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6)

1. 治脈極諸方

夫脈極者。主心也。脈應於心。脈與心合。心有病從脈起。又曰夏遇病為心痹。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則食飲不為肌膚。咳逆脫血。面色白。乾燥不澤。其脈空虛。口唇色黃。脈極則熱極。熱極則血傷。使人好怒。口舌色赤。言語不快。忘失精神。肩臂疼痛。脈虛則好驚跳不定脈實則洪滿。

主心熱。若陽經脈病治陰。陰絡脈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脈絕不治。則顏容衰瘁。毛髮折落者。三日而死。

治脈極傷風。損於心氣。多汗。無潤澤。虛煩。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梔子仁(一兩),黃耆(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犀角屑(一兩),桂心(三分),茯神(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脈極實熱。血氣傷心。好生嗔怒。面色變赤。語澀不快。調脈理中茯苓散方。

赤茯苓(二兩),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石脂(二兩),遠志(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石膏(四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脈極風熱。邪氣感於心。面色赤。無潤澤。唇口乾焦。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犀角屑(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小豆(一合炒熟),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葳蕤(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脈極。好忘。言語不快。精神恍惚。脈虛。驚跳不定。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茯神(一兩),牛黃(一分細研),薯蕷(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鐵粉(一兩細研),麝香(半分細研),遠志(半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羚羊角屑(半兩),酸棗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細羅為散。入研了藥。同研令勻。每服。煎竹茹湯調下一錢。不計時候服。

治脈極。驚悸不安。神心煩滿。恐畏。硃砂丸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鐵粉(一兩細研),遠志(半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茯神(一兩),牛黃(一分細研),龍腦(半分細研),虎睛(一對酒浸一宿微炙),琥珀(半兩細研),金箔(五十片細研),銀箔(五十片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金銀湯下三十丸。忌羊血。

白話文:

治脈極諸方

脈極,主要是心臟的問題。脈象反映了心臟的狀況,脈象與心臟息息相關,心臟有病,會從脈象上表現出來。夏天患病,容易導致心痹,痹症持續不愈,再次受到邪氣侵襲,邪氣停留在心臟,就會導致飲食無法滋養肌膚,出現咳嗽、氣逆、吐血、面色蒼白乾燥、脈象空虛、口唇發黃等症狀。脈象極度虛弱,則體內熱邪極盛,熱邪極盛則損傷血液,使人容易發怒,口舌紅赤,說話不流暢,記憶力減退,精神恍惚,肩臂疼痛。脈象虛弱則容易驚悸不安,脈象實則脈象洪大有力。

治療時,應針對心熱的病症。如果陽經脈有病,則用陰經藥物治療;如果陰絡脈有病,則用陽經藥物治療,使氣血平衡,各歸其位。如果脈象已經絕無反應,就無法治療了,病人將會臉色憔悴,毛髮脫落,三日內死亡。

治脈極傷風,損傷心氣,多汗,皮膚乾燥無光澤,心煩,可用石膏散:

石膏二兩,梔子仁一兩,黃耆一兩(切碎),防風一兩(去蘆頭),犀角屑一兩,桂心三分,茯神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桑根白皮一兩(切碎),杏仁一兩(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脈極實熱,氣血傷及心臟,容易發怒,面色發紅,說話困難,可用調脈理中茯苓散:

赤茯苓二兩,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石脂二兩,遠志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烘焙),石膏四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入淡竹葉二十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脈極風熱,邪氣侵犯心臟,面色發紅,乾燥無光澤,口唇乾裂,可用升麻散:

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犀角屑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小豆一合(炒熟),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葳蕤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生乾地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入淡竹葉二十七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脈極,健忘,說話不流暢,精神恍惚,脈象虛弱,驚悸不安,可用人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茯神一兩,牛黃一分(研細),薯蕷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鐵粉一兩(研細),麝香半分(研細),遠志半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羚羊角屑半兩,酸棗仁一兩(微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竹茹湯送服,不拘時辰。

治脈極,驚悸不安,心煩意亂,恐懼,可用硃砂丸:

硃砂一兩(研細,水飛),鐵粉一兩(研細),遠志半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茯神一兩,牛黃一分(研細),龍腦半分(研細),虎睛一對(酒浸一夜,微炙),琥珀半兩(研細),金箔五十片(研細),銀箔五十片(研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金銀湯送服,不拘時辰。忌食羊血。

治脈極,驚悸發作不定,可用補虛安神人參丸:

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黃耆一兩(切碎),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石菖蒲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遠志一兩(去心),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白茯苓一兩,五味子一兩,桂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不拘時辰。