝、白茯苓、五味子、熟乾地黃、補骨脂、乾漆、肉桂、杜仲、菟絲子等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地黃煎汁,慢慢熬煮至可以成丸,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溫酒溶解一丸服用,空腹或晚餐前服用。如果想要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該藥在臘月製作效果更佳。

治療骨極病,消瘦,心神虛弱煩躁,腳膝疼痛,難以長時間站立,建議服用熟乾地黃丸。藥方包括:熟乾地黃、白茯苓、牛膝、羚羊角屑、酸棗仁、萆薢、黃芪、肉蓯蓉、桂心、石斛、山藥、人參等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混合,搗打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治療骨極病,膝蓋和小腿痠痛,肢體關節疼痛,建議服用虎脛骨酒。藥方包括:虎脛骨,將其搗碎,按照常規方法釀製米酒,二十天後即可飲用。每次取一小杯,空腹或晚餐前溫熱後服用。

治療骨極病實熱,骨髓痠痛,建議服用生地黃煎。藥方包括:生地黃汁、生天門冬汁、白蜜,將藥材混合均勻,慢慢熬煮至膏狀,每次飯後,用煎竹葉湯調服半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